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小一张膜,让“蔬菜之皇”增产4.9%,增收5.7%!成本还能再降低!

地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之一,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产量和效益的提高,地膜覆盖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中国,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等功能,使我国蔬菜、玉米、花生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对保障食品安全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农田地膜残留为害正逐步显露,大量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耕地质量下降、作物减产以及农事操作受阻。同时,因农户对残膜回收认识不足,人工捡拾成本高等原因,农膜回收难度大,塑料薄膜被随意丢弃在田间地头,还会危及到空气与水源,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与普通地膜相似的增温保墒、增产效果,同时在自然条件下因微生物作用而降解,可有效避免因塑料薄膜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因此,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是治理地膜污染便捷有效的方法,对改善土壤生态、保护农田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洋蓟是一种特色蔬菜,又名朝鲜蓟、法国百合,是菊科蓟属中以花萼供食用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19世纪从法国传入我国,在上海、浙江、湖南、北京、云南等地有少量人工栽培,洋蓟食用价值极高,有“蔬菜之皇”的美誉。洋蓟种植过程中,需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进行保温保墒、防除杂草、减少蒸发、减轻冻害。2021年,宁波市北仑区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洋蓟栽培上的应用,通过试验得出相关结论,以期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全生物降解地膜由浙江家乐蜜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厚度为0.01 mm;普通农用地膜为市面上的常规黑色地膜(聚乙烯),厚度为0.01 mm。供试洋蓟品种为YANDI-7#(绿球),购于美国Condor种子生产公司。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宁波市北仑区梅山街道宁波英之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洋蓟种植基地(经度:122.0157815°,纬度:29.8055021°)进行。试验采用露地覆膜栽培,设2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CK):厚度为0.01 mm的普通黑色地膜;处理2:厚度为0.01 mm的银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6个小区,各小区随机排列。普通地膜覆盖全生育期,直至采收结束,人工去除,宽度2.0 m,双行打孔(孔径6 cm),行距1.0 m,株距0.5 m。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期设置为180 d,宽度2.0 m,双行打孔(孔径6 cm),株行距与对照(CK)一致。      

洋蓟于2021年9月26日进行播种育苗,2021年11月16日进行土壤耕作,各处理基肥相同;2021年 12月9日进行地膜覆盖,覆膜后即移栽定植。采用每垄双行定植,株距0.5 m,宽行距为1.6 m、窄行距为1.0 m,每667㎡定植1 000株。每小区垄宽(含沟)2.5 m、长70 m,面积175 ㎡,每小区定植洋蓟栽培苗280株,试验田块周边设保护行。

1.3   调查指标和方法      

①生育期调查   采用观察法记录各处理的移栽期、封行期、显蕾期、始收期、终收期。田间50%植株叶片展开度超过50 cm,行间被全部覆盖为封行期,田间50%植株出现花蕾为显蕾期。      

②植株性状调查   每小区随机选取10株进行性状调查,分别在封行期、显蕾期、始收期、终收期测量株高。      

③产量测定   对洋蓟花蕾数量、洋蓟花蕾质量进行小区测产,记录每个小区每次采收花蕾的数量与质量,直至全部采收完毕,共采收7次,于2022年7月15日采收结束。统计7次采收的小区总花蕾数和总产量,计算折合667 ㎡产量。      

④全生物降解膜降解情况调查   采用目测法,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查记载技术规范要求,畦面地膜出现多处(每1 m有3处以上)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2 cm的时间为诱导期;畦面地膜出现2 cm<自然裂缝或孔洞(直径)<20 cm的时间为开裂期;畦面地膜出现≥20 cm自然裂缝的时间为大裂期;畦面地膜出现碎裂,最大地膜残片面积≤16 c㎡的时间为碎裂期;畦面基本见不到地膜残片为无膜期。通过定期观测,记录地膜形态变化。      

⑤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洋蓟生育期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1(CK)和处理2移栽后封行期均为2022年3月6日,显蕾期均为2022年3月19日,始收期均为2022年3月28日,各处理生育期一致,说明不同处理对生育期没有影响。

2.2   不同处理的洋蓟植株性状比较

      

由表2可知,封行期处理2的株高为28.8 cm,比处理1(CK)提高18.5%;显蕾期处理2的株高为49.7 cm,比处理1(CK)提高1.8%;始收期处理2的株高为79.4 cm,比处理1(CK)提高2.5%;终收期处理2的株高为124.6 cm,比处理1(CK)提高2.4%。2个处理田间表现均较好,相比处理1(CK),处理2的植株更高大,长势更旺盛。

2.3   不同处理的洋蓟产量调查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2的小区花蕾数为2 688.0个,折合每667 ㎡花蕾数为9 600.0个,比处理1(CK)提高3.4%;处理2的小区产量为352.9 kg,折合每667 ㎡产量为1 260.5 g,比处理1(CK)提高4.9%。

2.4   不同处理的地膜降解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1(CK)不发生降解。处理2于3月20日进入诱导期,4月5日进入开裂期,4月28日进入大裂期,5月6日进入碎裂期,7月20进入无膜期。试验田块采收结束后,于7月30日由人工清除残余植株,处理1(CK)地膜由人工回收,处理2已经基本达到无膜程度,可直接进行翻耕。

2.5   不同处理的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处理1(CK)和处理2的其他成本相同,均为4 890元/667 ㎡;处理1(CK)的地膜成本为110元/667 ㎡,回收成本为100元/667 ㎡,合计210元/667 ㎡,处理2的地膜成本为350元/667 ㎡,不需进行回收;处理1(CK)利润为18 922元/667 ㎡,处理2的利润为19 970元/667 ㎡,比处理1(CK)提高了5.7%。

3 结论与讨论

全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覆盖洋蓟,生育期一致。采收期前,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覆盖垄面,达到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整个生育期中,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的植株,比普通地膜覆盖的植株,更为高大,说明生长势更旺盛。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地块产量较高,比处理1(CK)提高了4.9%。在农事操作过程中,全生物降解膜在采收结束后已基本完全降解,未完全降解的碎片也可直接翻耕入土,不会发生机械缠绕现象。既减少了人工支出,又提高了效率,为下一茬作物的种植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现阶段,全生物降解膜的费用依旧较高,相比普通农用地膜,每667 ㎡增加用膜成本240元,但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的地块,比普通地膜应用的地块,增加产值1 188元/667㎡,提高利润5.7%。同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当地具有示范推广意义。未来,通过应用面积的扩大,全生物降解膜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将更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介绍:

基金项目:宁波市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环境友好型地膜覆盖技术研究与示范》(立项编号:2022S103)

葛芙蓉(1984-),女,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技术推广工作,E-mail:274948296@qq.com

范雪莲(1980-),女,通讯作者,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瓜果技术推广工作,E-mail:78060485@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3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