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村官种蘑菇,2次山洪冲走200万,农创人难逃靠天吃饭?

在我们的印象里,蘑菇一般是长在森林、木丛等处,但你见过把蘑菇创新性地从山上、室外移植到室内,并用盆、桶、盆栽等进行创造性的量产销售吗?今天不白要讲的这位来自湖南岳阳的农友方淼,就独具眼光地抢先做到这些,并希望将蘑菇盆栽种千家万户里。他能成功吗?听不白细细道来。

1

农创9年惨遇天灾

失败2次损失超200万

方淼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岳阳临湘当了村官。期间,通过一位当地蘑菇种植户得知,在这位农友的家乡种蘑菇挺赚钱。方淼就决定自己先尝试种,等成功后带领村民一起发展。

在与不白的深入交流中,方淼说,这第一次创业为省钱,他投入12万元(贷款9万),仅作为种植基地的基础费用。搭建菇棚、烧锅灭菌等环节,方淼都亲力亲为,非常劳累。2009年,第一批3万斤香菇上市后一销而空。接下来两年,方淼把生产规模从开始的2亩地10个大棚,扩展到10亩50个大棚,期待更大收获。

▲ 方淼

谁知2011年,一场罕见山洪来袭,冲垮菇棚,所有香菇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50万左右。第一次创业就此失败,3个合伙人,各自背负10多万债务后,也只好散伙。

方淼告诉不白,第二次创业失败还是拜天灾所赐。2013年,方淼联合近百名村民,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注册“龙窖山”牌,特意选离山体较远的农田再建种植基地。这次投入资金多达600万元,建起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菌包生产和培育车间、科研办公中心等,吸引附近村庄近100户农民加入共种香菇。形势一片大好之下,却再遇2015年6月的罕见大暴雨,山洪爆发下,方淼公司两批正培育的菌棒全被冲走,损失超过150万元。

在返乡创业中,不白也见过一些遇天灾惨遭损失的农友,比如之前农说案例里提到的广西农友周迎辉,返乡种菊遭雨季痛失700多万,但他却能凭制造爆品、众筹等营销策略完成逆袭。因此不白觉得,农创人不要怕天灾和摔倒,关键要看自己能否爬起来,以及触底反弹的力度。那方淼准备如何挽回损失、实现逆袭呢?

2

将蘑菇当盆栽大量售卖

新技术能否打出大销路?

靠天吃饭不行,那就必须改。方淼痛定思痛,决定在第三次创业中,把蘑菇生产模式从传统农业,转型为“互联网+蘑菇”新模式。那具体怎么做呢?不白总结下来,有三点特别重要。

▎第一、模式做轻,巧用新技术避开天灾。

方淼所在的公司,从2015年下半年起就开始结合互联网研究新的蘑菇种植方式,把蘑菇从室外露天,转移到室内,种到盆、桶、盆栽等里面,并进行量产。蘑菇种植盆栽还成功申请到相关专利。此外,他们还依托新技术,持续研发出诸如黄金菇、红平菇、姬菇、平菇、香菇、猴头菇、灵芝等丰富蘑菇品种。

不白认为,方淼团队这种利用互联网新技术,轻松实现室内量产蘑菇,不用担心天灾伤害的做法。是把传统室外生产重模式,转型升级为室内轻模式的好办法,值得一线农创人参考和借鉴。

▎第二、产品做傻,做到好养活可迅速复制。

这种生产蘑菇的模式,还有一点很吸引不白,就是好养活,生长周期短。只需浇水,不用施肥、修剪,过一周就可以长出来了,既好看好吃又能放心吃。不白觉得,这种将产品做傻,能迅速复制的生产模式,确实能锁定家庭、公司等消费者需求,值得我们农创人学习。

▎第三、营销做快,多样化产品组合销售。

为方便销售,除盆栽和上述丰富菇种外,方淼和团队还成功栽培出猴头菇、羊肚菌等珍稀食用菌产品,猴头菇食疗养胃系列产品(养胃馒头、猴头菇茶、猴头菇超微破壁粉等)也在陆续研发中。如今,方淼他们的产品已开发到第三代了,未来还将研发出更多新产品,用来满足消费者新奇、多样的消费需求。

而在销售渠道搭建上,方淼目前已通过向豆果美食等电商平台供货,来获得不菲收益。他们还经营淘宝、京东、微商城等直营网店,月均销量稳定在500盒左右。

另据不白建议,方淼接下来也会走一些线下渠道。尝试与企业、药店、学校等单位合作,同时在宣传推广、营销策略的选择等方面多下功夫,力争做快营销,用迭代出多样化产品,并进行组合销售的方式,来抢占市场先机,以此提升盆栽、养胃猴头菇等系列产品的供货量和销售量。

总之不白认为,方淼这种不怕失败,敢于利于互联网新技术,勇敢站起来继续拼搏农创的行为值得我们点赞。而把模式做轻、产品做傻、营销做快的逆袭思路,同样值得我们一线农创人去参考和实践的。

来源:农说吕不白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