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破常规,错季种植抢占春节前后高价菜市场,经济效益显著!

观音紫苏为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湘中地区特有的一个地方品种。与市面上常见的紫苏相比,其颜色更红艳、香味更浓郁、叶片更厚实。因产量高、香气持久、做出的产品更软更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然而,观音紫苏不耐寒,冬季会枯萎,一直以来,湖南省观音紫苏大多为露地栽培,采收期集中在6~9月,冬春季节市面上的鲜叶紫苏主要来源于广东、广西等地,不仅价格相对较高,且香气没有观音紫苏浓郁。为了弥补观音紫苏冬季特别是春节前后在本地市场的空白,重点研究了观音紫苏的越冬栽培技术,现将相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观音紫苏茎高0.5~1.0 m,茎直立,密生细柔茸毛,横断面近方形,有分枝,侧枝生长势强。叶柄较长,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叶面向内卷曲,叶缘有粗锯齿,叶片肥厚,双面紫红色,香味特别浓郁。轮伞花序,各轮密接,组成顶生或腋生的假总状花序;每花1个苞片,苞片卵圆形;花萼钟状,花冠管状、紫红色,2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2强;子房4裂,柱头2裂。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 mm,具网纹,内含1粒种子。种皮极薄,种子寿命短,自然状态下仅为1年,冷藏则2~3年。

1.2   栽培特性      

观音紫苏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地温5℃以上种子即可萌发,发芽适宜气温为18~23℃,苗期低于10℃易发生冷害;茎叶生长适宜温度为20~26℃,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0℃生长基本停止,0℃时植株受冻;开花期适宜温度21.3~23.4℃。较耐高温高湿,但不耐干旱,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茎叶快速形成期如空气过于干燥,则茎叶粗硬,品质差。属短日照植物,日照短时即开花结籽。冬季大棚种植时,为保障叶片生长和食用品质,避免在短日照下过早开花结籽,需进行人工补光,确保光照时长在15 h/天以上。对土壤适应性强,在排水性较好的砂质壤土、壤土、黏土上均能良好生长。

2   越冬栽培要点

2.1   地块及棚型选择

观音紫苏在疏松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旺盛,商品化栽培宜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种植,同时还应有利于机械操作和人工劳作。宜采用跨度6 m或8 m的镀锌管塑料大棚或连栋大棚等设施,大棚内便于开展调温控湿、照明补光、排灌施肥、防虫通风等作业。

2.2   种子处理及种植      

①种子处理   观音紫苏采用种子繁殖,但种子寿命较短,一般采用当年采收的新种。其表皮蜡质层较厚,休眠期长达120天。新种子需用100 mg/L赤霉素处理并置于3℃低温及光照下5~10天,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②播种   10~11月播种,采用直播方式,直播具有省工、生长快、采收早等特点。直播每667 ㎡大田用种量为200~250 g,播种时对苗床浇透水,将种子与10倍以上的细砂土混合,均匀撒在畦床内,再覆盖一层细土,厚度以刚盖住种子为宜,播种后要保证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18~23℃。      

③苗期管理   播后1周左右即可出苗,苗期应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苗床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高,应保持在60%~70%,湿度过小时应喷水增湿,湿度过大时应通风降湿。当苗长至4~6片真叶、高7~10 cm时,如每667 ㎡超过10 000株则适当间苗,确保合理密植。由于当地冬季常常低温寡照,密度一般保证在5 000~7 000株/667 ㎡。

2.3   大棚管理要点      

①土肥水管理   观音紫苏越冬水肥管理非常关键。前期以少水、浅肥控苗为主,防止徒长,植株过旺不耐寒。栽培应选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高的微酸性土壤,结合土壤深翻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667 ㎡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2 000 kg、尿素40 kg、过磷酸钙27 kg、硫酸钾6 kg。入冬前应适当控制水肥,达到控苗的目的。温度缓慢升高后,特别是春节前,为确保春节期间观音紫苏的稳定供应,生产上应适时增施氮肥,每次每667 ㎡施尿素6~10 kg、复合肥4 kg。观音紫苏较耐湿耐涝,但不耐干旱,冬季视情况及时浇水,干旱少雨情况下应至少每周浇水1次;雨水较多时要注意清沟沥水,以防渍害。      

②温湿度管理   观音紫苏喜温暖气候条件,茎叶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根据天气情况,大棚两头塑料薄膜以关为主;出苗后,适当通风透气,冬季夜间气温低于15℃时,盖好棚顶膜、边膜,关闭通风口;外界温度低于10℃时,多重覆盖大棚保温防寒;低于5℃时开始加温,棚内可加盖小拱棚。观音紫苏生长适宜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湿度较大的晴天应及时通风,坚持前期控苗,后期促长的原则。      

③光照管理   一要选用透光性好的防雾滴、耐老化多功能薄膜,并保持薄膜清洁,增强透光性。二要进行人工补光。因冬季日照短,短日照型观音紫苏极易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导致出现叶片变小、变老,不适合食用的情况,所以观音紫苏整个越冬栽培过程中都应进行人工补光,以达到抑制花芽分化、促进叶片生长、延长采收期的目的。一般出苗7~10天后,每天人工补光7 h以上,保证每天光照时长在15~16 h。每667 ㎡安装18 W节能灯100个,安装高度1.0~1.2 m,随观音紫苏生长不断调整高度。      

④病虫害防治   由于观音紫苏具有特异香气,一般病虫害发生较少,常见病害有斑枯病、锈病和菌核病等,虫害有红蜘蛛、蚜虫、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等。应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种植过程中,及时清除老叶、病叶、黄叶和病株残体,深埋或烧毁,清除病源。

蚜虫可通过悬挂黄色粘虫板压低基数,夜蛾类害虫通过安装风吸式杀虫灯或性诱剂进行防控。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斑枯病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0倍液喷雾;菌核病发病初期,可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倍喷淋植株根茎基部;锈病,可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喷雾。红蜘蛛可用20%阿维·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喷雾;蚜虫可用40%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防治;夜蛾类可用10亿PIB/mL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50倍液或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防治时要注意安全间隔期。

2.4   采收       

一般12月底可达到采收条件,具体采摘时间可根据市场行情调整,行情好时,可及时采摘第4对以上嫩茎叶上市,行情不好时可适当推迟初采时间。采时留下足够的功能叶,采后将上部茎节上的腋芽抹去。采摘高峰期平均每隔3~4天采收1次,其他时间每周采收1次。整个生长季每667 ㎡可产鲜叶800~1 000 kg。

欢迎投稿《长江蔬菜》,邮箱:1733172762@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8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