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纯收入超2.49万,三种三收的栽培模式,不仅收益高,还能极大提高土壤肥力

镇江市境内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地貌走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属宁镇—茅山低山丘陵,适合种植鲜食玉米、大球盖菇和西甜瓜等作物。鲜食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V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且易于消化,相比普通玉米,更受市场欢迎,经济价值高,但玉米秸秆利用率低,周年产值与效益低,现以玉米秸秆为主料生产大球盖菇能够有效提升玉米秸秆资源化高值化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肥料,并且可以直接在大球盖菇菌渣垄上种植西甜瓜,能够有效提升西甜瓜的品质,因此建立了鲜食玉米—大球盖菇—西甜瓜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已在镇江丹阳市丹北镇孙记蔬菜家庭农场试验示范。

鲜食玉米—大球盖菇—西甜瓜茬口安排,鲜食玉米从3月下旬开始播种育苗,每年6月开始陆续回收,经过破碎,堆料发酵,到10月中旬开始种植大球盖菇,播种后50天左右,大球盖菇幼菇开始形成,12月中旬大球盖菇开始上市,翌年3月底大球盖菇下市,未吸收的秸秆废渣及菌渣开始还田,用来种植西甜瓜,6月上市。

1鲜食玉米栽培要点

1.1   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稳产性好的品种,如苏科糯3号、浙糯玉14号、浙科糯8号、科甜4号等。

1.2   适时播种

沿江地区春茬玉米从3月下旬开始播种育苗,苗龄20~25天、2.5~3.0片叶时移栽定植,应采取分期播种和间套种等种植方式延长市场鲜穗供应期。

1.3   合理密植

每667 ㎡适宜密度为2 900~3 300株,小行距40~60 cm、株距20~30 cm,大行距80~100 cm、株距20~30 cm,一般应按计划密度的2~3倍下种,确保出苗数充足,苗期3~4片叶期间除弱苗定植,每穴1株,每株1穗,保证适宜密度并提高苗的整齐度。

1.4   田间管理

①除草   玉米播后出芽前喷除草剂,一般每667 ㎡用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50 g+20%噻磺·乙草胺可湿性粉剂200 g或52%烟嘧·莠去津可湿性粉剂150 g+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 mL等,对水30~50 kg喷雾,土壤湿润时效果最好,注意不能重喷漏喷。

②施肥   肥料分配一般为基肥40%,苗肥20%,穗肥40%;播前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播种时每667 ㎡施复合肥10~50 kg作种肥,拔节时每667 ㎡追施高浓度复合肥或尿素10~20 kg作苗肥。大喇叭口期要重施穗肥,主攻大穗形成,一般每667 ㎡施氮量控制在10~15 kg,如三元复合肥15~20 kg,并注意结合中耕施肥和灌水调肥,使最大肥效出现在大喇叭口期。

③水分管理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墒情和玉米生长状况确定灌排水时间和用量。苗期以根系生长为中心,对土壤淹水特别敏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为宜。降雨季节来临前挖好“三沟”,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涝渍。玉米孕穗、抽雄和开花期等关键时期应及时灌水,小水勤浇,防止出现“卡脖旱”。

1.5   病虫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应立即对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进行防治,每667 ㎡可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2 g对水450 kg均匀喷雾,或沿沟撒施1%氯虫·噻虫胺颗粒剂2~3 kg/667 ㎡等。玉米果穗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和香味,易受玉米螟等害虫为害,因此,中后期要加强玉米螟的防治,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每667 ㎡可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 mL拌毒砂灌心,或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10 g对水450 kg均匀喷雾,或用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50~300 g与细土4 kg拌匀后撒施于心叶内进行防治,采收前15天内禁用农药。

1.6   适时收获

最适宜的采收期为授粉后22~25天,籽粒顶端开始显紫色。采收时必须带苞叶,采后及时销售或加工,防止因糖分丧失而影响品质。

2大球盖菇栽培要点

大球盖菇菌种由江苏省红叶福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品种名称为沪球1号。

2.1   秸秆处理

玉米秸秆要就地处理,粉碎成30~40 cm的小段,用1%石灰水浸泡后晒干。玉米秸秆水分含量要低于20%,否则发酵时秸秆容易腐烂变质,菌丝生长期易受污染。

2.2   播前准备

镇江丹阳市丹北镇孙记蔬菜家庭农场选择10月中旬播种大球盖菇,播种前整地作垄,垄宽120 cm左右,高20 cm左右,然后在垄上平铺玉米秸秆,厚度在35 cm左右。

2.3   播种方法

将菌种均匀撒播在料面上,每1 ㎡用种量为0.5~1.0 kg。播后轻轻抖动料面,使菌种分散于堆料内,并在料面再撒播1层菌种。气温10℃以下和下雨天气应盖上黑膜保温。

2.4   发菌管理

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5%,使料面潮湿但不积水。每天通风换气2~3次,保持空气清新。播种后在温度适宜情况下覆土,厚度2~4 cm,不要超过4 cm。覆土后必须调整覆土层湿度,土壤持水率保持在30%~35%。

2.5   出菇管理

出菇期的重点是保湿及加强通风。棚内温度20~26℃为宜,最高不超过30℃。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85%左右,保温料面潮湿而不积水,宜采用喷雾保持湿度。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出菇,每天通风换气2~3次,保持空气清新。

2.6   病虫害防治

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若出现鬼伞、木霉菌、盘菌等杂菌,应及时剔除或撒施生石灰。利用棚膜、防虫网隔绝虫源;采用黄色粘虫板、杀虫灯等诱杀害虫;苗床上主要虫害为蛞蝓(鼻涕虫),可采用人工捕杀或在场地周围喷10%的食盐水。

2.7   采收及采后管理

子实体现蕾期到成熟期仅5~8天,低温会延迟出菇。当子实体菌盖呈钟形,菌幕尚未破裂时采收为宜。采收时用手指捏住菇脚基部,轻轻扭转松动后,按住周围基物再向上拔起,避免损伤周围小菇蕾。1潮菇采收结束后,清理料面,补平覆土,加大通风量,停水养菌3~5天,喷透水增湿、催蕾,经10~12天又开始出下1潮菇,再按出菇期方法管理,一般可收2~3潮菇。

3西甜瓜栽培要点

第2年3月下旬大球盖菇下市,未吸收的秸秆废渣及菌渣直接还田,用来种植西甜瓜。

3.1   品种选择   

厚皮甜瓜可选用镇甜二号、苏甜4号、海蜜9号等品种,西瓜可选用84-24或美都。

3.2   播种定植

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待大球盖菇下市后,3月下旬4月初在垄上定植。

3.3   定植后管理

①温度管理   定植后7天,白天温度保持在30℃左右,超过35℃打开外棚降温。夜间温度保持在14℃,遇低温,通过增加覆盖保温。

②肥水管理   西甜瓜生长阶段应合理控制肥料及水分,促进西甜瓜快速生长。肥料管理时,缓苗后少量浇水,浇水后及时排湿,伸蔓期距根部11~14 cm处每667 ㎡施三元复合肥33~38 kg,施肥方式为穴施。开花坐果期适当控制浇水量,以提高坐果率。幼瓜膨瓜期,每667 ㎡施磷酸二铵32~37 kg、硫酸钾14~21 kg,并浇水1次。

③整枝   地爬栽培在瓜苗长至4片真叶时摘心,后留2条子蔓,精心选择坐瓜节位,打掉子蔓上前5个节位的孙蔓,从第6孙蔓开始留瓜,适宜节位在子蔓8~10节。

④授粉   用氯吡脲喷瓜胎留瓜,于雌花顶花泛黄或开放时喷施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100~125倍液。喷瓜结束后,在瓜前留1片叶摘心。

3.4   病虫害防治 

坚持综合防治原则。夏季连续闷棚半个月,进行土壤消毒杀菌,以抑制枯萎病菌、根腐病菌;在西甜瓜上方30 cm处每667 ㎡悬挂25张黄色粘虫板,诱杀蚜虫、潜叶蝇等飞虫;使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 000倍液或5.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白粉虱、蚜虫、红蜘蛛、茶黄螨等;用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60%精甲霜·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


3.5   采收上市

一般6月上旬上市,根据皮色和纹络判断熟性,或观察结果节位的叶片,如叶片变焦即可采收。

4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鲜食玉米按2元/穗算,产值约0.6万元/667 ㎡;大球盖菇鲜菇产量约2  000 kg/667 ㎡,本地市场收购均价约为12元/kg,产值约2.4万元/667 ㎡;西瓜产量约3 000 kg/667 ㎡,地头收购价约4元/kg,产值约1.2万元/667 ㎡;甜瓜产量约1 800 kg/667 ㎡,地头收购价约5.5元/kg,产值约0.99万元/667 ㎡。采用玉米—大球盖菇—西甜瓜轮作模式,每667 ㎡产值在3.99万~4.20万元,除去地租、肥料、农药、人工等费用,纯收入2.49万~2.7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小麦—玉米、油菜—玉米等种植模式。

4.2   社会效益

该模式技术简单且经济效益好,非常适合镇江丘陵地区推广应用,不仅能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而且能提高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打破传统种植模式,促进乡村振兴。

4.3   生态效益

该模式建立了“玉米—秸秆—大球盖菇—菌渣—西甜瓜”农田内循环系统,一方面发挥了大球盖菇降解秸秆的能力,栽培667 ㎡大球盖菇可消耗玉米秸秆10 t以上,可有效解决秸秆焚烧、丢弃堆放等问题,能较好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采用玉米—大球盖菇—西甜瓜轮作模式,能够有效改良表层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升西甜瓜品质和产量,生态效益同样突出。

5存在问题

本模式中大球盖菇生产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环保,但出菇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目前还不能实现机械化采收,采菇期间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大球盖菇采收后呼吸作用仍较强,自然状态下不能长期保存,不利于远距离运输流通;另外,大球盖菇市场上少见,消费者了解甚少,购买意愿不强。

6建议

一方面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及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快大球盖菇产品保鲜储运、产后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多途径加强大球盖菇特征特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食用方法等方面的科普和宣传力度,科学引导消费。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2年12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