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辣椒死棵问题频发,竟全因它惹的祸!

我国是最大的辣椒种植国家,也是最大的辣椒消费国,播种面积约占世界辣椒播种面积的40%,据2018年统计我国辣椒栽培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占全国蔬菜总面积的9.28%,辣椒总产量6400万吨,占全国蔬菜总产量7.76%,辣椒及其相关制品产值超过1000亿元。

辣椒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爆爽”的口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国民更是无辣不欢,形成了一切可植之地皆有椒。

随着辣椒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辣椒死棵问题频发,尤其是辣椒疫病危害不仅对辣椒产量、品质影响极大,更严重威胁着辣椒产业的发展。

一、辣椒疫病为什么难防治?

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分枝孢子囊顶生,近球形至不规则形,有明显的乳突,孢子囊成熟后脱落,并带有长的包囊梗,在水中极易释放出游动孢子。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高生长温度为36.5℃。 


1.病原菌来源广泛,病害传播途径多样,是导致辣椒疫病难防治的原因之一。

(1)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带病幼苗远距离调运,都是辣椒疫病主要初侵染来源之一。

(2)辣椒疫病病原菌可通过气流、雨水、灌溉以及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多样的传播途径导致疫病难防治。

2.抗药性发生,导致辣椒疫病防治困难

辣椒疫病发病传播速度快,为及时有效控制病害发展,化学药剂仍然是当前最为便捷有效的防控途径,然而连作障碍、随意加大杀菌剂使用浓度,单一药剂频繁施用,导致辣椒疫病抗药性问题日益突现。

3.防治不及时或不能对症用药

辣椒疫病初期危害症状不明显且易于土传真菌病害危害症状相似,又因其传播速度快,导致防治不及时,或不能对症用药,而错过最佳用药时机。 

二、准确识别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提前预防是基础

辣椒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被侵染,茎、叶、果实都能发病,一般发病率5%~65%,平均达24.4%,发生严重的可减产4~7成,甚至绝收,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因此准确识别,精准用药,提前预防是基础。

1.苗期发病症状:首先在茎基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迅速褐腐缢缩,表现为立枯状,最后枯萎死亡。

2.成株期发病症状: 茎秆和枝条多从枝杈交际处开始,病部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呈现环绕表皮扩展的褐色或黑色条斑,初期枝条萎蔫,早晚可恢复,发病严重时早晚不可恢复,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根部腐烂,须根少且易断,主根、侧根及须根的表皮易剥离,木质部变为淡褐色,严重时会在茎基部造成腐烂,形成水浸状或环绕茎基部的病斑,表皮组织疏松易剥离,木质部变色;叶片感病,病斑呈水渍状,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湿度大时,可见白色霉层;传播速度快,严重导致绝收。

3.果实发病症状:多从蒂部开始,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明显,扩大后可以遍及整个果实,潮湿时表面产生白色稀疏的粉色霉层。果实失水干燥,形成僵果,残留在枝上。 

三、综合防控是关键

 疫霉菌能够在土壤、植株病残体上长期存活,防治辣椒疫病,要从土壤温湿度、土壤质地、灌溉水以及降雨等环境因素入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策略。

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耐病的高产品种;通过使用抗病砧木能够有效的降低辣椒疫病的发病程度。

2.种子处理

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暴晒后浸入55℃温水中,并不断搅拌,当水温下降至25℃时停止搅拌,搓掉种皮上的黏液,浸泡8~12小时。种子吸足水后,再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5分钟,然后将种子捞出洗净后用干净的湿毛巾包裹催芽,也可直接育苗。

3.加强田间管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健壮植株;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高垄深沟覆膜栽培,采用小水沟灌,杜绝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管,同时棚室栽培栽培,合理密植,加强通风排湿,控制田间湿度;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减少初侵染源,也可以结合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或土壤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数量;有条件时可以与玉米、大蒜等作物进行轮作。

4.化学防治

由于不同地区用药习惯不同,辣椒疫病产生抗药性的化学杀菌剂种类也有差异,因此因地制宜选择化学杀菌剂进行辣椒疫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拜耳更好蔬菜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