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奇迹!这项大棚技术即使再过30年也无法被超越,中国人几乎靠它吃饭!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把淳朴的感情融入大地。他博学广知,深受领导和菜农的信任,一度被聘为寿光市孟通疃镇科技副镇长。他以推广蔬菜种植技术为己任,肩负起时代赋予他的历史重任,踏遍省内外几十个县市。

他就是寿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村民,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发明人刘法三。

寿光,是闻名世界的“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农圣贾思勰在此创作了中国最早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而对于寿光来说,蔬菜算是最亮丽的一张名片,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寿光蔬菜种植就已极具规模。

后来经过大胆创新,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以王乐义为代表的一群寿光人,大胆尝试,从东北瓦房店引进的“琴弦式”蔬菜大棚在寿光三元朱村试验成功,一场绿色革命席卷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家住寿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的刘法三,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引领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明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默默无闻奉献蔬菜产业30余载。

看到广阔前景力求精益求精

谈起他为了寿光蔬菜大棚发展做出的贡献,刘法三向我们娓娓道来:1989年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三元朱村传遍了全县,震动了菜农朋友们的心。东北瓦房店地区引进改良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建造技术和黄瓜嫁接技术获得了成功!尤其是冬暖式大棚覆盖聚氯乙烯无滴塑膜,并利用嫁接技术在数九寒冬季节生产出鲜嫩的黄瓜,这对多年来种植大棚蔬菜(耐寒粗菜)、研究蔬菜大棚建造和种植技术的刘法三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撼和鼓舞。

第一代冬暖式大棚

1990年春天,寿光县委、县政府召集全县种植蔬菜大棚的技术人员专门到三元朱参观学习,这使他眼前一亮,看到了寿光蔬菜发展的广阔前景。

参观中,刘法三细心观看了大棚骨架的结构造型,认真分析了大棚的建造工艺,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发,使他既惊喜又着急,感触颇深。“为什么我们寿光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却不如外地先进,难道我们就没有自己的思路,独到的见解?难道我们就不能在学习外地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改造?”

返回途中,他思绪万千,回忆分析着所见到的一切。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已是当前全国最先进的塑膜蔬菜大棚,是塑膜蔬菜大棚由种植耐寒粗菜向种植精细菜、高档蔬菜发展的历史性大转变,大大加快了寿光县蔬菜生产的步伐。

但是,再先进也有短板,利用小竹竿夹膜铁丝穿孔压膜,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病。

一个50米长的蔬菜大棚,要穿透2000孔洞才能固定塑膜,不但滴水漏气,而且造成棚内污染严重,大棚的采光和保温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深冬高寒时期,还得用火炉和木炭火加温,才能勉强维系棚内作物的日常生长,产量质量仍不理想。

经过反复考虑,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里闪过:每个大棚都是利用塑膜来作为保温和采光的首选材料,如何使大棚不滴水,不漏气,不污染,是提高塑膜蔬菜大棚效能的关键,要使大棚发挥应有的最佳效能,绝不能再继续沿用铁丝“穿孔压膜”方式。他经过深思熟虑,开始研究如何设计一个比较理想、更为先进的“无孔压膜”日光蔬菜大棚。

一次次构思,一次次否定,反复探索论证,最后他选定了用铁丝或尼龙绳进行无孔压膜。但是压膜前棚膜怎样固定,压膜线如何固定?怎样埋设坠石?压膜东西横向还是南北纵向?这种压膜方式能否适应于各类大棚骨架?能抗几级风?各种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认真查阅赵鸿均编著的《塑膜大棚园艺》和国内外多种温室大棚建造工艺的有关材料,发现除小拱棚有利用铁丝压膜以外,其它各类大棚概不见“无孔压膜”先例。刘法三深切体会到了在中外前无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感,但是他有个倔脾气,认准的事就不会轻易放弃!

刘法三设计的”无孔压膜“技术图纸

塑料大棚“无孔压膜”蜚声全县

1990年秋,为确保设计成功,他到自己的蔬菜大棚上做过多次模拟试验。就连大棚塑膜上那个穿固膜铁丝和放风带所烙的裤管,也是经反复研究才成型的。最后采用了距离较短的南北纵向压膜方式。数日后,一个利用铁丝或压膜绳压膜的新型日光高温蔬菜大棚框架,在刘法三的脑海中形成了。正要着手动工试验时,乡里主管大棚建造和黄瓜嫁接的技术人员找到了他,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技术人员说:“听说你要设计一种新式大棚?我劝你还是别费这份心了,因为人家三元朱高温棚的设计已达到了最高境界。你设计的大棚就是建起来也比三元朱的大棚低3-4℃。”

然而,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坚定的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尊自强意识,使他再次鼓足了勇气,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证,并痛下决心,不管有多大困难、压力和风险,一定要采用“无孔压膜”技术,设计试验出国内更加先进的日光高温大棚,第一为国家作出贡献,第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酝酿已久的新式日光高温蔬菜大棚,终于按设计要求动工了。经过日夜苦干,大棚在封冻前顺利建成,栽上了嫁接黄瓜苗。他心中的忧虑并未消除,尽管这种大棚各项效能已经初步体现,设计时努力使各个部位具有最大保险系数,但是能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还是一个未知数。

每逢遇有大雪大风天气,使他格外敏感,担心大棚出现意外,几乎一个秋冬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一个冬天过去了,刘法三亲手设计的新式蔬菜大棚,经受了风雪的严峻考验。

1991年5月,麦收前的一天中午,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刘法三急忙朝大棚方向跑去,远远望见风头掠过,离大棚不远的那棵小碗口粗的槐树被拦腰折断。霎那间,远望刘法三的大棚位置,浅蓝色的棚膜连同棚架和立柱被腾空掀起,向前撇出10几米远……完了,一切全完了。他两腿发软但仍咬牙发疯似地向前跑去,近处一看,原来是邻家的大棚,他的大棚安然无恙。他百感交加,“我成功了!”他的眼中泛起了泪花……

刘法三查看大棚覆膜状况

他为自己的设计的“无孔压膜”塑料大棚取名为“密闭式日光高温棚”。实践证明,这种大棚比穿孔压膜大棚的温度高出4-5℃,刘法三的棚膜一次性使用寿命延长到2年以上,棚内作物发病率大大降低,产量、质量明显提高。

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很快推广全县乃至被全国的菜农普遍引用,它的试验成功,为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寿光蔬菜大棚已从第一代,发展到第六代智能式大棚,但是对于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很多人却不知道它的发明者是谁。

“无孔压膜”技术迅速推广

为了尽快将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推向社会,1991年4月,刘法三写了一封未署名的信,寄给了寿光县委主要负责人。这封信引起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1991年6月24日上午9时许,时任县委书记王伯祥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亲自来到刘法三的蔬菜大棚前现场考察。当他看到刘法三的一片心血付诸成功时,紧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代表全县的菜农们向你表示感谢!”

塑料大棚“无孔压膜”技术发明成功,在全县迅速掀起老棚改造及新棚建造的热潮。各乡镇及科技部门纷纷邀请刘法三讲授塑料大棚无孔压膜及蔬菜种植技术。

他每到一地,首先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根据作物适应性能,结合土、肥、水质精心调研后,进行科学指导种植。为满足和乡镇大面积推广的需求,他白天手把手传授菜农技术,夜间通宵达旦编写指导材料,他查阅多种种植技术资料,结合自己10几年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大棚建造工艺、蔬菜育苗、种植、管理、防疫、治病等理论知识,为科技部门编著技术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据。

刘法三被聘为科技副镇长

持续奋战再结硕果

回忆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他感到无比幸福,不仅奉献了社会,还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说,自己研究设计的以铁丝和压膜绳压膜的“无孔压膜”技术,是在中外史无前例的状况下研究、设计并试验成功的,“可以断言,再过30年也不会有人超越这项技术!”

近年来,古城街道提出了打造“番茄小镇”的战略规划,为了发挥余热支持家乡发展,晚年再为家乡发展做出点贡献。他利用近10年时间,又对西红柿原种进行了研制,经过近十代分离,目前已分离出三四个父本和母本原种,已对杂交技术进行了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他说,人的一生就是奋斗的一生,希望这项研发成功的西红柿原种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为家乡番茄产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