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商报报道,有位叫刘朝丽的女孩,毅然辞掉了让人羡慕的记者工作,选择回乡卖地瓜,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红薯,只是因为怀念儿时烤地瓜的味道,当事人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辞职后卖地瓜年销售过亿。
对此,很多网友表达了质疑,红薯虽然好吃,但想做到年销售过亿,对于一位女孩子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
有网友算了一笔细账,即便按照今年的红薯价格2元/斤计算,年销售一亿元,就是5000万斤红薯,每箱按10斤标准,就是500万箱的销量,除去一年365天,也就是说每天要卖出去近1.3万多箱。
每天卖出去一万多箱红薯,这得需要多少人工进行包装、运输?每年5000万斤红薯的销量,需要多大的仓储才能容纳?即便按照每亩5000斤产量计算,种植面积就高达一万亩,想要做到这一切真的很难,也难怪网友们进行质疑。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质疑这位刘女士的同时,我们先来看看当地25岁农村小伙通过卖红薯创业的故事。
小伙叫王猛,和刘女士一样自幼喜欢吃烤红薯,在他18岁那年就开始在城里摆摊烤红薯了,不过和其他同行只在乎每天卖多少个、赚多少钱相比,他更在意的是哪里红薯好卖,顾客喜欢吃什么样的红薯。
后来,他把流动摊位变成了门店,并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一时间,在当地城市的大街小巷,加盟他家品牌的烤薯店随处可见,加盟店多了,他也就不烤红薯了,而是专做供应链,为加盟店供应红薯,在巅峰期的2018年,生意就做到了2000多万。
这对一位25岁且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小伙来说,不能说不是个奇迹,当然,质疑声同样很多,但他确实是成功了,不过让人遗憾的是,近两年城市里关于他的烤薯店已经渐渐稀少,也不知道他的红薯事业经营得如何了。
如今关于创业致富的报道太多了,有创业卖衣服营业额过亿的,有创业搞养殖收入过亿的,有创业搞种植收入过亿的,甚至还有摆地摊收入过亿的,最后证明大多都是为了博眼球罢了,特别是卖红薯的刘女士,女记者辞职卖红薯的经历就很有噱头,所以,被人质疑也是自然的事情。
不过,无风不起浪,大家在质疑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成功,据天眼查显示,刘女士的农业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3日,注册资本为500万,注册内容为从地瓜的源头种植到深加工,从产品设计到包装设计,从消费体验到人性化服务,全面打造属于消费者热爱的地瓜品牌。
销售渠道分为线上和线下,产品类型分为家庭薯屋和零食薯坊,如鲜食薯、即食粉条、精研薯粉、地瓜干、地瓜糖稀等一系列红薯深加工产品。
也就是说,该公司所经营的并不是简单销售红薯,而是几乎涵盖了红薯本身及所有的深加工产品,这种规模,应该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而是一个企业的规模。
对于网友的质疑,刘女士也给予了回应,她表示自己的种植基地并不多,而是依靠全国各地的红薯供应,这就打消了大家对种植面积的质疑,对于销售额的质疑,她也表示每天出货1-2万单完全不成问题,当然,如果做到一个企业的高度,她说的数字也应该不虚。
总结:农业不缺乏创业成功的好故事,但见惯了太多的失败者,故事也就变成事故了,即便有像刘女士这样的成功者,也变成了“吹牛”的典范,但我们的农业真的需要更多像刘女士这样的有志之士,能辞掉记者的工作回乡创业,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决心,还能在农产品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行业做出一番成绩,已经是实属不易,大家应该送上支持与鼓励。
正像她所说,农产品销售的难点,其实是缺乏从生产到销售中间的“供应环节”,她与团队所加入的,正是供应链的力量,解决供求之间的“跳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