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三种三收”轮作模式,茬口间高效对接,每亩效益达8750元!

黄冈地处鄂东地区,是湖北省重要的蔬菜产区,也是武汉城市圈“菜篮子”供应基地之一。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2.8万hm²,总产量373万t,筑起了黄冈蔬菜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近年来,随着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价格逐年上涨,生产成本逐年增加。

为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蔬菜产业发展,黄冈市大力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模式,如鲜食大豆套种玉米、水稻—食用菌(羊肚菌、大球盖菇)、玉米—红菜薹等。综合作物生育期衔接、避免重茬及种植难易程度等因素,发现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技术可行且方便操作,为蔬菜生产结构的改进提供了参考。现将该模式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鄂东地区种植者提供参考。

1 经济效益分析

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茬口间的高效对接,实现作物间的轮作倒茬,有利于土壤改良和土壤合理利用,提高复种指数,这种栽培模式的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见表1,其中,每667 m²产量鲜食大豆为800 kg、萝卜为2 900 kg、莴苣为2 300 kg。每1 kg平均价格,鲜食大豆3.8元,萝卜1.6元,莴苣2.0元。每667 m²产值,鲜食大豆为3 040元,萝卜为4 640元,莴苣为4 600元。除去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成本,合计每667 m²效益可达8 750元。

2 茬口安排

早春露地温度不稳定,为保障蔬菜出苗率,鲜食大豆于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7月上旬收获。鲜食大豆采收完毕及时清理剩余豆秆,然后结合施肥进行深翻犁地晒田,在播种萝卜前1周左右旋地开沟。萝卜9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旬采收。收获后及时施肥整地。莴苣10月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定植,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采收。

3 鲜食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鲜食大豆宜选择高产抗病、早熟、品质好的优质品种,可选择翠绿宝、冈鲜豆1号、冈鲜豆2号等。

3.2 整地施肥

结合耕地,每667 m²施复合肥(N∶P∶K=17∶17∶17)30 kg+生物有机肥1 000~1 500 kg,均匀撒于地面,随土壤深翻30~40 cm。旋地后开畦,畦宽3 m(包沟)。

3.3 种子处理

挑选籽粒饱满、无病斑的种子,确保发芽率达到90%及以上,每667 m²用种量一般在5~6 kg。

3.4 播种

播种时期直接影响鲜食大豆的产量,通常情况下,鲜食大豆早春时节在3月下旬4月上旬播种。播种行距40 cm,株距10 cm左右,每穴播1~2粒,每穴保证1株苗,播后覆土,播种深度以3~5 cm为佳。

3.5 田间管理

水分是鲜食大豆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充足的水分才能促使植株健康成长。鲜食大豆苗期不耐渍,土壤水分过多易烂种。开花期需保证供水,促进分枝和开花结荚。开花结荚期若干旱,豆荚饱满度下降,影响产量和品质。出现干旱时,及时进行灌溉,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分,避免因干旱影响开花结荚。植株长势弱,可于开花前每667 m²追施尿素5~10 kg。

3.6 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是鲜食大豆的一种常见病害,症状主要表现为根茎基部出现黑褐色斑块,并逐渐扩散,导致植株矮小,叶片低垂,直至枯萎。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600倍液进行防治。鲜食大豆疫病为害植株的根、茎、叶及部分豆荚,可引起根腐、植株矮化、枯萎等症状,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可使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早春栽培过程中前期虫害较少,中后期主要防治蚜虫和棉铃虫。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和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可667 m²用1%甲维盐乳油40 mL对水60 kg均匀喷雾防治。

3.7 采收

为了保证鲜食大豆的品质和口感,在豆荚饱满、色泽青绿时采收。过早采收,豆荚未饱满,口感不佳且产量低。过迟采收会造成豆荚发黄,失去商品价值。可分批采收生长饱满的豆荚上市。豆荚采收完毕后清除豆秧,结合施肥深翻整地,为下茬萝卜做准备。

4 萝卜栽培技术要点

4.1 品种选择

可选择品质好、熟期早、生长快的萝卜品种,如白玉春、玉堂春、短叶13号等。

4.2 整地及施肥

整地原则是精细,施肥量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667 m²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 000~2 500 kg、过磷酸钙40~50 kg、硫酸钾20~30 kg作基肥。

4.3 播种

播种期以9月上中旬为宜。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萝卜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

4.4 播种方法

依据播种地块的土质、土层深浅等确定种植方式。播种方式可分为人工条播或机播。条播时行距40~45 cm、株距20~25 cm,播种沟深2.0~2.5 cm,播种后覆土并整平畦面;机播株距25 cm左右,播种穴深1.0~2.0 cm,每穴播1~2粒,播后覆土。

4.5 田间管理

萝卜生长前期管理以间苗为主。间苗2次,第1次间苗在萝卜第1片真叶充分展开时进行,间去弱苗。第2次间苗在萝卜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每穴1株,株距25 cm左右为宜。

萝卜生长前期勤中耕、勤除草,使土壤保持疏松和良好的通气状态,有利于保墒。萝卜“露肩”后,肉质根进入迅速膨大期,需水量增多。浇水原则是“地不干不浇,地发白才浇”。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提高肉质根的品质和耐贮运性能。

4.6 病虫害防治

萝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栽培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深翻改土,清洁田园,减少虫源。霜霉病可用64%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防治。软腐病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5%啶虫脒乳油3 000倍液防治。菜青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防治。

4.7 采收

当萝卜叶色转淡黄、肉质根充分膨大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后将萝卜的根和顶切去,避免其在贮藏过程中长叶抽薹,消耗养分,引起肉质根糠心,降低食用价值。

5 莴苣栽培技术要点

5.1 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较强、生长期较短、产量高、质量好的品种,如绿丰王、华都5号等。

5.2 地块整理

萝卜收获后,每667 m²施用生物有机肥1 000~2 000 kg、三元复合肥30~50 kg、过磷酸钙20 kg,深耕耙细耙平。整成宽110 cm、沟宽40 cm的畦,每畦可种植3行。

5.3 播种育苗

莴苣于10月下旬播种。将莴苣种子用清水洗净,用纱布包好放入凉水中浸泡5~6 h,将浸泡好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置于冰箱冷藏催芽,2~3天后大部分种子露白即可播种。育苗营养土用腐熟的农家肥和大田地表土混合制作,播种育苗床作成1.2 m宽的厢,耙细耧平。

5.4 苗期管理

莴苣苗期管理主要是间苗、除草、浇水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苗期注意浇水保湿。莴苣出苗后在间苗的同时进行除草。保持苗床湿润,3~5天浇水1次,促进幼苗生长。莴苣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虫害主要是夜蛾类幼虫和白粉虱,立枯病每667 m²可用40%百菌清悬浮剂160~190 mL根据药剂说明对水进行喷雾防治。夜蛾类幼虫和白粉虱每667 m²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40 mL根据药剂说明对水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5.5 定植

莴苣幼苗生长至5~6片真叶时即可移栽。选择叶片宽大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幼苗定植,完成定植后浇灌充足的定根水。

5.6 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   

杂草不仅会与莴苣争夺土壤中的养分,还会挤占莴苣生长空间,因此发现有杂草时应及时清理。定植后,因田间操作、浇水和降雨等因素易造成土壤板结,通常结合除草进行中耕,降低田间湿度,疏松土壤,有利于莴苣根系生长。

②肥水管理   

定植后5~7天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控水蹲苗,蹲苗期7~10天。在无有效降雨的情况下可7~10天浇1次水。莲座期可追1次肥,每667 m²施尿素5~10 kg。遇低温时可采取覆膜措施防冻。

5.7 病虫害防治

莴苣秋冬栽培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蚜虫等。霜霉病可使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软腐病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700倍液防治。菌核病防治首先要做好田间清沟排水工作,发病后可用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3%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5.8 采收

在莴苣植株心叶顶端和最外叶尖高度相等,即“平口”期时采收。采收时将老叶全部去除,只留顶部可供食用的嫩叶,完成包装后上市销售。可在市场行情好的情况下早采收,分批上市,迟收会导致纤维增加,品质下降。

原标题:《鄂东地区鲜食大豆—萝卜—莴苣三种三收栽培技术》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湖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课题

(HBZY2023A001-50)

葛长军,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湖北黄冈,438000,E-mail:gchangjun@163.com

卢华丽,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闫良,代俊芬,李进兰,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4年4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