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天津有好“柿”,还看欢坨西红柿

西红柿,在天津又被俗称为火柿子、洋柿子。在火热的夏天听到这个名字,会让人有满口生津、清凉解暑、止渴、解饿的感觉。如果能够马上吃到西红柿那酸甜可口的汁水、沙瓤的果肉、清香四溢的种子,更是让暑热饥饿疲劳一扫而光。

在天津,就有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西红柿品种——欢坨西红柿,也就是老天津人常说的老味儿西红柿。

欢坨西红柿是天津市东丽区的一个响当当的农业品牌。欢坨村处于退海地,偏碱性,每年正月初开始种植欢坨西红柿,经历85天生长,大约在4月底成熟上市,口感酸甜爽脆。

欢坨西红柿是津农精品大家族的成员,外形青绿色,形状很像天津早点吃的蒸饼。由于开花期正值寒冷,所以一般都是人工授粉。为了保证果型,会将多余的果摘除,保证其他果子营养充分,所以单果都在七八两重,甚至有些更重。

01欢坨西红柿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

西红柿甘、酸、微寒,入肝、脾、肾经脉,可养颜美容、缓解疲劳,促进食欲。西红柿包含番茄红素,可以保护心血管,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等多类功能,番茄红素能去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并且能够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西红柿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色素色斑沉着,因为西红柿中含有大量钙、镁、铁、硒等微量元素,这样可以有效补充体内的微量元素,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正宗本地的欢坨老味儿西红柿生着吃特别好,掰开爆汁儿,酸甜口儿。欢坨西红柿汁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欢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偏碱性的水质、黏性土壤,使得欢坨西红柿品质独特。二是欢坨西红柿不使用化肥,只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且不打农药可以生着吃,吃着放心。上述因素成就了欢坨西红柿独特的外观——青中带红、果实硕大和沙瓤多汁、口感酸甜的独特味道。欢坨西红柿已经成为了当地特色美食之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2022年第三批全国名优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里“欢坨西红柿”榜上有名,也是东丽区农产品首次上榜“国字号”。

东丽区金钟街道很早就有种植蔬菜的历史,目前,欢坨西红柿种植面积1286亩,年纯收入可达5600多万元,成为种植户由此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这其中当然还属欢坨西红柿最为有名。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欢坨西红柿一直以来以纯正的口味,不仅在东丽区家喻户晓,也逐渐从天津走向了北京、河北京津冀区域,甚至更远的地方,深受百姓所喜爱。

金钟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欢坨是9个自然村当中的一个。这里土地肥沃,金钟河、东减河、新开河流经全域,蔬菜种植历史由来已久。自20世纪五十年代起,各村组织农民抓生产、种蔬菜,潜心研究种植技术,小有成效。这样的荣誉极大地调动农民种菜的积极性,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增加,供应范围由最初的天津市河北区扩大到全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其中,欢坨西红柿是最有特色的蔬菜。

一方水土育得一方好蔬果,欢坨西红柿口感与特有的“胶泥”土质分不开。每到盛夏时节,正是种植户农闲的时候,但欢坨人仍旧遵循精耕细作的规矩,利用大棚里闲置的土地,加上河水的灌溉,形成最合适的酸碱配比,培育改良土壤。此外,还在土里增加了鸡粪、羊粪等混合有机肥,让西红柿的口感更好。欢坨西红柿老味道,来源于欢坨人在种植过程中保留了老籽儿,通过改良品种,现在种的西红柿青红相间,表皮有一道道竖起的棱纹,皮薄肉厚,尝上一口软糯酸甜……

好品质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在西红柿温室大棚里,平整的土地被划成几垄高高的小畦,畦上种的一棵棵西红柿茎蔓上都吊着一根根白绳,每隔几个绳上挂着一张黄色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粘满小飞虫,这是防虫的绝招。绝招不仅有这几项,大棚门口有水池和启动泵,水通过地上铺有白色的滴灌带和头顶上喷雾的小装置,为西红柿茁壮成长不断地输送着水分和养料。平畦种植容易造成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板结,高垄栽培技术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根系的生长。高垄栽培与滴灌技术相结合,为西红柿提供养分的同时,还控制浇水的次数,减少病虫害,使果色更好看,产量稳定。2023年在欢坨已经全面推广了这项新技术,广大种植户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成果。

种植大棚的温湿度也决定了西红柿的长势,大棚里的温度与湿度也要严格控制。白天光照好温度高,打开棚顶通风口,控制棚内温度在25~30℃。夜间温度低,棚内温度不能低于10℃。随着气温持续走高,还要给大棚扣上细密的防虫网,不仅能阻挡虫害的侵袭,还通风透气、低碳环保。气温降低时,大棚上保温被便放下来,给西红柿大棚穿上“保暖衣”。

良好的自然禀赋,加上科学的种植管理,让欢坨西红柿形成并一直保持着儿时的老味道。

02小小西红柿开辟广阔大市场

如今,欢坨西红柿收获的时节,种植户门忙着将新采摘的欢坨西红柿盛筐、分拣、装箱、发货。目前都是最现代的营销方式,西红柿未成熟就被订购出去了,客户提前下单预定,打包马上发往北京、河北等地。

好酒也怕巷子深,欢坨西红柿虽然好吃,但开始可不像今天卖得这么火。十几年前,欢坨人能种出好吃的西红柿,但没有市场,西红柿销不出去,种植户的腰包就鼓不起来。欢坨人吴家清有经商才能,就带着西红柿跑市场。无论他走到哪儿,逢人便推销欢坨西红柿。2013年,天津举办“三佳购物”食品参展会,吴家清带着欢坨西红柿到天津绿色食品检测中心做检测。检测合格后,他帮着种植户去参展,他还带着欢坨西红柿去北京等地参展,频频亮相各大农副产品展销会。这一下,让欢坨西红柿扬了名。现任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吴家清说:“当时,我就想让天津的市民乃至其他地区的人都尝一尝欢坨西红柿,品一品它的老味儿。”如今欢坨西红柿,日益受到市场的垂青,市民的喜爱。

从2016年5月起,欢坨举办西红柿节,种植户纷纷拿出最好的西红柿来比拼,看颜色、比重量、尝口感,现场评出“西红柿王”,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天下晓。许多市民慕名体验一把“农家乐”。欢坨西红柿的名气越来越大,牌子越叫越响,而种植户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随着种植户不断扩大种植面积,产量不断增加,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欢坨西红柿还是卖不上价,还是换不来“真金白银”。原来是,种植户各自包装、各自销售,市场定位不清晰,导致互相压价。分散型、粗放型管理方式,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只有抱团取暖才能走得远。吴家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必须把西红柿种植户集中起来,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打造欢坨西红柿品牌,赢得品牌效益。”

在欢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大力推动下,现在除了利用互联网、微信、电话等订单销售外,还与东丽区供销社、东丽区总工会、天津市蔬菜协会等多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扩大产销对接渠道,走订单农业路子,让欢坨西红柿卖出好价。

03火红的欢坨西红柿产业兴旺带动了乡村振兴事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做好西红柿这篇大文章,如何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给欢坨人带来了新的机遇。

勤劳智慧的欢坨人共同投资蔬菜种植基地,改良土地、改造水电路、建大棚、挖鱼池等,把在经商挣的钱全部投入到农业发展中。经过几年不断摸索和发展,目前已有13个蔬菜大棚、200多亩养殖池及上百亩稻田;30名员工,每月最低收入可达4000多元;今年,仅一个西红柿大棚预计产量就有5000斤。该基地仅一季的西红柿收入达40多万元。在国家、市和区的大力支持下,建起育苗棚,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为欢坨发展多做贡献。

如今,欢坨村在传统西红柿大棚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种植户实现标准化种植,扩增约2000亩农光互补项目。此外,除适时举办西红柿节、西红柿采摘季等活动外,还将探索西红柿特色农耕体验、休闲文化等活动,把欢坨西红柿产业做大做强。

欢坨人引进的光伏发电农光互补项目,作为天津市首个农光互补的智慧产业示范区项目落户东丽区,预计总投资5亿元,利用欢坨2000多亩闲置土地,打造“综合智慧能源+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这是发展西红柿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欢坨人还将打造精品大棚、科技大棚、智慧大棚,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让欢坨成为金钟街一道亮丽的风景。

2021年,欢坨村被列入天津市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一幅宏伟的蓝图正在这里徐徐铺展。五年内,这里将建设欢坨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将设西红柿销售管理培训和为农服务中心等;规划建设西红柿三大种植板块,即建设标准化西红柿示范园、建设农光互补的智慧产业示范区、提升传统西红柿设施农业种植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加大西红柿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行动,推动西红柿产业集聚发展等,形成“一中心三区多元”的发展产业布局。

目前,农光互补项目进入规划设计阶段,即将破土动工;欢坨西红柿正在积极申请新的商标标识。欢坨村带头人先做给农民看,再带着农民干,最终帮着农民赚。欢坨人正在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逐梦沃土,快马加鞭,沿着都市型农业的道路阔步前行。

来源:优质农产品杂志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