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番茄生产及市场发展现状

番茄既是日常蔬菜也是新型水果还是科研模式作物,具有“三位一体”功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人们对番茄生产及是市场发展极度关注。

我国番茄生产及市场发展现状如何呢?

01我国番茄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完善

我国番茄生产近10年来在栽培面积和产量上一直处于稳中有升态势(图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番茄种植面积为951.4千hm2,产量4 874.9万t,前5位的省份为:山东、河南、新疆、河北和江苏,巨大的产能不仅实现国人对番茄日常需求的自给自足,还出口国外,成为国际番茄贸易的重要力量(图2、图3)。

图1 2010—2020年全国番茄种植面积和产量

图2  2020年全国各省市番茄生产面积


图3  2020年全国各省市番茄产量

番茄品种、设施农业、贮运技术等的发展共同推动了我国番茄生产布局不断优化完善,番茄生产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高纬度北部地区、黄淮海流域、长江流域、华南及西南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等6大优势区域,实现了我国番茄的周年均衡化供应。

早春日光温室茬口11月到翌年1月播种,4—5月集中上市,生产区域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辽宁、陕西、宁夏、甘肃等。春大棚茬口一般于1月下旬播种,6—7月集中上市,生产区域主要有河北、河南、山东等。越夏茬口一般于3—5月播种,7—9月份集中上市,主要包括宁夏银川、湖北襄阳、宜昌等露地种植区和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云南等越夏拱棚栽培。秋季保护地播种期在7—8月份,10月份开始上市,主要产区遍布于北方各主要省份。在山东、内蒙古、辽宁、甘肃等地的越冬日光温室以及浙江、四川、福建等地的越冬拱棚多为长季节栽培,在9—10月播种,可供应春节期间直至翌年5月份的市场。

02我国番茄市场走向多元化

不同地理区域、气候环境、管理方式和消费习惯助推了番茄市场走向多元化。随着我国番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需求矛盾凸显,番茄种业迎来更多的挑战。

在生产层面,不断加重的病虫害和不稳定的气候环境条件给栽培带来巨大压力。鉴于番茄病虫害日趋严重,品种不仅需要兼抗多种主要病虫害,还需要同时应付新病害的不断发生,如近几年爆发的斑萎病毒(TSWV)病、褐皮皱纹果(ToBRFV)病等。反季节栽培是周年稳定供应的关键。传统的露地番茄生产区域被进一步压缩,取而代之的是网室、拱棚等设施栽培。因此,培育设施栽培条件下耐高低温、高湿、弱光等品种将是一个重要的市场突破口。

在消费层面,多元化的品种需求不断增加。在传统的大粉果、大红果为主的市场中,樱桃类和新奇特类番茄市场占有量稳步提升。市场出现了以不同番茄种类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园和售卖区。在品质方面,由大流通格局所决定的高硬、耐贮品种仍是市场主流,但国内消费市场已接近饱和。传统的“北粉南红”的种植格局下,品质更优的粉果不断蚕食红果市场。例如,在浙江苍南县、云南元谋县等老牌大红果主产区,粉果栽培面积占比已超过20%,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消费者开始对高品质需求强烈,急需选育具有“番茄味”的番茄。作为更优质的“水果番茄”近几年在市场中异军突起,成为市场热点。

我国不同地区地理位置、环境条件以及形式多样的种植习惯、茬口、消费习惯决定了单个品种不太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此,品种的专用化和系列化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例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京番系列,包含了大粉、大红、樱桃、水果、特色、砧木类等6大系列,还细分成适合不同茬口和地区的或注重产量或注重抗性或注重品质的不同品种。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的京番309成为水果番茄的标杆,先正达公司推出的富含花青素的番茄品种“Yoom”备受关注。这些新的变化给番茄种业发展带来更多挑战。

03我国番茄生产和市场稳定性尚需增强

良性的番茄生产和市场发展需要全产业链上育种者、种苗经销商、种植者、蔬菜批发商、消费者等不同主题力量形成稳定的从业基础。

在番茄生产环节,批发商主导市场价格,生产者处于弱势,无法获得稳定而可观的收益,而现实的低收入和收入不稳定加速种植者向其他行业的转移和流失。

同样,在新品种培育中杂交授粉、种子生产等劳动密集型工作环节,劳动力短缺也将长期存在,年轻的新生力量难以为继。

而国内育种力量分散,势力单薄,在种苗经销商以及国外大种子公司强势下,在育种方向和种子价格上无法获得足够话语权。

这些无疑降低了国内番茄种业的育种效率和稳定性,进而增加了番茄生产和市场风险。

来源:《蔬菜》2022年第5期业界观察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