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仅种苗生产成本降低20%,这个技术全国逾6.67万 hm²都能用!

茭白是中国特色水生蔬菜,全球99%以上和植面积分布在中国,年种植面积逾6.67万 hm²,是江浙沪一带的农业主导产业,在云贵川皖等茭白主产区产业脱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茭白是菰黑粉菌和植物互作的产物,种性极易因恶劣环境、肥水缺失、病虫为害等诱发不利变异,导致纯度下降、品质变劣、产量降低。提高茭白种苗质量、降低种苗生产成本是确保茭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多年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一套种苗纯度达98%以上、繁殖系数达450、种苗生产成本降低20%的茭白种苗繁育新技术,并已在国内茭白主产区推广应用,技术稳定,操作简单,效益突出。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繁殖田选择与整理

1.1 繁殖田选择

冬季最低气温低于0 ℃;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水源清洁、充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耕作层20 cm 以上;要求3 a内未种植过茭白、野茭草。

1.2 繁殖田整理

种苗繁殖前15~20 d,施用三元复合肥20~25 kg/667 m²,灌溉5 cm浅水翻耕;翻耕后灌溉3~5 cm浅水层,自然落干。繁殖前1~2 d,再次翻耕作畦,畦面宽1.2~1.5 m,畦沟宽30~40 cm,畦沟深10~15 cm;保持3~5 cm浅水层,备用。

2 夏季种苗繁殖

2.1 适宜模式

双季茭白夏季种苗繁殖。

2.2 选种田

宜选择露地种植,品种优良,田间植株表现稳定一致,无严重病虫害的双季茭白大田。

2.3 种墩选留时期

夏季双季茭白采收20%~30%时,选留种墩。

2.4 入选种墩标准

入选种株所在的茭墩要求已采收1~2个茭白,90%以上植株孕茭,肉质茎表皮白嫩,植物学特征、孕茭期、肉质茎形态、抗性等表型特征应与繁殖品种一致。

2.5 选定种株

每个茭墩外层选择已孕茭的2~3个种株,种株之间间隔10 cm以上,作好标记。

2.6 种株管理

①挖除基部土壤 选定种株后,挖除覆盖在植株基部的土壤2~5 cm,促进分蘖抽生。

②水位控制 田间水位应低于基部分蘖抽生的位置,避免水温过高伤害分蘖芽。

③分次割叶 种株壳茭露出茭肉1~2 cm时进行第1次割叶,在叶颈上方20~25 cm处割除叶片;新抽生的分蘖长度达到5~10 cm时进行第2次割叶,割除种株叶鞘以上的叶片。
④施肥 割叶前3~5 d,施三元复合肥10~15 kg/667 m²。


2.7 移栽时期和密度

分蘖苗高30~40 cm时移栽。行距50 cm,株距50 cm,单株定植。
2.8 繁种田管理

①施肥 每667 m²施肥量:定植后7~10 d,施尿素10~15 kg;每隔15~20 d,施复合肥10~15 kg; 秋季移栽前3~5 d,施尿素10 kg。
②水层 田间保持5~10 cm浅水层。

③病虫害防治 定植后15~20 d,预防病虫害1次;秋季移栽前3~5 d,选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锈病和胡麻叶斑病,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 200 倍液防治螟虫。

④去除杂株 种苗繁殖期间,分次去除高度异常、叶色深绿的植株,移栽时去除根状茎。


3 秋季种苗繁殖

3.1 适宜模式

单季茭白和双季茭白秋季种苗繁殖。
3.2 繁殖田准备

采集直立茎前15~20 d,施用三元复合肥20~25 kg/667 m²,灌溉5 cm浅水翻耕;翻耕后灌溉3~5 cm浅水层,自然落干;繁殖前1~2 d,再次翻耕作畦。畦面宽1.2~1.5 m,畦沟宽30~40 cm,畦沟深10~15 cm。保持3~5 cm浅水层,备用。

3.3 选种田

宜选择品种优良,田间植株表现稳定一致,无严重病虫害的单季茭白或双季茭白种植田。

3.4 种墩选留时期

同 2.3。

3.5 入选种墩标准

同 2.4。

3.6 分次采集直立茎

①采集时间 壳茭采收后7~10 d采集直立茎,隔7~10 d再采集1次。
②采集方法 从土壤表面以下0~2 cm处割断直立茎。

3.7 排种

采集后及时剥除包裹在直立茎外面的叶鞘,直立茎横向排种于畦面,首尾相连,间距 3~5 cm,隐芽分布于两侧,轻压,使直立茎上隐芽与畦面平齐。

3.8 繁殖田管理

①水层 排种后5~7 d,畦面湿润不积水;苗高1~5 cm,畦面保持1 cm浅水层;苗高5~10 cm,畦面保持3~5 cm水层。
②覆土 苗高10 cm时,取畦沟内稀土,在种苗基部覆盖1~2 cm厚;苗高20 cm以上,再次覆盖1~2 cm土壤,保持基部土壤厚度在3 cm以上。

③安全越冬 冬季最低气温-5 ℃以上区域,气温低于0 ℃时,田间灌水越冬。-3~0 ℃,灌溉3~5 cm水层;-5~-3℃,灌溉5~10 cm水层越冬。冬季最低气温在-10~-5 ℃,种苗高度达到10、20 cm时,每次基部覆土3 cm,气温低于5 ℃时,覆盖小拱棚,气温低于0 ℃时,田间灌溉10 cm水层越冬。冬季最低气温低于-10 ℃的区域,采用大棚+小拱棚育苗。

④春季管理 气温升到5 ℃以上,将畦面土层减到2~3 cm;水位控制在1~2 cm;苗高5 cm以上,施用尿素10 kg/667 m²,保持水位3~5 cm;第1次分苗前3~5 d,预防病虫害1次,选用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复配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333~5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7~10 d防1次,连喷2 次。禁用三唑类杀菌剂和敌磺钠。

4 分次繁殖

4.1 适宜模式

双季茭白种苗繁殖。

4.2 第1次分苗

①时间和密度 春季种苗高30~40 cm时分苗移栽,去除根状茎。株行距50 cmx50 cm,单株定植。

②肥水管理 田间保持 5~10 cm 浅水层;分苗后 7~10 d,间隔15~20 d,施用三元复合肥10~15 kg/667 m²。

③病虫防治 定植后15~20 d,参见 3.8④预防病虫害。禁用三唑类杀菌剂和敌磺钠。
④去除杂株 种苗繁殖期间,分次去除植株高度异常、叶色深绿的植株。

4.3 第2次分苗

植株平均分蘖达 5个/丛进行,管理要求同第1次分苗。

5 引种

5.1 引种时间

单季茭白宜冬季休眠至分蘖前引种;双季茭白,冬季休眠至分蘖前或夏季定植前引种。

5.2 植物检疫

种苗调运前,须取得植物检疫合格证后起苗、调运。

5.3 起苗包装

冬季萌芽前,从土壤下5~10 cm 挖出茭墩,装筐运输。夏季起苗后,割除叶鞘以上的叶片;去除根状茎;不宜水洗。

5.4 注意事项

以冬季休眠期引种为宜,途中运输对茭白种苗损伤少;萌芽后引种,长途运输时应采用冷链运输,温度10~15 ℃。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2年11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