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高山蔬菜俏销,“冻土”化身振兴“热土”!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高山蔬菜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的菜篮子,在贡川镇的高山村地带,高山蔬菜正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在悄然发展。

原生水土助长好品质            

洋峰村海拔1000余米,气温要比其他地方低上几度,是贡川镇名副其实的高山村。在这里,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山地气候,十分有利于一些农作物的生长。
           

“80”后的李辉,是洋峰村萝卜家庭农场的场长,也是洋峰裕丰合作社的社长,2017年,他从村里流转了40亩的土地,建设蔬菜大棚、食用菌大棚和一座冷库,农场种植了花椰菜、白菜、辣椒、黄瓜、上海青、香菇、莴苣等蔬菜产品,每年可带来纯收入二三十万元。

                   

李辉在自己种植高山蔬菜带来收益的同时,还把村里的几家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成立洋峰裕丰合作社,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全村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50余亩,高品质的蔬菜源源不断地运输到三明的批发市场。

                   

“我们高山村空气好、水质好,种出来的蔬菜产量好、质量好,每亩可以带来2到3万的产值。”李辉自豪地介绍。
裕丰合作社的社员,不仅在洋峰村把高山蔬菜种植的红红火火,还把这一技术推广到了隔壁的张荆村和双峰村,现在高山村的蔬菜种植面积已有700余亩。

特色农业带发展共赢

在洋峰村种植高山蔬菜的“第一人”是来自新发冲村的陈家荣。2015年,他来到洋峰村开始种植蔬菜,却没想到带动了高山村的村民一起壮大了这个产业。
           

                   

第一个加入种植的洋峰人是老党员李庆友,看着村里人每年都在田里辛苦劳作却得不到什么高效益,便决定和亲戚陈家荣试一试。

“我们村的海拔高温度低,种水稻收成不好,渐渐地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就剩下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在村里,大家辛苦一年却没有什么回报,我这个新发冲来的亲戚有种植蔬菜的经验,想来和他一起干或许能有新收获。”回想起以前种庄稼的情景,李庆友还历历在目。

“以前别的村子的人都说我们高山的土地不行,收成不好,现在我们高山村的地可是人人都抢着种呢。”谈起这两年高山村一田难租现象,洋峰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河一脸自豪。

如今,贡川镇的高山村逐渐实现了靠山吃山,把山势转化为优势,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

合作联动促脱贫攻坚            

洋峰村隔壁的双峰村也是个高海拔村庄,之前是省级贫困村,为了实现脱贫,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促脱贫攻坚途径,通过建设光伏发电站、争取上级扶贫资金投资、盘活闲置村集体资产出租等渠道,于2019年顺利摘去了贫困村的帽子。
           

                                   

尽管如此,村党支部仍未放弃探索产业发展路子,在第一书记邱荣贵和党支部书记姜衍烨的带领下,2020年8月成立了双峰旭日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青水三房村食用菌家庭农场签订了10万袋的香菇菌棒加工协议,同时推动占地10亩的标准化大棚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正进行食用菌接种。该项目预计可实现年利润20余万元,能够进一步实现贫困户参股和务工收入、村民土地流转收入等。

                           

“现在时间紧迫,我们先委托青水那边帮我们生产菌棒,之后我们也要建自己的菌棒生产线。”姜衍烨说道,“目前高山村还有好几户种菇的农户,也有意向要加入合作社,我想通过大家联盟起来,壮大贡川的食用菌产业。”

现在,贡川镇高山村的食用菌种植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一年香菇菌棒的产量就达到了约30万袋,香菇的产量达到了200吨。

这些年来,贡川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高山村气候、水土等资源优势,组织农业干部加强指导,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有效提升高山蔬菜的品质,达到优质高效的目标,在发展高山蔬菜产业、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而昔日所谓作物难种、收成不佳的高山“冻土”变成了品质优良、回报率高的振兴“热土”。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来源:贡川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