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增产16.9%,虫害降低率达78.95%,这套生物防控方法无污染,产量还高!

上海市作为世界级特大城市,拥有约2 400万常住人口,常年蔬菜消费量约620万t,其中绿叶菜常年消费量为158万t。“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生动体现了上海市民对绿叶菜的喜爱。据统计,2019年上海地产蔬菜面积736.05万h㎡,地产蔬菜上市量246.5万t,其中绿叶菜上市量131.4万t,占全市绿叶菜消费总量的80%以上。

董家田等的研究表明,地产蔬菜质量安全的放心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消费者对上海市地产绿叶菜质量安全总体信任度较高,其额外支付意愿也较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化学农药施用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出现了过度依赖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控的现象,从而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天敌被误伤、环境受到污染、人类健康受到威胁的严重后果。

近年来,以生物防控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蜜源植物是指那些能为天敌,特别是寄生性天敌提供花粉、花蜜或花外蜜源的植物,如百日菊、硫华菊等;诱集植物一般比目标作物对靶标害虫有更强的吸引作用,害虫被吸引后转向诱集植物并在其上停留,从而减少对目标作物的损害,如香根草、羽衣甘蓝等。

本研究主要是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筛选适合上海市防治鸡毛菜虫害的蜜源植物+诱集植物+药剂组合,为上海市绿叶菜生产过程中有害生物的防控提供新思路,进而提升上海市地产绿叶菜的质量安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①供试作物   供试鸡毛菜品种为华王青梗菜,市售。试验地块的鸡毛菜均于2022年8月15日播种,667 ㎡用种量为600 g。

②防控对象   防控对象包括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等害虫。

③供试材料及药剂   试验所用的硫华菊(品种名:金鸟)、百日菊(品种名:梦境)、羽衣甘蓝(品种名:维塔萨)、黄瓜(品种名:津研四号)种子均为市售常规品种。试验所用药剂见表1,均从市场采购。

④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上海世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种植鸡毛菜、青菜、大白菜、茭白等蔬菜,是国家农业合作示范社,生产的部分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绿色食品”认证。试验所选取的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1个对照,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20 ㎡,具体处理方式见表2。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分别于2022年8月1日(鸡毛菜播种前15 d)定植,硫华菊和百日菊的行株距为15 cm×15 cm,种植长度为6 m,共种植5行,种植位置位于大棚门外2 m处;羽衣甘蓝和黄瓜均采用单行种植,株距均为40 cm,种植长度为40 m,种植位置位于棚内两侧,距通风口50 cm处,每区域内种植200株。

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的种植布局见图1。当鸡毛菜上害虫数量为2~5头/株时,按照各处理相应的药剂进行防控,均按产品标签要求的方法进行使用。T5处理使用的药剂为该农场防治相应靶标的常用药剂,使用时期按该农场的防治习惯进行,采摘前10 d停止用药。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虫口数量测定:每小区按照5点取样法,每个点选取5株鸡毛菜,调查植株上存活的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数量,并记录。出苗后每隔5 d调查1次,出苗后10 d和第30天分别定点调查25株诱集植物上的虫口数量。

叶片受损情况调查:采摘前最后1次调查虫口数量时,在上述取样点随机选取3株鸡毛菜,按照刘玉生等的方法测定叶片被取食面积,计算叶片损失率。

产量调查:试验地块的鸡毛菜进入采摘期后,在上述5个点每点框取0.25 ㎡的鸡毛菜,按照采摘标准进行采摘,记录各采样点的产量,从而推算整个小区的产量。

成本调查:记录各小区用药种类、数量、次数和人工使用情况,以便统计农药成本和人工成本。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使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诱集效果(%)=诱集植物害虫数/(诱集植物害虫数+主栽作物害虫数)×100;叶片损失率(%)=(叶片完整面积-叶片实际面积)/叶片完整面积×100;校正保护率(%)=(对照叶片损失率-处理叶片损失率)/对照叶片损失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鸡毛菜主要靶标的诱集效果对比

由表3可知,T1和T2处理对小菜蛾、菜青虫、黄曲条跳甲在鸡毛菜出苗后第10天和第30天的诱集效果均显著优于T3和T4处理,且T3和T4处理对上述3种靶标无诱集作用;T1、T2、T3、T4处理对蚜虫的诱集效果无显著差异。从对不同靶标的诱集效果来看,T1处理对小菜蛾、菜青虫和黄曲条跳甲的诱集效果要优于T2处理,其中,在出苗后第30天,T1处理对小菜蛾和菜青虫的诱集效果与T2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2.2   不同处理对鸡毛菜主要靶标数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鸡毛菜出苗后第10天,与CK相比,T1、T2处理能显著降低鸡毛菜上小菜蛾、菜青虫、蚜虫、黄曲条跳甲的数量,T3、T4处理仅能显著降低鸡毛菜上蚜虫的数量,且与T1、T2处理无显著差异,而T5处理由于没有配套种植蜜源植物+诱集植物,不能降低上述4种靶标害虫的数量;鸡毛菜出苗后第30天,除CK外,其余处理均使用药剂进行配合防治,其中T1和T2仅喷洒过1次药剂、T3、T4、T5喷洒过2次药剂,可以看出,与CK相比,T1、T2、T3、T4、T5处理均能极显著降低小菜蛾、菜青虫、蚜虫、黄曲条跳甲的虫口数量,但5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叶片损失率及校正保护率对比

由表5可知,CK的叶片损失率最高,达到47.17%,与CK相比,T1、T2、T3、T4、T5处理均能极显著降低叶片损失率,其中T1处理的叶片损失率降低最多,T2次之,但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另外,不同处理对鸡毛菜叶片的校正保护率均在70%以上,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2.4   不同处理的鸡毛菜小区产量对比

由表5可知,CK的小区平均产量最低,仅为382.4 kg,折合667 ㎡产量约为764.8 kg,与CK相比,T1、T5处理的小区产量均显著提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间小区产量均在430.0 kg以上,折合667 ㎡产量在860.0 kg以上,比CK增产13.18%以上。

3   讨论与结论

鸡毛菜生长周期短,害虫为害较多,但过多使用药剂防治容易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害虫抗药性问题。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合适的蜜源植物+诱集植物组合能减少鸡毛菜的虫口数量,降低虫害对鸡毛菜的为害程度,减少打药次数。

其中,以硫华菊+羽衣甘蓝组合(T1)的诱集效果、叶片保护效果最好,百日菊+羽衣甘蓝组合(T2)次之,T1、T2对出苗后第10天(打药前)鸡毛菜上的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和黄曲条跳甲虫口降低率分别是:61.76%、55.26%、71.28%、78.26%和73.53%、78.95%、73.40%、54.35%;T1、T2在使用1次农药后对鸡毛菜的平均叶片保护率和小区产量分别为:76.93%、447.20 kg和74.87%、436.00 kg,而T5(当地常用药剂防治区,使用2次农药)的平均叶片保护率和小区产量分别为71.30%、440.80 kg,说明T1、T2处理与当地常用药剂防治效果相当。

因此,硫华菊(或百日菊)+羽衣甘蓝作为蜜源植物和诱集植物组合,按照一定的方式与主栽作物进行搭配种植,再配合1次药剂防治,可作为鸡毛菜种植过程中的一种绿色防控手段,对减少害虫为害、降低虫口基数具有较好的效果,在鸡毛菜种植区域进行推广应用可以减少用药次数,延缓害虫抗药性。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5月下

更多信息,请添加小蔬微信号CJSCZZS004了解!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