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助农增收超亿元、将摆摊甩卖的蔬菜卖到100元/斤...她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农药学博士,助力农民增收超亿元

从摆摊甩卖到100元/斤,“香椿女王”用了2年

女子嫁接队,全国接活,一天收入高达600元

......

努力、坚韧、活出生命的价值

这是闪耀着的女性力量

农药学博士扎根田间三十年

助农增收超亿元

" 我正在乡下 "" 不好意思,我马上要下乡 ……" 作为农药学博士,一名惠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刘凤沂不是在乡下,就是在去往下乡的路上。

" 刘博士,您快来看下,我这个冬瓜怎么回事,叶片坏死了很多 ……" 刘凤沂赶到惠州博罗县的夏寮村,刚下车,就被农户一把拉住问了起7,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走,咱们去看看!" 听完农户的描述,她未做停留,马上去瓜田查看。" 基本可以判断是出现了药害,我告诉他们如何做调整,在瓜田就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刘凤沂说,她喜欢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朋友现场解决难题," 高深的理论他们很难理解,还不如就在田里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

为了更快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刘凤沂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就像 " 植物医生 " 一样,为农作物及时诊断、医治 " 病情 "。多年来,她通过调查监测病虫害,每年及时、准确发出《农作物病虫情报》达 15 期以上,有效指导惠州全市 300 多万亩的水稻、蔬菜、果树、甜玉米等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2500 多万亩次,挽回作物损失达 30 万吨以上。

在研究领域,刘凤沂主持过部、省、市农业科研及推广项目 10 多项,获过省市农业技术推广奖 7 个,科技进步奖 3 个。让她自豪的是,这些科研成果能扎扎实实地为农业带来增收增产,比如通过引进推广广东省农科院和华南农业大学科研成果 "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 "" 稻 - 菜轮作模式下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 "" 高效药剂灭除红火蚁技术 " 等 30 多项技术,使各项新技术在全市各县区推广普及,累计年推广面积上千万亩次,技术普及率均在 60% 以上,新增利润超亿元。为了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刘凤沂还主持在全市累计建立水稻、蔬菜、果树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 78 个,示范面积累计 15 万亩,辐射带动周边 160 多万亩农田。

刘凤沂曾获荣誉: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

打工妹把这个皇家贡品

从村口摆摊甩卖做到100元/斤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香椿以梗粗,叶厚,色艳,味窜独特的品质,百年前就作为皇家贡品出现在紫禁城的餐桌上。2020年8月,在外摸爬滚打了近二十年的周文霞回村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着手香椿产业的发展。

一边斥资建设保鲜库,一边找专业公司设计产品包装盒,同时,开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周文霞不断地向北京市、区各级专家教授提出技术求助,组织专家们深入到田间地头为村民讲解香椿种植知识。

“一株香椿从被采下到进冷库,平均时间不超过30分钟。”周文霞说,“现在大多是预售,先接单再出货,很多货品甚至不进冷库,包装好就发货了。”

品质提升让圣水峪村的香椿卖出了更好的价格。周文霞说,“按我们的分拣标准,拣出的香椿芽单株长度全部在11到13厘米之间,且通体暗红没有杂色。”去年合作社的香椿卖到了每斤60元,今年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100元。而在以往,据村民介绍:“生意不好的时候,早上摆摊卖一斤30元,中午喊到25元。到下午10元就卖了。”

在圣水峪村,4月底到5月初,是全年唯一的“农忙”时节。农忙时固然有香椿可打,可长达11个月的农闲时光,留在村里则无事可做,所以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如何让村民在农闲的11个月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答案也还在在这株小小的香椿苗中。“在分拣车间,我们把尺寸、色泽达不到直接出售标准的香椿进行深加工,让客人全年都能尝到春天的味道。”周文霞说,“去年,我们开发的上方山香椿酱卖出了5万瓶。”

把香椿切成小段用设备烘干,三斤鲜香椿出一斤干香椿。干香椿冲泡后不失原味,市场上能卖到每斤200元。周文霞说,“干香椿还能继续加工,磨碎制成香椿粉,还能用来和面,开发出各种美食。”

用香椿树枝制成的木屑种植蘑菇

不仅如此,香椿树枝也能利用。圣水峪村还与农科院的专家合作,用香椿树枝制成的木屑种植蘑菇。

周文霞因为发展香椿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被评为2020年北京市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十强选手、第五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嫁接“娘子军”

靠手艺赚钱,日收入高达600元

这支年龄从25岁到50多岁的女子嫁接队大多来自山东聊城莘(shēn)县,有的是

结束了云南一个多月的嫁接工作,嫁接队又来到河南滑县八里营镇,15天内完成了500万株甜瓜秧苗的嫁接。

队员们不仅大部分是同乡,还是师徒,嫁接的技术都是互相传授,毫无保留。


嫁接是计件算工钱,速度快慢决定了收入高低。队伍里有的人一天能嫁接3000株,快的可以达到6000多株,最多一天可以收入五六百元。

刘海霞在嫁接队里工作已经8个年头,每天能赚300多元,当被问到手法是不是已经很熟练时,她答道:“不是特快,一般、正常”。虽然技术还达不到她心目中的熟练程度,但在儿子买房的首付里,有她赚下的一半,提起这件事,她满脸的幸福和开心。

嫁接的工具就是一把小刀,手起刀落,一株秧苗的嫁接只需要几秒。

别看一割一捏就可以了,切合度、黏合度如果做得不到位,就会影响秧苗的成活率,“这些大姐靠技术吃饭,非常了不起!”育苗基地负责人刘改霞说。

在要求时限内完成工作量,拼的是手速,保证客源那就要靠口碑。

这么多年走南闯北,队员们去过很多地方,工作赚钱之余,也在享受旅行的乐趣。


“边干活,边旅游,边挣钱”的嫁接工作,对宋振霞来说“挺好”。工作之余发个朋友圈,能引来不少朋友的羡慕。“以前妇女不出门,现在妇女照样出门挣钱”,宋振霞不光说话更有底气,也舍得花上200元给自己买个榴莲:“现在你一天赚的钱就能买两个榴莲了!”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新快报、农民日报、上观新闻、BRTV新闻

CCTV-17《中国三农报道》、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