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辣椒大王"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带来净增产38亿元,全国推广面积超1100万亩!

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他为国家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为农民节约防病虫投入5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研究成果6项,研究成果转化累计净增产值38亿元。

他就是中国辣椒协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农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辣椒育种协作组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庄灿然。

由于庄灿然在辣椒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被国内同行公认为我国制干辣椒研究的权威,国外同行称他为“中国辣椒先生”,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亲切誉之为“辣椒大王”、“农民朋友的火财神”。

图片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与中断的“辣椒梦”再续前缘

1936年10月1日,庄灿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亲眼目睹了家乡的连年旱灾和农民生活的艰辛,中学时期的他就树立起了要用知识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理想。1957年,他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北农学院园艺系。

1961年毕业分配,庄灿然来到中国农科院陕西分院(原陕西省农科院前身)蔬菜研究所工作。由于他的基础扎实,肯于钻研,被蔬菜专家任省鉴研究员亲自挑选到了自己麾下。1964年,他回所后被委派主持全国辣椒新品种选育研究项目。正当庄灿然满怀豪情地憧憬着辣椒研究的美好未来时,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他刚做起的“辣椒梦”。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科技再次成为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角。陕西省因线辣椒外贸出口的需要,安排省蔬菜研究所加强辣椒育种研究,为生产提供科技支持。庄灿然被所领导亲点重用,重新开始了他与辣椒结缘的漫漫长旅。

培育线椒新种,净增产值20.24亿元以上

线辣椒被誉为“椒中之王”,系我国独有、陕西主产,是当时陕西省唯一能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创汇拳头商品,他和同事们的使命就是让这只“拳头”能举得更高。

1979年,为了尽快拿出新品种来,庄灿然在陕西线辣椒主产区主持开展了一次全面的资源调查,他的足迹遍及大荔、蒲城、耀县、兴平、扶风、岐山、陇县、千阳、户县、周至和蓝田等县市。

图片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过一年多的艰辛,他终于从混杂严重的100多亩椒田、120万株品种群体中选择了300多棵优良的变异(突变)单株。

后经连续三年的严格筛选,确定1982年的第12号品系为目标品系。这个代号为“8212”的新品系在1983至1985年连续三年的省区试中表现突出,并于1986年顺利通过陕西省审定。

线辣椒8212品种[1]

该品种线椒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株型紧凑,株高70厘米左右,茎壮叶茂。

自封顶,果实分布均匀,果呈曲线型,长13厘米,粗1.3厘米,果肉厚,干椒单果重1.1克左右,果身皱纹细密,色泽鲜红,品味美,含辣椒素0.05—0.07%,单株成果率50—90个,自然红果率达90%左右,果型整齐一致,色泽光亮。

品种在高温干旱期果实不易发生日烧现象,抗风耐涝,耐高温干旱,不落果,抗衰老,对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有明显的抗性。亩栽8000—10000株,单产红线干椒300—350公斤,高达500公斤,比过去常用一般品种增产30%左右。

线辣椒8212品种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了当时限制线辣椒外贸出口的品种问题。在以后不到三年时间,“8212”就在陕西全省普及,并推广到了山西、河南、内蒙、新疆、甘肃等省(区),备受椒农和国际客商的青睐,我国外贸部门提出优先收购“8212”出口。

到1990年,“8212”累计推广面积达200多万亩,净增产值2亿元,创汇4000多万美元,使陕西线辣椒生产和贸易获得了一次飞跃性发展。得到实惠的农民曾这样评价这个品种:“线椒是个钱串串,‘8212’是状元。”该项成果也先后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8212”选育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庄灿然的工作热情。随后,他又用抗病能力强的突变品系“黑红椒”作亲本和“8212”杂交,于1988年育出了国内外著名的优质线辣椒新品种“8819”。

线辣椒8819品种

苗期生长快、结果时期长、株型圆紧、分株匀称、结果集中、果实簇生、叶色深绿厚实、叶片半挺立、复合抗性强、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衰老、果实烂落、旱、涝冰雹等具有更高抗性。

适应性广泛。适应区已达20多个省(区),并跨越到东南亚五国。丰产潜力大,全国种植结果比各地主栽品种一般增产 30-40%。同时生物学成熟果鲜红发亮,质地细软,经三省(市)加工比较,确认为全国最好的加工品种,其产品品佳味香,体态透亮,商品性状好。

这一品种刚走出试验田就在国内产生了轰动,被同行们称之为“具有突破性的品种”,是首例将辣椒专家Hoyle于1976年提出的“辣椒理想株型”设想变为现实的品种。

由于“8819”具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良性状,比“8212”增产20%,成果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该品种不到两年就在陕西省实现普及,并很快推广到全国25个省区和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在我国市场刮起了“8819旋风”,国外客商在广交会上首次点名要进口“8819”辣椒品种。

截止2001年,该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900多万亩,5年累计净增产值18.24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

另外,上交农林特产税3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节约防病的农药、劳力投入3亿元。年出口占全国总出口量的40-50%,占国际市场上年贸易量的20%以上。1998年,“8819”新品种选育成果还获得了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具有营养、保健、美容功能的辣椒叶的出口需求,改变我国的辣椒品种以果为主的单一局面,他还筛选了国内大量的辣椒资源,育成了国际首例叶片专用型线椒品种“20PF23”,其叶片产量比常用品种高3.5倍,使辣椒生物学产量的利用率由40%提高到90%。

研发新技术,引导线椒生产技术革命

庄灿然十分重视研究和示范推广的良好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时间、资源,他利用作物间生物学互助的原理,研究成功麦、辣、玉(米)阶梯套种新组合、新结构,并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推广,实现净增产值17.6亿元。

麦、辣、玉梯阶套种栽培技术要点[2]

1. 辣椒与小麦、玉米套种后,辣椒生产由原来的单一群体,变成了三种作物共生,并呈梯阶型结构的复合群体,因此,栽培管理中必须按照“突出主体,统筹兼顾,促进互助,抑制竞争”的原则,构建和谐共赢、同发的生育环境。具体应突出抓好五个关键栽培技术环节。

2. 栽培技术

2.1 套种带幅与作物配置

若小麦、辣椒、玉米按 4:2:0.5 的行数比进行套种,则总体套种带幅为 266cm,若以 5:2:0.5 的行数比套种,则总体套种带幅为280cm。

2.2 套种程序

当年秋播时,首先按 133cm 或 140cm 的套种带幅,进行田间规划设计。然后,在上述套种带幅内,分别播种4行或5行小麦,小麦行距16.5cm。

翌年麦收前25~30d内,将育好的辣椒苗,移栽到套种麦田予留空带内,每空带栽植 2 行辣椒,辣行距麦行间距10cm。小麦收获后,及时每隔 4 行辣椒在麦茬带内套种一行玉米,玉米穴距为 67~100cm,每穴留双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深耕灭茬。

2.3 套种品种选择

由于麦、辣、玉三作物连续呈带式套种,加之作物间生育期的差异,因此,套种的复合群体结构的通风透光条件良好,边际效应显著,所选套种作物品种时,应特别注意品种的个体增产潜力,同时,还应使套种作物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优质的品质和相适应的熟性。

2.3.1 线辣椒应选择株型紧凑,结果集中,红熟一致,品质优良,单果重较高,综合抗性强,耐肥水和增产潜力大的“陕椒 2001”和“陕椒 168”新品种。

2.3.2 冬小麦应选择熟性较早,分蘖力强,叶深挺举,茎杆粗硬,穗大粒多和抗倒、抗病的小偃 22 和郑麦 9023等品种。

2.3.3 玉米品种选择,玉米同辣椒套种,每公顷内只有6000~9000 株,个体生育空间很大,边际效应特强,应选择叶片挺立,株杆粗硬,棒型特大,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豫玉22和沈单10号等品种。

2.4 套种栽培

套种为两种以上作物在同一地时空内共生,形成复合群体结构,与单一种植的作物相比,具有更为复杂的生物学关系。因此,辣椒套种栽培管理,必须满足各种作物特异性的需求,抑制共生竞争,促进互助作用。

2.4.1 育苗播种期的确定辣椒与小麦套种共生期应控制25~30d以内,因此,辣椒小弓棚冷床育苗播种期应选择小麦收获前85~90d。

2.4.2 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麦、辣、玉三作物套种栽培一年收获三种作物,需肥量很大,第一茬作物(小麦)播种前加倍增施基肥,应施优质农家肥 75000 kg/h㎡,磷酸二铵 450~600kg/ h㎡,硫酸钾 225-300kg/h㎡。

2.4.3 及时灭茬小麦收获后,尽早对麦茬地进行深中耕灭茬,破除板结,促进辣椒和玉米生长。

2.4.4 加强灌水和追肥管理辣椒移栽时正值小麦灌浆期,气温较高,移栽后还苗和小麦灌浆均需充足的水分,因此,辣椒移栽后应灌水 2~3 次。

麦收后,辣椒经过蹲苗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发时期,玉米 7 叶后也开始加速生长,二者对肥水的需要量均日益增大,应结合辣椒培垅或培高畦,给辣椒和玉米加强追肥,尿素270kg/h㎡。

辣椒进入盛花期和盛果期时再分别追施 150kg/h㎡。每次追肥应结合灌水。

2.4.5 整枝修剪辣椒茎杆上容易萌生侧枝,应当在3.3cm 之前及时抹掉可作为蔬菜食用,立秋后 3~5d所开之花朵,一般不易形成红热的果实,应在其上留4~5 片叶处打顶。辣椒进入红热期后,玉米植株下部的老叶,有碍辣椒果实曝光红熟,也应及时去掉。

2.5 防治病虫

麦、辣、玉套种对套种主体—辣椒防病防虫非常有益,但可能给玉米招来更多的蛀棒性害虫,应加强对玉米害虫的防治。

结果表明,以5:2麦辣行比结构套种,小麦产量高达4440 kg/h㎡,玉米 820.5 kg/h㎡,总产值达19413元/h㎡,增值27.4%;套种的 4:2 麦辣行比结构次之,增值率16.2%。

图片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此外,他还著有我国首部辣椒专著——《中国干制辣椒》,参与了《中国土特产大全》、《陕西农牧志》等八部书的编写。

自1986年至2021年,他的研究成果转化累计净增产值38亿元,为农民节约防病虫投入5亿元,为国家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研究成果奖6项,被评为陕西省农业系统先进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被公认为“引导线辣椒生产技术革命的人”。

图片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庄灿然的这些研究成果引起了日本、韩国等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联合国粮农组织所属的亚洲蔬菜研究中心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希望能与他建立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

辣椒红艳胜火,恰似庄灿然对一生事业的执着热爱。投身辣椒研究数十年,他的工作不仅赢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也为国家收获外汇与赞誉。如今的他虽已是耄耋之年,但在辣椒研究的道路上,这位执着创新的老人仍在不懈前进……

参考文献:

[1]马新立.8212线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蔬菜,1993(01):12-13.

[2]王周录,吕广林,王志岳.小麦辣椒玉米套种的效应与栽培技术初报[J].中国农学通报,2006(03):211-213.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知网、陕西农村报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