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祝贺!工程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蔬菜学科院士又添1人!


11月18日,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

其中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喻景权,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浙江义乌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学习。1983年8月至1988年9月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88年10月至1991年3月在日本岛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鸟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任日本岛根大学特聘研究员。

1995年7月回国,先后在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

兼任浙江大学园艺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农业部园艺作物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蔬菜科技与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担任《Molecular Horticulture》、《Fronitier in Plant Sciences》、《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副主编。是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林分会监事长。

长期从事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抗逆高产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4项。指导的2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侨界贡献奖,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等,主持了系列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实施。

探明了蔬菜抗冷、光合效率和瓜类坐果的调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创建出设施蔬菜抗逆生长与高产调控技术;

破解了蔬菜连作自毒物质及其导致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建立了蔬菜“除障因、增抗性”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

创建了SAS无土栽培新方法和LED精准补光技术,推动了我国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非耕地农业跨越式发展。

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部,论文被引1万余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展形成了现代蔬菜生产理论和技术体系。

至此,蔬菜学科共有6名院士,其他5名院士分别为:


方智远院士

方智远,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95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蔬菜遗传育种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持甘蓝遗传育种。在国内率先利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于1973 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 号”。70年代首次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DGMS79-399-3,带领课题组创建甘蓝自交不亲和系、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等成果,对我国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遗传育种有重要指导作用。

50余年来,他带领研究团队先后育成20余个不同类型优良甘蓝新品种在全国各地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 项(1985)、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1991、1998、2014),国家发明专利4项。

吴明珠院士

吴明珠,女,1930年生,中国著名西、甜瓜育种专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西瓜、甜瓜遗传育种研究,是新疆西瓜、甜瓜育种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最早开始新疆甜瓜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挽救了一批濒临绝迹的资源,系统地建立了甜瓜高效育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先后选育出优良西瓜、甜瓜早、中、晚熟配套品种30余个,包括甜瓜品种“皇后”、西瓜品种“8424”等,为新疆及全国的甜瓜、西瓜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侯锋院士

侯锋(1928年2月3日—2020年11月7日),曾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名誉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锋先生和他的团队自20世纪6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以抗病为主要目标的黄瓜育种研究。他广泛引进国内外品种资源,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逐步攻克了黄瓜不抗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的难关,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解决了黄瓜低产、多病的技术难题。

侯锋先生创建的天津黄瓜研究所,自1985年成立即实行自收自支,坚持科技创新,以育种为龙头,建立了较完善的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推广体系。实现育、繁、推、销一体化,为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李天来院士

李天来,沈阳农业大学教授,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最早研究日光温室蔬菜的设施园艺专家之一。自1982年于沈阳农业大学蔬菜专业毕业后,为解决我国北方群众“冬季吃新鲜蔬菜难”问题,坚持30余年力克寒区冬季蔬菜生产供应难题。

首创日光温室合理采光、蓄热和保温设计理论与方法,率先创制出四代节能日光温室,把温室采光率由73%提高到86%,夜间室内外温差由25℃提高到39℃,果菜冬季不加温生产区由北纬40.5度向北推移到43.5度(北移约300公里)。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跟传统连栋温室相比,设备成本降低55%以上,每亩节煤60~80吨。

李天来教授同时探明果菜主要逆境生育障碍发生机制,研制出低温弱光下果菜栽培关键技术,创建北方寒区日光温室果菜集约化育苗、冬春茬栽培、长季节栽培、全季节栽培模式与技术体系,开创了零下28℃以上寒区日光温室不加温年亩产果菜2.5万公斤高产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初产量的3倍,为我国日光温室蔬菜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邹学校院士

邹学校,湖南农业大学校长。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自1988年起,邹学校研究员一直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从事辣椒遗传改良与育种研究,在辣椒种质资源创制、育种技术创新、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

育成辣椒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580万亩,高峰时期约占主产区面积的50%,占鲜食辣椒面积的80%以上,累计社会经济效益326亿元。在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等10多个国家推广面积约1000万亩,是目前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辣椒系列新品种。

部分内容来自浙江大学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当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