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连夺4命!被蜱虫“叮”上很“要命”!如何防范?

夏季

又到了各类蚊虫的活跃期

其中,就包括这样一种小小的虫

它常出现在草林茂盛的地方

虽然个头很小

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夺命吸血虫”

悄无声息地钻到人体内吸血

看着像个芝麻粒大的小黑点

但严重可致命

这个虫子就是蜱虫

就在最近

跟蜱虫有关的新闻

也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究竟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病”可否治疗?

被蜱虫叮咬后该怎么办?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呢?

4人因感染“蜱虫病”丧命

五月底,家住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的黄先生说,同村七旬老人黄城(化名)此前因蜱虫病去世,应其家属请求,黄先生父亲等3人帮忙给逝者净身穿寿衣。但葬礼结束后,这3位老人接连出现高烧持续不退、乏力等相似症状,后均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3人生前未被检查出有蜱虫叮咬的痕迹。

另有1位老人正在接受治疗,目前状态趋于稳定。其家人表示,老人在黄城生前和生后曾二度探望,双方有过近距离接触。

六月初,家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的一位7旬老人又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系此前去世感染者的亲家,生前曾出席其葬礼并借宿一晚。

据报道,这位老人一家都参加了祭奠仪式,并在作为“灵堂”的一楼房间门口站了一会儿,“约十分钟左右”,没有靠近遗体,老人暂留一晚,住在二楼,第二天就返回村里。

截至目前,该起疑似因处理去世“蜱虫病”感染者遗体而造成的继发感染事件已关联4人死亡。

黄先生父亲的住院检验报告。当事人供图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什么是“蜱虫病”?

蜱虫,俗称狗鳖、牛虱、草爬子。常常隐藏在浅山丘陵的森林、草丛、牛羊皮毛间。

它生长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以吸血为生。没吸血时,其腹背是扁平的,仅有芝麻粒般大小,吸血后变得如黄豆大小,大的甚至可达指甲盖大。

蜱虫叮咬一般选择皮肤比较薄弱的部位,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大腿内侧等处。而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或者血性分泌物导致人传人。

截至2019年,我国已有25个省份报告该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时间基本在每年4月到10月。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玮:

这种病高度散发,但在地域分布上又相对集中。全国存在4个主要疫情聚集区,主要是因为当地适宜的生态环境、气候因素、足够的动物密度,可以为主要传播媒介蜱虫提供良好的生长和繁殖机会。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毅:

目前已知4属12种蜱类存在自然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现象,其中长角血蜱的自然感染最为普遍,最高达到74.86%。研究证明,长角血蜱主要生活在河南、山东、安徽、辽宁等地,这与主要发病地区恰好相符。

“蜱虫病”可否治疗?

据了解,尚没有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或有效的疫苗。发热期是非常关键的治疗窗口,此时如病情控制不佳,则可能继发严重免疫功能紊乱或噬血细胞综合征,并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组组长 何宏轩:

该病是一种烈性疾病,但并非不能治愈。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特定人群,如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及时就医和诊断。

研究显示,病毒载量越低的患者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率越高,发病6天内接受治疗病死率可降至5%左右。而高龄尤其是70岁以上的患者病死率较高。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玮:

目前我国治疗该病主要依靠支持性疗法,也会应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和广谱抗病毒药物。已发表的文献显示,抗病毒药物法匹拉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此外,受访专家均表示,这类“蜱虫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蜱虫叮咬,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不易发生,只有在体液接触等密切接触情况下才有可能,所以公众大可不必惊慌。但需注意在照顾有出血症状的患者或者处理插管时,应该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避免经黏膜或破损皮肤造成传染。

被蜱虫叮咬后该怎么办?

 错误的处理方式:

涂凡士林

有些土办法建议往蜱虫上涂抹凡士林,其效果不显著,蜱虫的呼吸率较低,甚至可以在水里活几天。

涂指甲油

有些建议涂抹指甲油的,无效,反会刺激蜱虫唾液腺分泌,增加感染风险。

生拉硬拽

蜱虫在叮咬时,将包含口器的头部深深扎进皮肤。如果用手或工具使劲硬拽虫体,一方面会导致虫体破裂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毒液,另一方面容易将蜱虫头部残留在人体内,这样反而有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正确的处理方式:

用酒精麻醉蜱虫

可以先用酒精麻痹蜱虫,将镊子贴近皮肤,夹住其头部,慢慢向上提起(拉不动切勿用力猛拽),取出后及时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进行专业消毒处理以及抗炎治疗,可将蜱虫放到密闭容器,如空矿泉水瓶内,以便就医时为医生诊治提供帮助。

持续观察

蜱传病原体部分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取出虫体后,切记持续观察,若出现发热、头痛、皮疹红斑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有效防止蜱虫叮咬?

去户外之前,可在衣物上喷洒含菊酯成分的驱虫喷雾。在蜱虫分布区,可使用针对爬虫的广谱卫生杀虫剂,按说明书上推荐用药量用常量喷雾器或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即可很好地控制蜱虫密度。

野外游玩时,尽量避免到植被多、草丛和树木茂盛的地方,或尽量减少驻留时间。

注意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袖口、裤腿处和腰部,穿着浅色衣物有助于蜱虫的及时发现。

野外游玩回家后要及时洗澡,并且要认真检查身体或衣服上是否有不正常的“黑点”。

如果携带宠物野外出游,回家后亦要检查宠物身体上是否有蜱虫,以免感染主人。

对于畜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牧民家中的牛羊会将野外的蜱虫携带到牧民牛羊圈或者家中,造成农村庭院中也会成为被蜱虫附着叮咬的危险地区。

建议:

(1)定期给动物进行药浴除虫;

(2)定期清扫院落中的落叶;

(3)定期清理院落中高大的灌木丛和杂草;

(4)动物活动场所和人类居住场所需要有明显的隔离, 如砾石路面或者水泥路面。

应对蜱虫有口诀

大家都来学一学

春夏季节草木茂,小小蜱虫来打扰

偷偷一“吻”代价高,传播疾病惹烦恼

轻症过敏和溃疡,重症会把性命要

听到这里莫慌张,户外防护要做好

长袖长裤收紧口,入室检查很重要

若遇蜱虫来叮咬,莫要随意往外挑

去除蜱虫要迅速,不适就医要尽早

正是蜱虫出没季,以上原则请记牢


来源 |  中国科学报、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科普中国、澎湃新闻、国家病毒资源库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