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番茄“巧”用光,亩收入超2万元,补充市场供应淡季,增效显著!

“光伏+设施大棚”生产番茄的农光互补模式,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下的可利用土地,建造大棚生产番茄。春季育苗,夏季光伏板可为番茄生产遮荫,避免番茄遭受过强的阳光直射产生生理病害,夏秋多雨季节避雨延秋生产,秋冬季阴雨寡照天气及时为番茄生产补光,同时合理安排番茄生产茬口,在8~11月延秋产出番茄,补充露地蔬菜供应淡季,满足市场需求,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


光伏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光伏发电技术目前已经成熟,光伏产业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且发展势头迅猛。在可再生能源中,潜力最大的是太阳能,到21世纪中期,太阳能将成为电力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末,将成为电力能源的主要部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当前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设施番茄的种植面积占设施蔬菜首位,我国北方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拱棚生产为主。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南麓,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时数1 860~2 130 h,光源充足,自然环境优越,有“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称号。但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尤为宝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因此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农光互补高质高效模式,现具体介绍光伏+设施番茄生产模式的生产和技术要求如下。

1   太阳能光伏板

要求光伏板下沿距地面高度4.0 m以上,且地势平坦、水源方便的地块,便于建造设施大棚。

2   设施大棚

设施采用塑料大棚,建设大棚的拱杆采用宽×长×厚=30 mm×60 mm×2 mm的热镀锌椭圆管,串管采用φ2.0 mm热镀锌圆管,棚头的横梁和立柱采用φ2.5 mm热镀锌圆管。棚薄膜选用厚度不小于10丝(1丝=0.01 mm)的PO 3层防流滴涂覆膜,棚拱架两侧通风口安装手动卷膜器,卷膜器卷轴采用φ2.0 mm的热镀锌圆管,单根卷膜轴长度比大拱棚长70 cm。

棚两侧离地面40 cm和棚两肩部向下0.5 m处各安装压膜槽2根,压膜槽长度与棚等长。棚门框架上均安装压膜槽,压膜槽采用热镀铝锌材料。棚东西棚头均留宽2.0 m、高2.2 m的出入口。大棚建设为东西向,棚中心高3.5 m,肩高2.0 m,棚宽9.0 m,棚长50~160 m(随地形长度而定),便于小型机械化操作,棚内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带,做到灌排通畅。

此大棚在太阳能光伏板下,冬季大雪天气光伏板上的积雪骤然下滑,有压塌大棚的风险,因此冬季需撤去棚膜。6月栽苗前覆盖棚顶膜,即覆盖棚顶至两肩部向下0.5 m处,以利自然通风,9月初大棚四周覆膜或根据育苗需要及时覆膜,棚周挖排水沟,且与外排水沟相通,确保大雨天气及时排水,棚内不积水。

3   番茄栽培技术

3.1   选用良种

选用耐弱光、抗病、优质、高产的中晚熟大果型品种,如粉印3号、丰收128等。

3.2   适时育苗

光伏+设施大棚番茄生产模式番茄上市期主要在8~11月,于5月初进行穴盘基质育苗。

3.3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施腐熟有机肥4 000 kg、磷钾肥30 kg,确保土壤肥力。起宽50 cm、高20 cm的小高垄,铺设滴灌带,覆地膜。

3.4   合理定植      

6月上旬定植,定植前炼苗1周,选晴天上午移栽,栽前1周扣好顶棚膜。行株距(20~25)cm×150 cm,单垄栽植,双行整枝,每667 ㎡栽苗2 000株左右。栽后及时浇足底水,地膜四周用细土压实。


3.5   精细管理      

及时追施肥水、吊蔓整枝打杈,每株留6~7穗果后封顶,每穗留4~5个果,其余的摘除,注意疏花保果,及时防治病虫害等,确保植株生长健壮,多结果、结大果,延长采收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9月初安装裙膜,如遇阴雨天气,开启补光灯补光,以满足番茄生长需求。


3.6   采收     

8月上中旬陆续采收上市,至11月采收结束。

4   经济效益

光伏+设施大棚生产番茄新模式,仅生产秋延茬番茄,每667 ㎡产量7 000 kg以上,采收期8~11月,此期露地蔬菜基本采收结束,市场处于“青黄不接”期,此时上市的番茄能补充供应番茄市场,平均价格3.0元/kg左右,667 ㎡收入在20 000元以上。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5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