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贵卖460元/斤的蔬菜,现在就种,70天收获!附品种和技术

8月份立秋以后,很多的蔬菜都可以播种了。

今天小蔬给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蔬菜——菜薹,每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中上旬,是种菜薹的最好时节。

菜薹中的珍稀品种—洪山菜薹

菜薹中,最有名的品种,是洪山菜薹,属于紫菜薹的珍稀品种,俗称大股子。

洪山菜薹因原产于湖北省武汉洪山区一带而得名,其茎肥叶嫩,色香味美,又叫“红菜薹”,古时又称为“芸菜薹”。

洪山菜薹粗壮、梗红,清脆爽口,含有丰富的花青素,是少有的菜中珍品。在2007年4月,洪山菜薹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洪山菜薹名气大,曾被封为“金殿御菜”,历史上对它的传闻趣事不少。

三国时期,孙权为让母亲吴国太吃上正宗的洪山菜薹,令人建菜棚;迁都南京后,更是带种子、运土、菜薹,洪山菜薹因此被世人称为“孝子菜”。

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出任襄州(今湖北襄樊一带)都督时,对洪山菜薹赞不绝口。北宋时期,苏东坡兄妹为了吃洪山菜薹曾三顾武昌。

光绪初年,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特别喜欢吃洪山菜苔,到处找种子运到自己家乡合肥去种植,结果味道远远不如武汉的好吃。于是他找到当地种植洪山菜苔的土壤,用船运回家乡种植。清代慈禧太后曾派人专程到武汉索取菜苔,并封为“金殿御菜”。

从古至今,有许多人想将洪山菜薹带到外地种植,但正如《武昌县志》所记载,“洪山紫菜薹味尤佳,它处皆不及”,这与洪山一带的“小气候”有密切关系。

洪山菜薹,尤以洪山宝通寺至卓刀泉九岭十八凹出产的品质最佳。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口味也有差异。

经农业专家研究发现,洪山宝通寺一带存在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气候”:从洪山至卓刀泉这一片丘陵地带,号称“九岭十八凹”,北有洪山,阻隔寒风;南有晒湖,气候温暖潮湿,是洪山菜薹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一带的土壤是灰潮土,高钙、微量元素较多。再加上,过去的洪山一带,树木很多,泉眼众多,以泉水浇灌,更添菜薹的灵气。

千百年来,因长江洪水漫溢,洪水夹带泥沙在洪山宝通禅寺一带各处垄地沉积下来,经过历代祖先精心耕作,加之品种优良的菜薹,又遇上“暖冬小气候”,形成了洪山菜薹独一无二的特质。

宝通禅寺洪山菜薹系列,最便宜的每斤卖132元,最贵的每斤要卖到460元以上。

为保护和利用洪山菜薹这一珍稀品种资源,2004年起,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对洪山菜薹原产地实施保护,洪山菜薹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洪山菜薹年种植面积为333.3~533.3h㎡,除集中在武汉周边的种植基地外,鄂州、襄阳、宜昌、利川等地也在发展种植,年产量0.5万~0.8万t,年产值1.5亿-2.0亿元。

洪山菜薹从11月上旬到翌年3月上市,其食用部分主要是嫩薹秆,以长逾尺许一指粗细、颜色紫红、质地鲜嫩为上品,经霜冻后味道特佳。

其与普通红菜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区分:

看花:普通菜薹开花就老了,而洪山菜薹是带花生长,花的黄色越鲜艳,菜薹就越新鲜。

看色:洪山菜薹表面呈深紫色,有一层蜡粉,叶脉亦带紫,普通菜薹色泽较浅,偏红;洪山菜薹直接入锅翻炒,汤汁呈紫色,普通菜薹则为青色。

看薹:洪山菜薹较普通菜薹粗2倍左右,截面直径平均达2厘米左右,也较普通菜薹长5—10厘米。

看根:洪山菜薹根部呈喇叭状,普通菜薹无此特征。

尝味:洪山菜薹质嫩味甘,可生吃,普通菜薹带苦味和青味。

紫菜薹优良品种

不过,由于洪山菜薹种植标准管理非常严格,正宗洪山菜薹种子由武汉市洪山区洪山菜苔产业协会留种保存,分发至有种植授权的协会成员手中;且难再觅得气候、水土皆宜的浑然天成之所。因此,洪山菜薹主要种植地仍在武汉,外省种植面积有限。

除了洪山菜薹外,其实紫菜薹中还有其它一些优良的品种,适合种植。

五彩红薹四号

为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中熟、丰产、抗病的杂交一代红菜薹新品种。该品种从播种至采收7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紫红色、有蜡粉,薹形匀直。薹叶披针形、叶柄短,薹叶比适宜。口感嫩甜,商品性好。侧薹萌发能力强,每薹鲜重50克左右,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该品种商品性和丰产性良好,抗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是目前长江流域的主栽品种之一。

 

在长沙及相似气候地区栽培,8月至9月均可播种,最适宜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过早,前期温度高,植株受高温影响易早衰,抗逆性下降,易感染病害,且菜薹含糖量低、纤维多、品质差;播种过晚,温度低,植株莲座叶未充分生长即抽薹,植株营养生长不足,产量低。

靓红70

靓红70属于中早熟品种,从播种到采收7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菜薹红色油亮,无蜡粉,薹生叶柄短,薹叶呈柳叶形,薹叶量少而小,主薹粗2cm左右,薹长25~30cm,侧薹7~9根,孙薹10根以上,发薹快,每667㎡产量1800kg左右。卖相好,口感佳。植株耐寒性好,抗软腐病和霜霉病,适合大棚种植。

鄂红5号

鄂红5号中晚熟,从播种到始收81~85d。生长势旺盛,株高55~60cm,开展度70~75cm,基生莲座叶9~10片,叶片椭圆形,叶色绿,叶柄、叶主脉为紫红色,菜薹少蜡粉,色泽红色,薹粗质嫩,单薹重30~50g,薹长25~40cm,薹叶披针形,风味品质佳,外观商品性好,综合性状优良,露地秋季种植元旦至春节为盛采期,商品薹可采收至翌年3月初,一般每667㎡产2000kg左右。

紫菜薹的主要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

长江流域及苏州地区一般早熟品种于8-9月播种育苗,中熟品种在9月左右播种,晚熟品种于9-10月播种。播种过早,易发生病毒病和软腐病;播种过晚,叶片少,生长量不足,菜薹产量低。

育苗与定植

育苗床宜采用砂壤土或壤土,每667㎡苗床播种0.5-0.75kg,可供1-1.2h㎡大田定植。育苗期自真叶开展后可分批间苗1-2次,结合间苗进行追肥,每667㎡追施尿素2-3kg,以促进幼苗生长。苗龄一般以25-30d为宜,但不宜过长。定植株行距为20cmx(35-50cm),具体要求是早熟品种定植密度大些,晚熟品种定植密度小些。定植前要覆盖地膜,并按株行距要求打孔定植秧苗。

肥水管理

紫菜薹生长期长,持续采收期也较长,且菜薹采收要求鲜嫩,因此,在施肥上要求基肥与追肥并重。一般基肥每667㎡施人粪尿1500-2000kg,也可用腐熟的厩肥、垃圾等代替,在翻地作畦前施入土中。同时,紫菜薹受旱容易发生病毒病,水多则易感染软腐病,所以在大田整地时必须认真做好排灌设施工作。

追肥要适时充足,即定植后、叶片旺盛生长和菜薹不断形成的3个时期要确保肥水充足,一般每667㎡每次追施尿素5-7.5kg。在严冬来临前,要控制肥水,以免生长过旺、遭受寒害。

适时采收

采收标准是当菜薹长到30-40cm至初花时采收,过早、过迟采收都不利于菜薹的质量和产量。采收时切口要略斜,以免积存肥水,引发软腐病。为提高侧薹质量,主蔓采收位置要适当,一般应在菜薹基部采收,并保留少量腋芽,这样萌发的侧薹较粗壮。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上海农业科技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