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菜中之祖”亩纯收入1万~3万元,连续10年价格波动小,可示范推广

龙口市(原黄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1.7℃,年降水量 650 mm,年均日照时数2 800 h,无霜期190天,全市地表总库容2.26亿m³,有效拦蓄能力达到1.26亿m³,灌溉条件良好。农业自然环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多种农作物的最佳种植区域,特别适合进行草姜栽培生产。龙口市生姜种植历史悠久,黄县生姜又称草姜,是龙口市特有的地方种质资源,1984年被列入“山东省蔬菜品种资源目录”。草姜营养丰富,除含有糖、淀粉、蛋白质、氨基酸、各种维生素以外,还有挥发油、姜辣素等,具有特殊香味,可做香辛调料,有去腥、去膻、增鲜、添香、清口之功效,有“菜中之祖”的称号。草姜是上乘的调味品,特点是姜块偏小,单块质量约500 g;辛香味浓,纤维含量高。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草姜种植技术也不断更新和发展,每667 ㎡产量突破5 000 kg。草姜由于种植区域较少、产量低、品质优,比普通的绵姜高1~2元/kg,据调研,近10年来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姜农每667 ㎡纯收入在1万~3万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充分挖掘地方优良品种资源,进行提纯复壮,深入专题研究配套技术,同时进行了半机械化收获研究,形成了标准化绿色食品栽培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以期为特色生姜产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产地环境

选择水质洁净、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便于灌溉和排水的地块。土壤酸碱度适宜pH值为5~7。产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的规定。

2   草姜的良种繁育

选择地势高燥、前茬未种植根茎作物、无污染的地块建立专用留种基地,选周边未种植生(草)姜的地块设置隔离带。严格控制病毒传播途径,积极做好无病姜种的繁育和品种的保纯、提纯工作。选用脱毒姜种,管理过程进行提纯,通过目测法每年都要进行田间调查及时剔除可能带毒的病株,拔除长势弱株、分枝过少株,保留草姜标准性状的植株。

草姜繁种基地通过张挂黄、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等害虫,在5~8月加盖遮阳网,营造适合生姜生长的田间小气候,增加产量,减少病害发生,培育健壮种姜。种姜在霜降(10月23日左右)前收获,延迟收获的草姜不宜留种。种姜要单独入窖,贮藏月余后,姜球顶残留的地上茎断下,根茎顶部的疤痕愈合,称圆头,圆头后的生姜,外围形成一层较厚的周皮,称为黄姜。黄姜翌年作姜种用时即为姜种。

3   培育壮芽

3.1   精选姜种

培育壮芽是草姜稳产、丰产的基础。要选择姜块整齐、皮色光亮、肉色鲜黄、无病虫害的健壮姜块作姜种。

3.2   掰姜种

催芽前掰姜种,其大小以每块50 g左右为宜,并按姜块大小进行粗分级,装入塑料筐内,每筐装约25 kg,严格淘汰瘦弱和病虫为害的姜种。

3.3   变温催芽

建立催芽室,利用空闲屋,在室内四周加保温板并覆盖薄膜保温,利用火炉升温,用角铁搭架,架高70~80 cm,将筐整齐码放在架上,可多层叠放。正常情况下,播种前25天开始变温催芽。前7天保持在28~30℃,姜芽开始萌动进行上下倒筐,然后逐渐降温到23℃保持7天左右,再降至20℃保持7天左右,定植前3天停止加温。这种变温催芽法有利于培育短壮芽,25天左右姜芽长可达0.5~2.0 cm,芽粗0.6~1.0 cm。

3.4   选择姜芽(二次掰姜种)

每块种姜上保留1~2个粗短壮芽,其余幼芽全部去除,以便养分集中供应主芽出苗整齐。幼芽基部发黑或掰开的姜块断面褐变,应予以严格剔除。并按姜块大小分级,种植时分区种植。一般情况下,不用小芽和有根的大芽,以免造成减产。

4   定植

4.1   播种前浸种

预防茎基腐病,可用30%精甲霜·噁霉灵水剂1 500倍液浸种15 min或用喷雾器喷洒,晾干后播种。预防线虫病可用2%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液浸种。预防姜瘟病可选用3%中生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

4.2   种植密度

要依据土壤肥力、肥水条件、种块大小确定好株行距,施足基肥,为创高产打下基础。土壤肥力高,肥水条件好,种姜块50~75 g,667 ㎡栽4 500株,行距65~70 cm,株距22 cm。土壤肥力及肥水条件中等,姜块50 g左右,667 ㎡栽5 000株左右,行距65 cm,株距20 cm。土壤肥力及肥水条件差,种姜块小于50 g时,667 ㎡栽5 500株,行距60 cm,株距20 cm左右。

4.3   整地施肥

冬前深翻土地,并结合深翻施足基肥,667 ㎡施充分腐熟鸡粪或猪粪6 000 kg或者商品有机肥500~600 kg,同时施石灰100~150 kg,进行土壤消毒,预防姜瘟病的发生。均匀撒施后,深翻30 cm整平。并使肥料处于经常湿润的土层中,做到土肥相融,起到培肥土壤和供给姜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的作用。如果连年种植造成土传病害严重地块需进行土壤处理,冬春利用氯化苦进行土壤熏蒸,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导:使用土壤注射器向地下注射氯化苦原药30~50 g/㎡,注入深15 cm,然后立即覆盖地膜,密闭熏蒸15天 ,揭开地膜,待药液完全挥发后定植。肥料的使用应符合《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394)和《有机肥肥料》(NY 525)的规定。

4.4   开沟作畦

根据草姜耐荫性很强的特性确定南北走向开沟播种,给姜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每667 ㎡按三元复合肥20 kg、硼肥1 kg、锌肥2 kg、硫酸亚铁3 kg、硫酸钾25 kg各种肥料混匀撒施。然后平整土地起垄作高畦,垄背压实,便于覆盖地膜和今后的田间管理。

4.5   适期播种覆盖地膜

①播种   当10 cm地温稳定在15~16℃时播种。一般在4月上中旬,选择连续晴天播种,先浇足底水造墒,种姜与沟向垂直,姜芽向上并且尽可能放在同一的水平面上,然后覆土至姜芽以上1.5~2.0 cm。再喷除草剂,667 ㎡可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180 mL加水60 L喷匀,切勿重复喷施。

②覆盖地膜   可选用白色或绿色地膜覆盖,随播种随盖地膜,播一沟盖一沟。顺沟插上拱型支架,然后覆盖地膜,应注意用土压实。一般播后25~30天出齐苗。提倡使用绿膜覆盖,经试验研究覆盖绿色膜生姜较覆盖白色膜生姜平均增产幅度在10.75%~17.27%。


5   定植后田间管理

5.1   破膜除草

当苗长到25~30 cm时,要及时破膜引苗,防止温度高灼伤叶片。在破膜的同时清除杂草,破膜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期,使姜苗有一定的适应期,并于6月上旬去掉地膜。

5.2   覆盖遮阳网

由于姜为强耐荫性植物,为避免高温伤害,采用白色地膜覆盖的生姜地块,5月上旬需加盖透光率为50%的黑色遮阳网,以促进茎叶生长,每4沟架设1行遮阳网,可因地置宜采用竹竿、水泥柱或钢管等材料作为支架,使遮阳网与地面垂直,网宽1.2 m。8月上旬生姜需要强光进行光合作用,应及时撤遮阳网。

5.3   合理肥水

姜具喜湿、怕涝、不耐旱的特点,田间相对持水量 65%~80%为宜。幼苗期需水量不多,但因正处在高温干旱季节,此时不可缺水。姜旺盛生长期,生长量大,需水较多。此期如缺水干旱,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品质变劣。5月底6月初安装高杆喷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干热风引起的生姜干尖现象。

出苗后浇小水,幼苗后期加大浇水量,每667 ㎡随水追施磷酸二氢钾15 kg,叶面喷腐植酸水溶液400倍液或植物动力2003水溶液1 000倍液,促根、促苗、增强抗逆性。

“三马杈”期叶面喷施植物动力2003水溶液1 000倍液或漯效王叶面肥800倍液,隔15天左右喷第二次,连喷3次即可,这样可起到增强植株的抗生理干旱的作用。“三马杈”时期由于生长旺盛,必须进行大肥大水管理,结合浇水每667 ㎡施三元复合肥60 kg;扶垄时再追三元复合肥80 kg。生长后期以抗旱和防涝为主,雨后要及时排涝,收获前20天最后1次追施尿素60 kg,然后浇1次水。

6   绿色防控

6.1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草姜的目的。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农药及其混配农药。喷药均匀,叶片正反面都喷到,使用浓度和间隔天数严格执行《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的规定。

6.2   农业防治

选用连续使用不超过3年优质脱毒姜种;和非根茎类作物实行轮作;加强人工除草,人工捉虫,降低病虫源数量。种姜消毒。当姜田出现缺苗断垄情况可插栽葱蒜驱避根结线虫。氰氨化钙-太阳能消毒:草姜收获后,立即彻底挖除根茬,集中烧毁或深埋。然后每667 ㎡将氰氨化钙30~100 kg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再撒上长4~6 cm的碎麦秸1 000 kg,翻地或旋耕深度20 cm以上。起垄,垄高30 cm,宽40~60 cm,垄间距40~50 cm。覆盖8丝(0.08 mm)以上地膜,切忌不要有透气处,膜下浇透水,处理20天左右即可。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地下害虫等。

6.3   物理防治

5月上旬,加盖防虫网、张挂黄色(蓝色)粘虫板、安装杀虫灯都是有效的物理防虫方式。每667㎡张挂蓝色或黄色粘虫板30片,使粘虫板高于作物20 cm即可。大面积栽培生姜地块,每1.33~3.00 h㎡地安装1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并经常维护,保证杀虫效果,根据害虫活动规律,可在早晚进行人工捉虫来控制虫害,减少农药污染。

6.4   化学防治

草姜的主要病虫害有姜斑点病、炭疽病、姜瘟病、姜螟虫、蓟马、根结线虫,防治方法见表1。

7   采收

农谚“早种十天,不如晚收一日”。由于姜不耐霜,茎叶遇霜便枯死,但只要叶片保护得好就有光合作用,且秋季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积累量较大,在生产中笔者采取保护措施延迟收获,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了防霜冻,防风保叶,防止早衰,覆盖塑料薄膜延长生育期,据试验这一措施可增产30%~50%。但切忌延迟收获的姜不宜作姜种。

初霜后植株顶部叶片枯黄时,是鲜姜的收获适期。收前3~4天先浇小水使土壤充分湿润,待土壤见干见湿,用大姜专用机收获即起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JW-1型四驱自走式大姜收获机已于2008年10月25日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已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专利号:200620086235.8),起姜后抓住茎叶整株拔出,轻轻抖掉泥土,保留茎杆基部2~3 cm,削去其他茎叶。使用大姜收获机能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节本增效。

8   田间档案管理

根据标准化基地管理要求,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检测及相关溯源资料,并保存3年以上。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1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