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种菜差点赔掉老婆本!20年逆袭为中国杰出农民,他究竟做了什么?

他来自高知家庭,毕业后顺利进入外企,收入丰厚,他却决定卖房借钱,创业种菜。

如今,在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西式快餐店,每10个汉堡,就有7个中的生菜来自我们今天主人公的种植基地。 

他不仅拿下在华西方餐饮70%的生菜供应,韩国50%、新加坡90%的生菜供应市场。还被评选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他坚信智慧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出路,他要用科技的力量解放农民,让他们致富。

马铁民的企业有三大业务,商超和生鲜平台供应是其中一块。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停工,马铁民的蔬菜基地和加工厂却从未间断生产,持续向中国多个大城市和生鲜平台供应新鲜蔬菜,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目前供应量已超过400万斤。

另外的两块是餐饮供应链和蔬菜出口。疫情影响,供应链停摆,出口下滑。“生菜大王”种菜生涯再次遭遇坎坷。

疫情对马铁民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马铁民却能微笑面对。种菜的20年里,他几乎一直跟“艰难”这个词为伴。

“创业维艰,选择创业你一定要有准备,你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能面对这些东西。”

01

放弃高职高薪当农民,借40万创业种地

2001年,当公司宣布倒闭的时候,马铁民失去了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这是莱西一家外资蔬菜企业,主要生产高端蔬菜,他们把种子提供给农民,从种子、种植流程到收割都有着条条框框的标准,合格产品回收,全部出口,但是很多农民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太麻烦了。”

“不明白为什么要搞那么多花头,种出来能吃不就行了?”

可马铁民明白,再多的要求标准,再严苛的管理条规,都没有办法拯救现状,观念是第一生产力,要先统一思想,“做农业最重要的是让农民信任你,使他们相信你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对的、愿意接受新的理念,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前公司工作了两年,虽然最终公司倒闭了,但他看到了商机,也总结了能够用到的经验教训,“高端农产品供不应求,利润也高,如果能保质保量持续供应,肯定能赚大钱。但企业选对了方向,却败在了经营方法。”

他决定自己种菜,决定一出,父母自然是反对,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有着光鲜亮丽的工作,回家当农民是绝对不行的。

但是马铁民铁了心要做,东拼西凑找亲朋好友借来40万,租了260亩来地,为确保质量,他决定全部自营,自此马铁民开始了种菜生涯。

02

借债100万改种生菜,差点赔上老婆本

一开始,马铁民啥都种,有美国结球生菜、西兰花等7个品种,这些都是这几年市面上卖得比较好的品种,但正因为好卖,所以只能勉勉强强卖个市场价。

更加令人着急的是,原本马铁民和之前在原公司上班时认识的客户说好了,等菜成熟对方就过来收的,但是马铁民左等右等也没有等来,最后他找上门去的时候,才知道人家早就有了别的货源,因为是口头协议,没有合同约束,所以马铁民也只能硬生生将这苦果子吞进肚里。

马铁民内心焦急不安,到处寻找销售渠道。机缘巧合之下,他联系到了肯德基生菜采购员宋刚,这人恰好是马铁民以前的同事。

虽然宋刚答应了来看看,但马铁民其实心中也没有底,肯德基的采购标准一向以严格著称,自家生产的生菜虽然长势喜人,但不一定就能入得了他们的眼,所以他也没抱多大希望。

宋刚带着团队到了马铁民的基地,没想到情况远比他们两个想象得好,马铁民的生菜品质达到了肯德基的标准,“马铁民的生菜形比较圆整,达到400克以上,成熟度要求必须在七成熟,里边有比较明显的一个空隙度,这样刀切下去碎屑就少,比其他供应商的菜出成率高6%到8%”。

这次马铁民和宋刚签订了合同,80多亩100吨生菜,宋刚全部要了,马铁民赚了10多万。度过危机的他得到启发“品质好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就是在这次合作中,马铁民得知了一个对他来说天大的好消息:肯德基的生菜,每年用量达3500吨,更为重要的是,肯德基对大棚种植的生菜并不感冒,因为影响口感,他们更中意露天种植的,但真正能长期提供的却很少。

马铁民决定吃下这块蛋糕,只种生菜,并且如果利用标准化生产就能将现在的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实现全年供应!

说干就干,马铁民再次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借了100多万,在内蒙扩建基地,然而这一次差点让他搭上老婆本。

马铁民的菜苗是种上了,可是没水灌溉,生菜差点旱死,当地取水也不方便,要从2公里外的水库取水,那时候机械化条件差,只能靠人工挑,250亩地起码得用200名工人,工资一天就要4000元!

马铁民就自己打井,然而打到第9眼都没有出水,为此白白花了10多万。

很快100万都快烧没了,如果马铁民还要继续下去,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一是生菜旱死在地里,破产倒闭,二是雇人挑水抗旱。

马铁民选择了挑水抗旱,这又是一大笔开支,无奈之下,他又厚着脸皮找父母求助,这次父母只为他筹到了40万,拿到钱的马铁民,先给工人开了工资,一下子就赢得了工人和农民的信任。

他的基地终于缓了过来,到2004年7月时,马铁民的生菜得到了肯德基的验收,这年年收入,整整翻了近100倍,达1000万元!

03

拥抱互联网,敲开智慧农业的大门

这时马铁民的企业已经取得了成功,有了自己的蔬果品牌,但他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2013年,马铁民去美国硅谷学习,参观中看到了美国先进的互联网大数据理念,他恍然大悟。

马铁民决定从智慧温室入手,向着智慧农业前进。

智慧温室的想法始于创业之初,但它门槛很高,造价不菲,需要专业的团队,却是生产茄果类蔬菜安全的一个根本性解决办法。

2017年,马铁民在青岛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单体面积最大的压延玻璃智慧温室,占地111亩,总投资1.7亿元。

温室引进了国际前沿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种出的番茄产品产量是普通大棚的4~5倍,年均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

马铁民把产业放在农民家门口,农民在种植基地上班,每个月都能有3~4千元收入。寒暑假,不少家长也会带着孩子来到基地参观,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现代化农业的样子。

目前,马铁民携手中国建材在已全国建成12个玻璃智慧温室,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升级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他计划5年做100个智慧温室,做到全球第一。10年做1000个,进入世界500强。

“如果能做到,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强国了。”

2017年,马铁民走进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成为了农业领域走进湖畔大学的第一人。

硅谷之行的互联网思维冲击,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必须顺应时代,未来的农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和链接,它会产生更大的价值”,马铁民不再想依靠自己的力量推动,而是把它变成平台分享给更多人。

2018年开始,马铁民借助阿里云的力量,参与进“农业大脑”农业人工智能工程当中。

他把自己的方法通过云端分享给千万农民,大家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和使用,马铁民说就像用美颜相机一样简单,“美颜相机你还用学吗?你拍就好了!”

数字化时代来临,对于机械化都还没有全部实现的中国农业来说,困难重重,就像让农民开飞机。开飞行学校和编写“飞行员”课程,就是马铁民目前在做的事。

马铁民纠结过,他觉得这件事此生也做不完,但他后来又觉得必须早早起来去做。

他一刻不停地推动着中国种植业从传统向智慧型的转变,希望打破农民的惯性思维,用科技的力量解放双手,让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农民。

马铁民说自己做过最有价值的事情,就是坚持标准化农业,没有放弃。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