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让辣椒增产16.82%、增效38.43%!原来就靠这张膜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控制草害,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地膜残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普通地膜成本低,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生产上多是直接翻耕于土壤中或者收集后集中填埋、焚烧,造成土壤和空气污染。

传统地膜材料为聚乙烯(PE),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能够在土壤中残存200年以上,间接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植株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阻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为减少塑料地膜污染,应推广应用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或者更易回收的强化耐候地膜,不仅能起到与普通地膜相近或更好的增产作用,而且能减少地膜残留,减轻环境“白色污染”。      

淮安是江苏省辣椒主产区,覆膜增产技术应用率较高,尤其在秋延后辣椒生产中地膜使用量较大,切实起到了增温保湿、降低人工除草成本的积极作用,但辣椒生长周期长,后期普通地膜有不同程度破裂,辣椒收获后地膜回收难度较大,影响后茬作物生长,对环境也造成一定污染。为此,本研究以全生物降解地膜和强化耐候地膜为试材,研究不同类型地膜对辣椒产量、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地膜降解程度,为地膜减量和替代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辣椒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好农118。设置6个地膜处理,分别为普通PE膜(山东昌乐鲁光塑料农膜有限公司生产),厚度0.01 mm;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厚度分别为0.01、0.008 mm;聚乳酸(PLA)全生物降解地膜(上海弘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厚度分别为0.01、0.008 mm;强化耐候地膜(南通华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厚度为0.01 mm。所有地膜均为黑色,宽幅1.2 m。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2021年在淮安市蔬菜科技园区单体棚内进行,大棚长55 m,宽6 m,覆盖大棚膜。试验地土壤属砂壤土,土壤pH值7.4,含有机质27.4 g/kg、全氮2.2 g/kg、速效磷84.6 mg/kg、速效钾97.8 mg/kg,试验地采用地膜下滴灌,前茬作物为西瓜。设置覆盖普通PE膜(D1),厚度为0.01 mm和0.008 mm的PBAT降解膜(D2和D3),厚度为0.01 mm和0.008 mm的PLA降解膜(D4和D5),强化耐候地膜(D6),不覆盖地膜(CK)共7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19 ㎡。      

试验于2020年9月25日播种育苗,11月7日铺设地膜,11月8日定植,密度4 447株/667 ㎡,各小区统一按高产农艺管理技术实施。

1.3 测定项目      

①株型测定   

结果初期(2021年3月中旬),每小区选择长势一致的10株植株,测定株高、茎粗、叶长、叶宽。      

②地膜裂解程度   

对各处理地膜的诱导期、开裂期、大裂期、碎裂期、无膜期的时间进行调查记录。诱导期,即从覆膜到垄面地膜出现多处(3处/m以上)<2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的时间;开裂期,即≤2 cm垄(畦)面地膜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20 cm出现时间;大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20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的时间;碎裂期,即垄(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 c㎡的时间。      

③土壤温度测定   

采用精创 RC-4型自动温度记录仪,于辣椒定植1周后铺设于地膜下,每个小区放置2个测温仪,分别测量土表层和10 cm土壤温度。仪器铺设后,自动每间隔1 h记录土壤温度,直至收获结束(7月15日)将仪器收回。      

④产量测定   

测定辣椒的实际产量。每小区单独统计产量,每处理取3 次重复的平均值进行产量计算,最终折算成667 ㎡产量。      

⑤效益分析   

统计每个处理的投入品、地膜、人工等投入费用,并结合产量、地膜批发价格等计算最终净收益。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Excel软件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地膜处理对辣椒植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1可知,强化耐候膜(D6)处理的株高最高,达35.69 cm,较CK高5 cm;而普通膜(D1)较CK高3.69 cm;降解膜的株高较CK高1.51~4.04 cm。不同处理的茎粗差异不明显,0.01 mm厚的PBAT降解膜(D2)处理的茎秆最粗,较CK粗1.07 mm。叶片上,强化膜(D6)处理的叶长和叶宽在所有处理中均最大,分别为11.34、5.38 cm,较CK分别高1.43、0.21 cm。以上结果表明,强化膜处理的辣椒植物学特性略优于其他覆膜处理,而普通膜与降解膜处理对辣椒植物学特性影响相当,但均优于不覆膜处理。

2.2 不同类型地膜处理对辣椒产量的影响      

2021年4月22日采摘第1批青椒,由于2021年辣椒生长期内遭遇低温冻害和虫害影响,辣椒总体产量较往年同期偏低。如表1所示,覆膜处理辣椒产量均高于不覆膜处理。其中每667 ㎡产量以D6最高,为2 376.87 kg,较CK增产16.82%,较D1增产5.45%。4个降解膜处理每667 ㎡产量2 198.62~2 288.57 kg,较CK增产8.05%~12.48%。0.01 mm厚的2种降解膜(D2和D4)产量较普通膜略高,分别增产0.31%和1.53%;而0.008 mm厚度的降解膜(D3和D5)产量较普通膜少1.96%和2.46%。从产量结果看,强化耐候膜较普通PE膜增产明显,而降解膜产量和普通PE膜相当。

2.3 不同类型地膜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根据温度测定仪记录的8个月的温度数据分析,表层土壤的最低温度出现在6:00~7:00,最高温度出现在13:00~14:00,所以选取了整个观测期每天6:00和13:00的温度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土壤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而10 cm土层的温度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8:00~9:00、16:00~17:00,所以选取了8:00和16:00作为10 cm土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平均值为仪器在整个观测期记录的所有温度数据的平均。      


从表2可看出,覆膜处理的各项温度值都高于不覆膜处理,表明覆盖地膜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而不同类型的地膜中,表层土壤各项温度数据变化趋势为强化耐候膜>普通膜>降解膜;而各处理10 cm土层的温度差距较小。表明覆盖地膜对表层土壤温度影响大,且不同类型的地膜中,强化耐候膜保温效果更好。

2.4 不同类型地膜田间裂解程度      

如表3所示,普通膜和强化膜始终保持完整,降解膜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裂解。D3最先裂解,分别于铺后50、64、108 d进入诱导期、开裂期、大裂期。至7月30日地膜回收时,各降解膜都处于大裂期,地膜表面韧性下降,一撕即碎,但都未进入碎裂期。从田间裂解程度来看,PBAT降解膜的裂解程度大于PLA降解膜,0.008 mm的降解膜裂解程度大于0.01 mm的降解膜。

2.5 不同类型地膜应用效益比较      

由表4可知,不覆盖地膜处理(CK)的用工数最高(用工数按照8 h/工计算),主要用于除草。在覆膜处理中,用工数最少的是D1和D6,较CK省工75%,其他处理较CK省工60%~65%。进一步分析用工情况,降解膜回收人工少于D1和D6,但D1和D6的控草效果好于降解膜,最终用工数仍以D1和D6最低。地膜费用中,由于降解膜还未大规模推广应用,因而费用较高。辣椒按照4.5 元/kg的市场批发价计算,D6处理的效益最高,每667 ㎡的效益分别为7 469.9元,较CK和D1分别高38.43%和7.90%。D2~D5处理的效益较CK高19.18%~27.36%,较D1少0.72%~7.10%。表明覆盖强化膜的效益增加更为明显。

3小结与讨论      

通过地膜覆盖对不同类型作物生长情况影响研究表明,地膜覆盖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用工成本,增加种植收益。本研究中通过不同覆膜处理辣椒植物学特性比较,强化膜较其他覆膜处理均有优势,尤其是株高和叶长,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本次试验中,由于年初遭遇极端低温,辣椒在营养生长期受低温影响,导致辣椒总体产量偏低。不同覆膜处理辣椒产量趋势表现为强化耐候膜最高,普通膜和降解膜相当。说明普通膜和降解膜对促进辣椒生长状况相似,但强化膜优势更为明显。      

地膜覆盖可调控土壤温度和降低水分蒸发,从而改善土壤的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本研究对不同覆膜处理的土壤表层和10 cm土壤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强化耐候膜韧性强,不易破裂,使得表层土壤温度高于其他地膜,保温性能较好,促进辣椒生长发育,有助于产量提高。而降解膜由于后期破损严重,保温性能下降,增产效果不及强化膜。

比较不同处理的地膜降解程度,生物降解膜从铺设地膜50 d后进入诱导期,随时间推移,孔洞和撕裂程度加大,部分裸露地面以及覆盖不严实的地表开始长草,长出的草将地膜顶破,加剧了降解膜的撕裂程度,导致辣椒生长后期地膜对地表保温保墒作用下降。至辣椒收获结束,即覆膜约9个月的时间,降解膜未出现大规模降解,对后茬作物种植影响不大,但其碎片深埋地下是否能完全降解,以及降解的时间还需后期进一步试验研究。      

覆盖黑地膜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生长,覆膜处理每667 ㎡用工较不覆膜处理节省6.0~7.5个,覆膜成本较不覆膜处理增加60.5~185.6元,而产量较不覆膜处理增加163.89~342.14 kg,最终收益高1 034.8~2 073.6元,覆膜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强化膜耐候膜与普通膜的用工相当,但强化膜经济效益明显高于普通膜;2种生物降解膜的经济效益都低于普通膜,主要是由于生物降解膜未推广应用,市场价格偏高。但从农膜回收处理全程来看,强化膜回收的后期处理成本仍较高,对生态环境仍有一定污染。因此,从增产增收角度分析,设施蔬菜使用强化膜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分析,使用生物降解膜可以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2年4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