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经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产量低、抗性差,如下3个辣椒品种建议淘汰!

湄潭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近年线椒作为干鲜两用椒,受到农户喜爱。为筛选出海拔800~1 000 m丰产优质的线椒品种,2021年开展了线椒新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67 ㎡鲜红椒产量以满分102最高,为1 262.37 kg;其次是满分215,为1 256.91 kg,与参试其他品种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此2个品种抗逆性、商品性好,适合在湄潭县推广种植。

湄潭县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972.7 m,年均温14.9℃,年均降雨量1 141 mm,年日照时数1 163 h,年总积温5 439℃,无霜期284 d,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温同步,雨热同期,所孕育的辣椒产品“香辣协调、品味温醇”,是中国辣椒市场的佼佼者,备受消费者青睐。辣椒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在蔬菜中占首位。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饮食文化的交互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食辣人群。线椒作为干鲜两用品种,因产量高、采摘单价低、市场需求量大,在湄潭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筛选湄潭县优异的线椒新品种推广使用,特开展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材料共7个品种,均为线椒,种子分别来自贵州、山东、北京三省市,均购于正规销售商,具体信息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

试验地点
试验地为湄潭县永兴镇坪江村合江果蔬专业合作社基地,田块总面积4 468.9 ㎡,海拔810 m,北纬27°56′32″,东经107°34′48″。试验田排灌方便、光照条件好,前茬作物为花椰菜,土壤为黄壤土、弱酸性、肥力中上等,交通、水源条件好。

2

试验设计
试验参照《湄潭县2020年辣椒密度试验》的设计方法,共设7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处理1为湘椒59、处理2为红辣王、处理3为瑞辣红丰、处理4为蜀辣三号、处理5为满分102、处理6为满分215、处理7(CK)为卓椒8号(遵义市近年线椒种植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其丰产性、抗病性、商品性俱佳),每处理3次重复,品种间不设走道,重复间设走道60 cm,四周设保护行,保护行与小区间设走道60 cm,小区10 m× 6.5 m,面积65 ㎡,采取1.3 m开厢,每厢栽2行,行距65 cm,株距40 cm,每667 ㎡栽2 564株。

3

试验过程
2021年3月12日播种(漂浮育苗);4月26日整地,按每667 ㎡施复合肥(N∶P∶K=15∶15∶15)500 kg作底肥,起垄,喷药防小地老虎,然后覆膜;5月13日移栽;7月26日开始采收;9月20日采收完毕。生产期间观察记录各品种特征特性,统计小区产量。

4

指标测定方法

定植后进行定点、定株观察记录,试验小区内每处理选取10株作调查对象,于3月26日播种后对辣椒生育期及生育性状进行定期调查记载,按收获次数记录采收鲜红椒产量,盛果期每处理随机取30个果实测定单果质量,收获终期每处理取10株调查株高、茎粗、单株结果数等经济性状,分别取平均数。

对所收集的性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各处理发病率和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统计,主要对病毒病、炭疽病、疫病、青枯病进行调查,每品种随机调查5个点,每点取发病最重的叶片或50个果实进行调查,记录病株数、死株数或病级,调查标准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执行(表2),计算病情指数并进行抗性评价,给出种植建议;对各处理抗逆性(抗倒性、耐旱性、耐渍性)进行观察统计并进行综合评价。

1.3

数据分析

用Excel、DP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品种性状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最早和最晚的相差5 d,不同品种出苗期最多相差3 d。处理5出苗最早,处理1、4、6和CK最晚;处理5、6初花期最早,处理1最晚,相差6 d;全生育期最长的是处理3、5和CK,均为176 d,最短是处理1和处理6,为171 d,各参试品种出苗情况良好,苗期生长势好,生长一致,各椒形间成熟度差异不大,均表现为抗旱、抗倒能力较强。

2.2

经济性状分析

由表4可知,参试品种株高在72.0~84.3 cm,除处理1外,其余各品种均比CK高;茎粗在9.5~14.9 mm,以处理5最粗,处理2最细;平均单株结果数在22~40个,最多的是处理6,为40个,最少的是处理3,为22个;果形指数在6.4~14.3;果宽在1.30~2.03 cm;果长在13.00~18.37 cm,以处理6最长,处理3最短;果肉厚在0.70~1.65 mm;平均单果质量10.86~17.22 g,参试品种均表现为果面光滑、老熟果鲜红色和深红色,外观品质优良,商品性佳。

2.3

产量结果分析

由表5可知,与CK相比,处理5的小区平均产量为122.45 kg,折合667 ㎡产量1 262.37 kg,较CK增产25.8%,处理6的小区平均产量121.92 kg,折合667 ㎡产量1 256.91 kg,较CK增产25.3%,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处理3产量略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处理2、4、1的产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其中以处理1产量最低,小区平均产量75.41 kg,折合667 ㎡产量777.42 kg,较CK低22.5%。

2.4

参试品种抗病性抗逆性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CK抗病毒病,处理3、处理4、处理5、处理6抗病毒病较差,处理1、处理2感病毒病;处理1、处理2、处理4和CK抗或中抗炭疽病,处理3、处理5、处理6感炭疽病;除处理3外均中抗疫病;各参试品种都未感青枯病。

2.5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本次比较试验所用基质、漂盘、有机肥、化肥、地膜、农药相同。由于试验品种和用工成本不同,每667 ㎡投入和产出间存在差异,以处理5投入最多,为2 392元,较CK多投入167元,纯收入较CK增加662元,产投比为1∶0.69;其次为处理6,投入为2 377元,较CK多投入152元,纯收入较CK增加660元,产投比为1∶0.69。其余各处理总投入、纯收入、产投比均低于CK,其中总投入较CK低4~133元,纯收入较CK低107~589元。

3   结论 
综合分析各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经济性、抗性等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满分102)综合表现最好,产量最高,折合667 ㎡产量1 262.37 kg,较CK(卓椒8号)高25.8%,其次是处理6(满分215),折合667 ㎡产量1 256.91 kg,较CK(卓椒8号)高25.3%,纯收益较高,抗逆性、商品性好,建议推广使用,但在栽培中注重炭疽病、青枯病的预防;处理1(湘椒59)、2(红辣王)、4(蜀辣三号),产量均低于CK,同时抗病性差,建议淘汰;处理3(瑞辣红丰)产量略低于CK,可以小面积种植观察,但在栽培中要注重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预防。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4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