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关键一招,能让每亩蔬菜增产50%,增收2000元!

罗平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最适宜种植生姜,自古就有“姜之乡”的美誉,是云南生姜种植第一大县,是全国知名的生姜主产区。所产小黄姜含油量高,辣味充足,质地细腻,色泽鲜黄,芳香浓郁,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2006年“罗平小黄姜”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罗平县被列为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2020年获云南省首届绿色食品“10大名品”奖,2020年罗平小黄姜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目录。2021年,全县小黄姜种植面积为15 667 h㎡,实现总产量约47万t,实现总产值约14亿元。小黄姜产业已经成为罗平县最具影响力、竞争力、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产业。

但传统高畦种植模式不能为小黄姜生长发育提供最佳栽培环境,导致单产低、块茎小、品相差,制约了种植效益,不利于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通过引进山东开沟起垄种植技术示范应用,取得了产量增加、品质提升、效益提高的良好效果。2019年示范13.3 h㎡,每667 ㎡产量3.08 t;2020年示范333.3 h㎡,每667 ㎡产量3.05 t;2021年列为罗平县农业主推技术,推广1 333.3 h㎡,每667 ㎡产量3.02 t;2022年推广3 333.3 h㎡,目前整体长势良好。

小黄姜开沟起垄绿色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体现了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向。与传统高畦种植技术相比,可增产50%,每667 ㎡增产1 t,以市场收购价2 000元/t计算,每667 ㎡增收2 000元。该技术适宜罗平县及曲靖生姜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1   精选姜种

选种是生姜种植的重要环节,技术要求一定要落实到位。选择块茎肥大、芽头饱满、个体均匀、色泽鲜亮、无病虫害、无伤痕的健康块茎为生产用种。选种以农家自选、自留、自繁、自贮为主,少量市场调剂购买。每667 ㎡用种量按350 kg准备,净用种量不低于300 kg。清明节(4月4日左右)前后即出库晾种1天左右,转背风向阳室内外场所晾晒,堆放高度在40 cm内,种植前至少要保证有1个月的晾种时间,期间主要是依靠自然风风干姜种表皮过多水分,同时提高姜体温度,利于姜体内部物质的转化,利于发现烂姜,但也应注意避免姜体过度失水皱缩,晾种中期开始掰种,待种植时姜种伤口要愈合干燥,掰种时要尽量掰得大一些,30~40 g为宜,过小的姜体坚决剔除,掰后按大小2个档次分级分片播种。不允许用刀切,避免姜种带菌入田,有条件的可实施姜种消毒,每500 kg姜种用3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 g+33.5%喹啉铜悬浮剂200 mL+0.01%芸薹素内酯10 mL对水20 kg,边喷边翻,晾干后播种。

2   严格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交通方便、不易积水受淹、4年以上未种植过生姜的旱地或水田种植;发生过严重姜瘟病的地块应间隔5年以上或进行土壤熏蒸消毒(但成本过高,一般不采用)。

3   种植

3.1   提前整地

冬闲田提前冬耕晒垡,小春地建议主动休耕,种植前深翻耕作层,深度不低于30 cm,耙平打细待播。

3.2   坚持轮作

推荐区域集中轮作,实行“1+4”(种1年隔4年)轮作模式,轮作间隔期间不能种植生姜,宜与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轮作,尽量不与烤烟、马铃薯等茄科作物轮作。

3.3   提早播种

清明前种植结束最佳,宜早不宜迟,最迟应在立夏(5月5日左右)前种植结束。

3.4   施足底肥

施用底肥的作用一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二是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结合整地,每667 ㎡提前施入腐熟农家肥1 500 kg以上(无农家肥的可施有机肥或生物肥100 kg)、复合肥(总含量≥45%)30 kg、硫酸钾10 kg、过磷酸钙40 kg、硅钙钾镁肥40 kg、锌肥1 kg、硼肥1 kg,农家肥与化肥混匀后撒施入田,随犁深翻入土待播,也可先整地,待种植沟开出后撒施在沟底,与沟底泥土简单混匀后播种。

3.5   开沟种植

种植前用开沟机按宽30 cm、深30 cm开种植沟,沟与沟间距60~70 cm,沟中泥土随开沟机操作扩散在沟两边,形成起垄状态,开沟结束后摆种,种距17 cm,摆种分单沟单行(垄宽60 cm)摆种或单沟双行(垄宽70 cm)摆种,摆种结束后覆土,覆土厚度10 cm,单沟单行密度约6 500塘/667㎡,单沟双行密度约7 800塘/667 ㎡。

4   精心管理

4.1   出苗管理

种植1个月内,应多次到田间检查种植质量,墒沟边沿及墒面覆土过浅的要增厚覆盖,墒沟中及墒面发现有露种情况的要重新打塘埋入土中,保证出苗整齐,群体充足,无缺苗断垄现象。

4.2   勤除杂草

除草要做到“勤”字,全生育期均要做好除草工作,要随时保持田间干净无杂草,为减少除草用工量,早期采取芽前化学除草。出苗前,每667 ㎡用50%乙草胺乳油+30%草甘膦铵盐水剂各30~50 g对水60 kg喷雾;出苗后,不建议化学除草,以人工薅锄为主,结合培土、理沟、追肥进行。

4.3   破垄培土

姜出苗后分株达到3~5株,用开沟机破垄开沟培土,沟深20 cm,沟宽30 cm,垄土随开沟机作业扩散在沟两侧姜株根部,覆土厚度8 cm,原来的垄变为沟,原来的沟变为垄,第一次培土称小培土。立秋(8月7日左右)后分株数达到10株以上,用开沟机沿第一次培土沟深开沟,深度30 cm,沟中泥土随开沟机作业扩散在沟两侧姜株根部,覆土厚10 cm,垄继续变高,沟继续变深,第二次培土称为大培土,每次培土前结合除草、理沟、追肥同步进行,机器培土结束后,以人工培土方式再检查作业1次,确保培土操作到位。开沟起垄种植技术的核心是畦作变垄作。

4.4   勤追肥

生姜是喜肥耐肥作物,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勤追肥。追肥提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逐步加量,重点把握3个关键时期。齐苗期追施提苗肥1次,667 ㎡施复合肥(总含量≥45%)20 kg;立秋前小培土时追施壮苗肥1次,667 ㎡施复合肥30 kg、有机肥40 kg;立秋后大培土时追施根茎膨大肥1次,667 ㎡施高钾复合肥40 kg、有机肥40 kg。立秋前后是生姜的旺盛生长期,也是施肥关键期,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必须按时按量追施。全生育期禁施纯氮肥,根茎膨大期视苗情酌施1~2次叶面肥。

4.5   防治病虫害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治”原则,病害主要是姜瘟病,重在预防。7~9月是姜瘟病高发期,每667 ㎡用54.8%氢氧化铜悬浮剂300~5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或20%噻菌铜悬浮剂300~500倍液提前喷淋叶面作保护剂。发现姜瘟病中心病株,应及时就地深埋,提前喷施杀菌剂作保护剂,尽量保证不发生姜瘟病,发生后不蔓延,蔓延后不成灾。

虫害重点预防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姜螟、斜蚊夜蛾等。播种时每667 ㎡用2%联苯·噻虫胺颗粒剂1 500 g拌底肥沟施,可防治地下害虫苗期为害,茎叶旺长期拌有机肥撒施在植株根部可防苗中后期地下害虫,姜螟、斜蚊夜蛾等地上部害虫每667 ㎡用5%~10%高效氯氟氰菊酯30~60 mL对水40 kg叶面喷雾,低龄幼虫阶段防效最好。

5   适时采收

罗平小黄姜最佳收获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此期间生姜干物质积累最多,姜块组织紧密,纤维木质化高,产量最高。具体收获时间根据用途确定。留作下年种植的种姜一般在11月上旬选择晴天收获储藏,加工干姜的可在12月上旬收获,一般商品姜采收后要及时出售,不可长期随意堆放存储。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2月上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微信号CJSCZZS004了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