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惨!仅10天,她的大棚产量下降70%,究竟发生了啥?

在热闹的早市,各种新鲜的蔬菜绝对是市场的一大亮点。为了赶上早市,种植户们都会早起摘瓜、摘菜,就为了能第一时间送到消费者手中。

家住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的黄瓜种植户赵启庆大姐,也不例外。在早市上,赵启庆大姐的黄瓜瓜条好、颜色好,回回不够卖。有时候,批发商甚至愿意出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她的黄瓜。

每当此时,赵启庆大姐其实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面对好行情 无奈产量低

在蔬菜批发市场,别人每次都拉着多则几千斤,少则六七百斤的黄瓜,求助户赵启庆大姐每次只能带来一筐200斤的黄瓜。

面对批发商给出的高价,赵启庆却拿不出黄瓜。原来,她的黄瓜生了病,十天的时间,黄瓜的产量就下降了近七成。

赵启庆和丈夫种着两个蔬菜大棚,以前一直种植黑皮黄瓜,去年看到亮条黄瓜价格高,就种了一个棚试试。以目前的行情,亮皮黄瓜比黑皮黄瓜每斤贵个八毛到1块左右,品种倒是没选错!


黑皮黄瓜

亮条黄瓜

没想到过了不久,赵启庆家的黄瓜叶片上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小黄点。

看似不起眼的小黄点,几天就蔓延了整个大棚。赵启庆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黄瓜是得了角斑病,又采取了一些防治措施。听了别人的建议,也开始对自己大棚进行疏瓜,提前采摘。这样的瓜嫩,采购商自然喜欢,但是这是以牺牲产量为代价的!

几天过去,黄点蔓延的情况不仅没有控制住,产量也大幅下降。一般这两棚有1000斤,发现了以后就是500-600斤,现在越摘越少,只有200-300斤了。人家差不多的都卖了4万多块了,自己目前才2万,还没有人家一半多。

为了保护黄瓜秧,赵启庆还要提前摘瓜。忙活了大半年,别人都在摘瓜卖钱,而自己却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卖瓜纽,2毛一斤,这样的对比,让她非常窝心,好多天晚上都睡不着觉!

专家支招巧辨病症

为了帮赵启庆解决难题,栏目组找到了当地种植黄瓜的能人——朱虹企。

朱虹企跟随帮小妹来到赵启庆的棚里,通过了解发病时间、规律和病斑特征,很快有了初步的判断。

原来,困扰赵启庆的这些小黄点,是黄瓜的靶斑病,症状与赵启庆认为的角斑病有些相似,很多种植户容易混淆。

黄瓜角斑病和靶斑病在病发初期,都是水浸状的斑点,然后不断扩大。

不同的是,角斑病在湿度大的时候,叶背部会有菌液渗出,干枯后,留有白色痕迹。

而靶斑病不管是初期还是后期,病斑中心都会有一个病点 ,这也是区别两种病症最直观的方法。

多管齐下解难题

在正常管理的黄瓜棚里,靶斑病一般不会造成大的病害。那为什么在赵启庆的大棚里,就爆发得这么严重呢?

赵启庆的温度管理,虽然对于正常黄瓜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得了靶斑病的黄瓜来说,正好利于病菌繁殖。也就是说温度是造成靶斑病蔓延的原因之一。

专家随手拔出的“弹簧根”也说明大棚的土壤环境不好,导致植株长势弱,根没法扎得更深。根系太弱才是造成爆发靶斑病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没有及时疏瓜,加剧了植株的早衰,造成靶斑病迅速蔓延。除了控制温度,朱虹企还给出了黄瓜靶斑病的具体防治方法。

首先把中下部没有功能的叶片全部清除出棚,这种叶片上存在大量的病原孢子。赵启庆认为这些叶片干了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不用摘除。而朱虹企老师说,这是个大误区!必须要全部清除。

第二步抓紧时间上植保了,喷施治真菌性的唑类农药提前预防。同时治疗的时候要加上细菌性杀菌剂。连续两次,间隔5-6天。

同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在喷施杀菌剂之后,叶面喷施红糖+醋。红糖是个便捷快速的碳源,能被植株快速吸收。

其中最关键也是最让赵启庆难以接受的措施,就是给植株多疏瓜。

原来赵启庆的黄瓜已经出现尖头瓜,当前植株产生的养分仅能维持生命,已经连这个瓜都带不动了。但是赵启庆始终认为,如果治不好,还不如逮住这眼前的产量。

看出赵启庆不舍得疏瓜的心思后,乡土专家朱虹企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她转变思路,主动要求摘瓜?

原来朱虹企带赵启庆去了一个大棚,跟赵启庆的大棚一样,也是得了靶斑病,因为前期没做好管理,几近绝产。眼前的情形可吓坏了赵启庆,以为还能慢慢结两根。这次她终于下狠心定决心治了!

揭秘黄瓜棒孢叶斑病为何难以防治

 1 病原菌极易传播、反复侵染

田间发病叶片的病斑上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病原菌孢子经弹射或气流、水滴的作用,以及农事操作引起的机械振动释放到空气中,向四周传播扩散。我们对发病温室内的空气进行采集,人工培养发现存在大量的多主棒孢菌。传统的喷雾方法不能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一旦棚内湿度上升,病菌沉降到健康的叶片上侵染致病,从而造成病原菌循环侵染,病害反复发生。

 2 病原菌寄主范围广,变异性强

多主棒孢菌可侵染380个属的530多种植物,不同菌株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35株多主棒孢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多主棒孢存在生活史转换(内生型-腐生型-坏死型)。这些菌株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多主棒孢存在遗传分化,这可能与棒孢叶斑病防治中经常存在的抗病品种持效期短、化学药剂防效不稳定等问题有关。

 3 病原菌极易产生抗药性

多主棒孢极易随环境改变而发生变异,研究发现,同一化学药剂连续喷施3 次以上的黄瓜大棚中,多主棒孢菌的抗药性出现几率显著增加,目前已对田间经常使用的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嘧菌酯、戊唑醇等药剂产生了抗药性。出现的抗性菌株会降低杀菌剂通透力、提高钝化杀菌剂的能力,或者降低杀菌剂与作用靶标的亲和力,使得药剂无法杀死病原菌,防治效果大大降低。

黄瓜棒孢叶斑病到底应该如何防控?

黄瓜棒孢叶斑病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所以我们生产中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来减少病害所带来的危害。

1合理留瓜,培育健壮植株

健壮的植株是植株高产抗病的基础,所以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注意根系的养护,尤其在坐果期也要注重根系的养护,可以适时在肥料冲施过程中添加一些甲壳素、海藻酸类的肥料,来养护根系。还要注意的是合理留瓜,一般植株上留一支大瓜和小瓜,如果植株长势弱,可以只留一支大瓜,待快要采摘后,再留另一支瓜,保证植株的健壮,抗病性强,产量也会较高。

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田间湿度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一种高湿病害,所以降低田间湿度,对于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要注意合理覆盖地膜,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湿度。在放风方面,要根据天气和温度,调整放风的时间和大小,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田间湿度。

3提前预防,科学用药

提前预防,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一是开始坐果后,植株生殖生长出现,这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黄瓜棒孢叶斑病等病害容易发生;二是阴雨雪、雾霾天气,能够诱发多种病害的发生,所以在这两个时期要提前喷施一些广谱性的药剂进行预防。

用药方面,我们可以在发生初期,及时使用一些高效防控(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1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具有负交互抗药性(50%乙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的药剂轮换使用。因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极易变异,易产生抗性,所以在生产中不要觉得哪种药剂好用就一直用,这样很快就会出现无药可用的情况。


来源:田间示范秀、蔬菜卫士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