打开APP
亩净收10340元,较常规模式提高5~8倍,这个两种三收模式值得学习了解!

青梗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又称小白菜、不结球白菜,是小白菜中的青梗类型,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具有绿、嫩、软、糯的特点,在江浙沪等地区大面积种植。以苏州青、上海青最为有名,是冬春季蔬菜市场主要的叶菜,广受消费者喜欢。

鲜食大豆(Glycine max L.),俗称毛豆、枝豆,属豆科大豆属,具有鲜荚籽粒色泽绿,富含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柔糯微甜等特性。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鲜食大豆消费量越来越大,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带。

浙江省是我国鲜食大豆栽培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高的省份,海盐县为浙江省主产区之一。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旱粮生产的推进,海盐县鲜食加工兼用型青梗菜(菜薹)、鲜食大豆产业异军突起,为长三角地区主要的鲜食加工蔬菜原料基地之一。现将海盐县青梗菜—鲜食大豆两播三收高效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茬口及品种选择

1.1   茬口安排

青梗菜于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播种后50 d(约150 g/株)以间苗方式始收青梗菜,翌年2月初始收菜薹,3月中下旬终收。鲜食大豆于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6月中旬至7月上旬收获。

1.2   品种选择 

青梗菜品种选择耐寒性好、叶柄肥厚、叶片墨绿油亮、纤维少、口感突出、产量稳定、商品性好,适宜本地越冬栽培的菜薹两用苏州青品种类型,如苏妃、黑帅、矮箕苏州青等。

鲜食大豆品种选择口感香甜柔糯、商品性佳,结荚性较好、豆荚大小均匀,丰产性好、抗性好的鲜食加工兼用型菜用大豆品种,如浙农6号等。

2   青梗菜“一播两收”栽培关键技术

2.1   田地选择

选择土地平整,排灌良好,土壤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无遮挡,四周无污染的田地。

2.2   整地施肥

667 ㎡施腐熟畜禽肥1 500 kg和45%三元复合肥(N-P-K=15-15-15,下同)20 kg,若单用45%三元复合肥则需40 kg。按龟背形畦整地,浅翻耕,肥泥充分混合。畦宽150 cm,沟宽25 cm,沟深25~30 cm。

2.3   种子处理及播种

①种子处理   播前用药剂拌种,可用30%多·福可湿性粉剂15 g或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 mL对水0.5 kg,拌种5 kg。晾干后即可播种。

②播种   每667 ㎡用种量500 g左右,均匀撒播。

2.4   土壤保湿

播种前1 d应灌水使土壤充分湿润,播后遇天气干旱应每天傍晚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为止。

2.5   巧施追肥

整个生育期分3期追肥:苗期、叶用期、菜薹期。

①苗期   2叶1心时,追施尿素5 kg/667 ㎡。

②叶用期   第1批叶用菜采收前7 d,追施尿素8~10 kg/667 ㎡;第1批叶用菜采收后2~3 d,追施尿素10 kg/667 ㎡;第2批叶用采收后1~2 d,追施尿素10 kg/667 ㎡。

③菜薹期   1月中旬施尿素10 kg/667 ㎡作催薹肥;菜薹采摘期,合理追施促薹肥3~4次,每次施尿素8~10 kg/667 ㎡。每批次菜薹采摘后应立即施用,以促进多抽薹。

2.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总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有选择地采用化学防治,药剂需交替使用(下同)。

①病害  

 a.霜霉病。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连防2~3次,药剂交替施用。

b.软腐病。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液、20%噻唑锌悬浮剂6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②虫害   

a.蚜虫。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b.蜗牛。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 g/667 ㎡,于降雨前在菜田周围撒施。

c.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等。用22%噻虫·高氯氟悬浮剂8 0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防治。

d.小菜蛾、斜纹夜蛾等。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连治2~3次。

③草害  

a.播前除草。整地前1周清除杂草,可用20%草铵膦水剂100倍液喷雾灭杀。

b.播后封草。用330 g/L二甲戊灵乳油500倍液或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0倍液进行畦面喷雾封草,每667 ㎡药液用量在50 kg以上。

2.7   “两收”标准及注意事项

①第一收(青梗菜)   

以单株青梗菜质量达到中棵菜标准时,集中收获3批次。即第1批次,单株质量约150 g时;第2批次,单株质量约200 g时;第3批次,单株质量约250 g时。收获方式均采用间苗方式采收(即单株质量达到标准后即间苗采收,为后茬留地秧苗留出生长空间)。

第3批次采收时已处于冬季有霜期,宜在9:00化霜后采收,确保青梗菜质量和品相。

第3次间苗采收和定苗同时进行,田间留苗株行距20 cm×20 cm,即每667 ㎡有效苗15 000株左右。

②第二收(菜薹)  

翌年2月起,在抽薹后花蕾未开放时,及时采收。采摘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避免雨天采摘。当天采摘当天出售,避免堆压变色。采收标准:菜薹长度7.0~10.0 cm为一级品,菜薹长度10.1~13.0 cm为二级品。

3   鲜食大豆栽培关键技术

3.1   整地施肥

播前每667 ㎡施腐熟有机肥1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150 kg、45%三元复合肥25 kg,肥力差的田块再增施16%过磷酸钙25 kg。畦宽140 cm,沟宽25 cm,沟深30 cm。

3.2   种子处理

播前药剂拌种,用25%噻虫·咯·霜灵悬浮种衣剂15 mL加水0.5 kg,拌种子5 kg,晾干后即可播种。

3.3   播种及密度

667 ㎡播种量5~6 kg,株距23~25 cm,行距35~40 cm,每穴3粒,每667 ㎡有效苗12 000株左右。播后及时覆土,适当浅播,覆土厚度2 cm左右。

3.4   巧施追肥

整个生育期分3期追肥:苗期、初花期、鼓粒期。

①苗期   4~5叶期,追施尿素15 kg/667 ㎡。

②初花期   重施花荚肥,667 ㎡施45%三元复合肥25 kg。

③鼓粒期   每667 ㎡追施尿素15 kg,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液2次,以促进籽粒膨大。

3.5   水分管理

做好三沟配套,确保排水畅通,做到苗期防渍害。中后期采用“干花湿荚”管理,花期水分不宜过多,防止落花落荚,鼓粒期保持水分充足,确保籽粒饱满。如田间过干,要灌半沟水抗旱。特别是采收前3 d,灌“跑马水”2次(傍晚沟灌,第2天早上排干),此操作能有效提升鲜食大豆产量和品质。

3.6   化学调控

对长势偏旺田块在初花期用烯效唑控制徒长,可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喷雾,改善株型,提高结荚率。

3.7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鲜食大豆病害、虫害防治关键期,主要集中在初花期至初荚期,抓住关键期进行防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病害   

a.褐斑病。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b.炭疽病。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

c.病毒病。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②虫害   

a.蚜虫、烟粉虱。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喷雾防治。4~5月,春化作物陆续成熟,蚜虫大量迁飞进入大豆地块,故需防治2~3次。

b.豆野螟、夜蛾类。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 000倍液或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连防2次。

③草害  

a.播前除草。菜薹采收后或播前10 d,用20%草铵膦水剂100倍液喷雾防除杂草。

b.播后封草。播后3~4 d,用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0倍液喷雾防除。

c.苗期除草。4~5叶期,杂草以禾本科为主的,用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除;以阔叶草为主的,用48%灭草松水剂500倍液喷雾防除。

d.人工除草。封行前,结合中耕松土,及时清理植株周围杂草。

3.8   适时收获

全株80%以上豆粒饱满、荚壳外观呈翠绿时采收,傍晚或早晨时采收品质最佳。

4   种植效益

该模式采用露地“两播三收”模式,即秋播青梗菜,秋冬季收获青梗菜、春季收获菜薹;春播大豆,初夏收获鲜食大豆。该模式操作简单、效益较高,每667 ㎡纯收入为常规稻—麦轮作模式的6~9倍。

据近5 a生产统计,每667 ㎡青梗菜产量1 900 kg、地头价(多批次加权平均,下同)2.49元/kg、产值为4 730元,菜薹产量1 500 kg、地头价2.90元/kg、产值4 350元。每667 ㎡鲜食大豆产量800 kg、地头价3.70元/kg、产值2 960元。合计每667 ㎡产量为4 200 kg、产值12 040元。

其中,每667 ㎡投入产出散户为:生产资料(种子、肥药等)等成本1 700元,效益10 340元;农场规模户为:生产资料同前,地租800元、机械200元、劳务用工(农事操作、采收等)2 150元,效益7 190元。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5月上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微信号CJSCZZS004了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