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种菜11年都不赔,凭啥?解剖一个蔬菜合作社成功案例

700多个大棚,1000亩蔬菜,合作社、育苗场、蔬菜批发市场、包装车间、生态园、资金互助会统统齐全。

他们的固定资产从负债提升到500万元,种棚菜十一年没一年赔钱!2019年分红大会中,合作社社员领取了共计60多万元的分红。

山东茌平绿冠蔬菜合作社的底气从何而来?他们成功的经验究竟如何?小蔬给大家剖析一下!

村支书耿遵珠笑答:“种菜不靠老天爷,靠全村合力入股合作社!”

外地取经救棚菜

15年前,耿店是鲁西腹地的烂杆村。种了5年的106个芸豆棚因重茬出现大面积死秧,村人戏谑“早晨拉晚上拽,一天赔进几十块”。

耿遵珠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寿光引进黄瓜、西红柿、辣椒新品种,聘请2名寿光技术员进耿店指导芸豆棚改黄瓜、西红柿,耿遵珠白天跟着钻大棚,晚上陪着搞培训……来年算账,大获成功,创造出棚均纯收入5790元的记录,最多的一个棚挣了1.4万元,大大提高了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

但是老棚全是拉苫子的,面积小,劳动强度大,耿遵珠再次带着村干部、种菜能手下寿光参观学习,宣传发动推广建设占地3亩、年收入6万元的高标准卷帘机大棚,看准市场只种高品质绿色蔬菜。

高品质带来了高收入。如今,村里大多数年收入在一二十万元左右。

资产变股金社员变股民

合作社发展之初面临销售难、资金难两大难题,“咱自己建市场!”看到村民风吹日晒地到处赶集,村里决定建一处批发市场,吸引菜贩“上门收货”。

最终,35户村民入股,投资15万元的绿源蔬菜批发市场建成,村民足不出户便将蔬菜销售一空。

市场建成,怎样经营?经营交给了合作社,即上门收菜的菜商需要交纳每斤3分钱的管理费,作为盈利,股东年年分红。2010年,蔬菜行情好,批发市场的分红率达到50%。

自此,耿店村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的产权关系,实现了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重大转变。而接着,这种村民集资入股的模式被应用到发展的各个环节。

2010年,依托绿冠蔬菜合作社,耿遵珠筹集股金100多万元,建起了5个高标准育苗大棚,育苗100多万株,年底分红也达到了20%。那一年,单是合作社、蔬菜市场、育苗场分红增股就达70多万元。

2011年,合作社筹资11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100亩,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的高标准智能育苗基地、试种基地,每株苗比在外边买省1毛钱,大大降低了棚户的成本,也彻底结束了从寿光进苗的历史,群众参股集资54万建包装车间。

2013年,合作社流转土地200多亩,群众参股集资104万,用于建设生态园、采摘棚、大弓棚,并成立了资金互助会,村民可以在互助会里存钱,也可以股权证做抵押贷款。

2017年,合作社下辖包装厂、加工厂、育苗厂、恒温库、批发市场等相关企业10家,合作社入股资金800万元。

小蔬说

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迎来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然而,据报道80%以上都属于空壳合作社。而这些“空壳”存在的意义,很多是为了帮助地方应付考核、套取补贴。

所以小蔬建议大家,在成立合作社之前,需谨慎考察,好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跟风,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

来源:《农民日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