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产量提高2倍,蔬菜提前2个月上市,这套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极高!

马铃薯是安康市的主要夏粮作物和蔬菜品种之一,近几年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4.6万h㎡左右。拱棚双膜技术是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利用大棚和地膜的增温效应,马铃薯的上市时间由普通种植的6~7月提前至4~5月,抢占了蔬菜市场空档期,既丰富了菜篮子,又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效益。

但是在马铃薯拱棚双膜生产中,生产技术措施和技术指标差异较大。据调查,在安康市应用该技术的每667 ㎡马铃薯产量在1 500 kg左右,技术掌握全面、管理到位的农户每667 ㎡产量可在3 000 kg左右,技术应用不到位的农户每667 ㎡产量才1 000 kg左右,与同等地区相比差异很大。

通过调研、制订双膜马铃薯种植技术标准,对集成先进技术、规范技术应用、提高种植效益、加快拱棚双膜种植模式推广、提升安康马铃薯种植水平具有积极推进作用,对提高淡季马铃薯供应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1   种薯准备 

1.1   品种选择      

选择结薯早、块茎膨大快、抗病、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如早大白、希森6号、荷兰15、秦芋31号、秦芋32号等。种薯质量符合GB 18133的规定。

1.2   种薯处理      

①精选   淘汰薯形不规整、表皮粗糙老化、芽眼凸出、皮色暗淡等性状不良的薯块,选留具有该品种特征、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大小均匀的薯块,在阳光下晒2~3天,每天3~4 h。      

②切块   催芽前,对50 g以上的种薯切块,应平分顶芽,每块带1~2个健壮芽眼,单块质量不小于25 g。切块过程中注意对切刀消毒,根据GB 7331-2003对切刀进行消毒操作。      

③拌种消毒   种薯切块后,应用草木灰拌种,或用药剂消毒,然后摊放于阴凉湿润处愈合伤口。每100 kg种薯可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5 g、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5 g与滑石粉2~3 kg混匀后拌种,保证每个薯块切面均匀裹上药粉。      

④催芽   播种前15天左右,可选用以下方法进行催芽。

a.温棚催芽。在塑料大棚内远离开口处,将种薯排放3~4层,上盖2~3 cm潮湿沙子,使薯块保持潮湿而不结水,温度控制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芽长0.5~1.0 cm时,将薯块移出温棚,摊薄放置于散射光下常温炼芽3~5天后待播。催芽时应避免沙子过湿沥水、雨淋和霜冻。      

b.湿沙层积催芽。将种薯与60%左右含水量的干净湿沙,分层堆积于土坑或温床上,一层湿沙一层薯块,上下薯块不接触,最上层用湿沙盖好,再用塑料薄膜覆盖,总堆积厚度不超过50 cm,保持层积物湿润,温度保持15~20℃。芽长0.5~1.0 cm 时,将薯块摊开放置于散射光下晾晒,芽变绿变粗后待播。

2   棚室准备

2.1   田块选择      

应选背风向阳、周围无烟尘污染、地力肥沃、土层深厚、灌排方便、壤土或砂壤土、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田块,冬前深翻25~30 cm,耙细整平保墒。

2.2   起垄      

采用每垄双行种植的,带宽90~100 cm,垄面宽60~80 cm,垄面中间作1条5 cm深浇水小沟;采用每垄单行种植的,带宽60~70 cm,垄面宽30~40 cm。沟距15~20 cm,垄高25~30 cm。

2.3   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NY/T 496规定确定相应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施优质圈肥3 000 kg或腐殖质有机肥300 kg作底肥,全层混施。可结合整地或起垄完成。

2.4   扣棚      

冬前日平均气温4~8℃时建塑料拱棚。宜棚宽8~10 m、棚高2 m,棚长因地势而定,拱架应坚固,能够抵御当地风雪灾害。棚侧农膜与邻近垄底距离应25~35 cm。棚膜质量应符合 GB 4455-2006规定,安装、回收和处理应符合NY/T 1224-2006要求。扣棚后,大棚四周用土压紧压实,并每隔3~4 m用压膜线固定,密闭升温。

3   播种

3.1   播期      

当棚内土壤温度上升至12℃以上时,及早播种。正常年景在12月中旬开始播种。将薯块按芽的壮弱分类种植,薯块切面向下, 覆土厚度8~10 cm,5 000~6 000穴/667 ㎡。

3.2   施种肥      

每667 ㎡施N 10~12 kg、P2O5 5~7 kg、K2O 18~20 kg,施肥深度15~17 cm,应种肥隔离,不宜施用含氯肥料。

3.3   防草

覆土后,灭杀禾本科杂草的选择芽前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667 ㎡用48% 2,6-二硝基-N乳油150~200 mL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20~130 mL对水30 kg,将70%~80%药液均匀喷施在垄表面和侧面,待覆膜后将剩余药液喷施在垄沟内。

3.4   覆膜      

垄面喷施除草剂后,用宽度90~100 cm、厚度0.01 mm的地膜覆盖垄面,应拉紧膜面,压实压严膜边。每667 ㎡用量5~6 kg。覆盖地膜后,封闭棚膜保温。优先选用黑色地膜,地膜质量应符合GB/T 13735的要求。

4   田间管理

4.1   放苗      

①直接放苗法   苗出土或即将出土时,在苗上方的地膜上割“T”字形口放苗,并用湿土封严孔口。

出苗期间若遇高温天气,且膜下土壤干燥时,应适当采取灌水或提早破膜、膜上覆土的方式降温,防止高温烧芽烧苗。若遇低温或晚霜冻害天气时,适当推迟放苗,避免冻害。晴天在10:00前或16:00后放苗,阴天可全天放苗。      

②压土引苗法   在60%芽顶端距苗床面2~3 cm时,在地膜上压2~3 cm厚的湿土,使马铃薯芽自行破膜而出。

4.2   光温管理

播种后,前期不通风,以提高地温,出苗期棚内温度白天控制在20~26℃;齐苗后,视天气和棚内气温通风炼苗,使大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18~22℃,夜间保持在12~14℃。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冻害和高温烧芽、烧苗;经常擦拭农膜,保持最大进光量。

4.3   揭膜      

后期当外界气温稳定在白天20℃、夜间12℃以上时,撤去棚膜。

4.4   水分管理      

马铃薯出苗前10天左右,土壤相对湿度不足70%时,浇1次透水;生长期土壤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5%~85%。收获前15~20天,停止灌水。

4.5   追肥      

齐苗前后追施芽、苗肥,宜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进行。块茎形成期结合浇水看苗追肥,叶色褪绿、下部出现黄叶时,每667 ㎡追施K2O 2~3 kg、N 1~2 kg。

4.6   化控      

对于有徒长趋势的田块可进行化控。现蕾前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30 mg/667 ㎡对水30~40 kg均匀对叶面喷施。

5   病虫害防治

安康马铃薯生产上主要病虫害有马铃薯晚疫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5.1   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在阴雨、多雾、多露水天气易蔓延和流行。发病初期,应立即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可每667 ㎡用30%氟吗啉悬浮剂35 mL+激健7.5 g对水30 kg均匀喷雾防治2~4次,施药间隔期5~7天,喷药后4 h遇雨应及时补喷。

注重轮换用药,适当利用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效。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 m范围内每667 ㎡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 g+激健7.5 g对水30 kg喷雾,隔7天喷1次,连喷3次,阻止病害扩展。

5.2   蚜虫      

主要为桃蚜(油菜蚜)。可用黄板诱杀,在成虫迁飞前(4月初),每667 ㎡悬挂20张黄色诱虫板,注意及时更换。还可选用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6 mL/667 ㎡对水20 kg喷雾防治。

5.3   二十八星瓢虫      

成虫对马铃薯为害严重,主要啃食叶片,造成叶片呈窗网状,导致植株光合作用受到破坏,产量、品质下降。

越冬代成虫发生期和1代幼虫孵化盛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安康地区一般4月上中旬出现成虫,4月中下旬为成虫高峰期。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 mL/667 ㎡对水30 kg喷雾防治,隔7天喷1次。喷药时要求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

5.4   地老虎      

下种时,用10%辛硫磷颗粒剂2.5 kg拌细土20 kg穴施覆土。或出苗后用90%敌百虫晶体60~100 g热水溶化后与切碎的新鲜草等青料20 kg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施在马铃薯根部进行诱杀。

6   收获

现蕾30天后即可收获上市,具体时期因市场行情而定,一般4月中旬开始采收。收获后应适当晾晒,避免暴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导致薯块变绿,严格剔除病薯、损伤薯。及时清除田间枝叶、病残薯,进行深埋或充分沤肥发酵;清除回收地膜。

欢迎各位读者投稿《长江蔬菜》期刊

投稿邮箱:1733172762@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4年1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