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收入1.6倍,减少87.3%蚜虫!这里有不轻易透露的甘蓝栽培绝招!

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因其含有防癌抗癌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中国重要蔬菜之一。

甘蓝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一种,易受到小菜蛾、菜青虫 、菜蚜的为害。迄今为止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还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使得害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加大了防治难度,同时不合理使用农药,给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间作、套作、轮作等是我国传统的作物种植方式。采用合理的作物种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对土地和光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因子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莴苣与松花菜间作可防治松花菜上的菜青虫等害虫,大豆与早熟马铃薯间作可防治大豆蚜虫等。农田中种植一些对害虫具有驱避作用的作物如番茄、葱、蒜等是一种有效的害虫生态控制措施,在降低害虫对主栽作物为害的同时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番茄与甘蓝间作后番茄的刺激性气味及挥发物可以趋避甘蓝上的害虫,对防治甘蓝上的主要害虫有一定作用,但是关于具体的甘蓝、番茄田间种植比例的研究较少。

为充分发挥番茄对甘蓝主要害虫的防控效果,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的,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置3个甘蓝、番茄田间种植比例,并进行长时间的监测统计,以期筛选出番茄间作防控甘蓝主要害虫的最佳种植比例,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蓝品种选用H60,供试番茄品种选用合作903大红番茄,种子均由金盛达种子农药有限公司提供。种植过程中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有机肥品牌名好汉,由南通惠农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提供,总养分≥5%(含N2.77%,P2O51.55%,K2O0.81%),有机质≥45%;化学肥料是由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5%复合肥(含N 15%,P2O515%,K2O15%)。

1.2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内,四至坐标:(E118°47′43″;N31°43′21″)(E118°47′31″;N31°42′59″)(E118°46′10″;N31°43′39″)(E118°46′6″;N31°44′39″),园区总面积68h㎡,拥有大棚面积6.6h㎡,温室5h㎡,该区域以种植十字花科和茄果类蔬菜为主。供试土壤为黄棕壤,其基础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44.32g/kg,碱解氮 108.06mg/kg,有效磷137mg/kg,速效钾289mg/kg,土壤pH值6.33。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定4个处理,CK:空白对照,为甘蓝单作;处理A:甘蓝与番茄的种植行数比例为6∶1(每6行甘蓝间作1行番茄);处理B:种植行数比例为4∶1(每4行甘蓝间作1行番茄);处理C:种植行数比例为2∶1(每2行甘蓝间作1行番茄),每处理设置3次重复,不同处理间种3行甘蓝作为隔离带。

做好前期苗床准备工作,于2018年1月19日进行番茄播种,1月24日进行甘蓝播种,3月10日待甘蓝和番茄长有4~5 片真叶时定植到各小区内,试验地每小区长5m、宽2m,面积为10㎡,行距40cm,株距50 cm,按设置的比例种植。

1.4   试验方法

每个小区按照5点取样法,随机抽取5株甘蓝,采用目测法观察、记录甘蓝上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甘蓝定植后第10天开始,每隔5天调查1次,直至甘蓝成熟采收为止,共调查10次。最后1次统计后,进行甘蓝采收,并测量样本株高、冠幅、叶球横径、叶球纵径及单球质量。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结果以测定的平均值表示,数据结果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显著性水平设为0.05,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极差法(LSD);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自动分析软件制作图表。

虫口减退率(%)=(对照植株上虫量-处理植株上虫量)/对照植株上虫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主要害虫种群数量的影响

经过观察,发现本试验甘蓝田块主要发生的害虫为小菜蛾、菜青虫、菜蚜,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3。

①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菜青虫种群数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各处理甘蓝上菜青虫的种群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与CK甘蓝单作处理在整个生长期对菜青虫的趋避效果差异不明显,而甘蓝、番茄4∶1的间作处理与甘蓝、番茄2∶1的间作处理对甘蓝菜青虫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效果,4个处理中甘蓝、番茄2∶1的间作处理对甘蓝菜青虫的趋避效果最好,但与甘蓝、番茄4∶1的间作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1可知,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的菜青虫虫口减退率较其他2个比例间作处理的低,在4月19日与4月24日时甚至出现短暂的虫口数量增长,其中减退率最高可达36.8%,而甘蓝、番茄4∶1的间作处理与2∶1的间作处理虫口减退率较高,分别达62.5%和75.0%,2个处理的平均虫口减退率C(2∶1)46.62%>B(4∶1)44.03%。

综上所述,甘蓝与番茄间作对趋避菜青虫有一定作用,3月20日到5月4日,其中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4日的虫口减退率C(2∶1)>B(4∶1)>A(6∶1),处理间差异显著;3月25日、4月4日的虫口减退率B(4∶1)>C(2∶1)>A(6∶1),处理间差异显著;4月29日的虫口减退率C(2∶1)>B(4∶1)>A(6∶1),处理B、C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A、处理C与A间差异显著;5月4日的虫口减退率B(4∶1)>C(2∶1)>A(6∶1),处理B与C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A、处理C与A差异显著。综合来看,6∶1的间作处理效果较差,4∶1、2∶1的间作处理的效果良好,且差异不明显,考虑到甘蓝为主栽作物,认为4∶1的间作比例更为合适。

②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小菜蛾种群数量的影响由图2可知,各处理甘蓝上小菜蛾的种群数量随着时间推移,早期呈现上升趋势,当达到峰值后均回落,其中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对小菜蛾有一定的趋避作用,但是效果较差,而甘蓝、番茄4∶1、2∶1的间作处理对甘蓝小菜蛾的种群数量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两者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2可知,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小菜蛾虫口减退率较其他2个比例的间作处理低,减退率最高可达25%,而甘蓝、番茄4∶1、2∶1的间作处理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达58.3%和53.3%,平均虫口减退率C(2∶1)43.00%>B(4∶1)38.53%>A(6∶1)11.46%,综上所述,甘蓝与番茄的间作对趋避小菜蛾有一定作用,3月30日虫口减退率C(2∶1)=B(4∶1)>A(6∶1),处理B与C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B、C与A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时间C(2∶1)>B(4∶1)>A(6∶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6∶1的间作处理效果较差,4∶1、2∶1的间作处理均效果良好,考虑甘蓝为主栽作物,故4∶1的间作比例更合适。


③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菜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由图3可知,各处理甘蓝上菜蚜的种群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均呈现上升趋势,当达到峰值后,均回落,其中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对菜蚜有一定的趋避作用,但是效果较差,而甘蓝、番茄4∶1、2∶1的间作处理对甘蓝菜蚜的种群数量抑制效果均较好,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由表3可知,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菜蚜虫口减退率较其他2个比例的间作处理低,减退率最高可达47.7%,而甘蓝、番茄4∶1的间作处理与2∶1的间作处理虫口减退率最高分别达87.3%和88.2%,平均虫口减退率C(2∶1)80.37%>B(4∶1)78.07%>A(6∶1) 16.51%,综上所述,甘蓝与番茄的间作对趋避菜蚜有一定作用。在3月20日到5月4日,3月20日、4月4日、4月19日的虫口减退率C(2∶1)>B(4∶1)>A(6∶1),处理间差异显著;3月25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4日、4月24日、4月29日、5月4日的虫口减退率C(2∶1)>B(4∶1)>A(6∶1),处理B、C差异不显著,处理B与A、处理C与A间差异显著,6∶1的间作处理效果较差,4∶1、2∶1的间作处理均效果良好,且两者间差异不明显,考虑到甘蓝为主栽作物,故4∶1的间作比例更合适。

2.2   甘蓝、番茄不同间作比例对甘蓝生长的影响

由表4可知,各处理间甘蓝株高差异不显著,A(6∶1)17.0cm=B(4∶1)17.0cm>C(2∶1)16.5cm>CK 16.0cm;冠幅差异不显著,B(4∶1)72cm>A(6∶1)70cm>C(2∶1)67cm>CK 65cm;横径各处理间差异显著,B(4∶1)17.6cm>A(6∶1)15.3cm>CK 13.5cm>C(2∶1)12.3cm;纵径处理A与处理B、CK与处理C间差异不显著,处理A、B显著高于CK与处理C,B(4∶1)14cm>A(6∶1)13.6cm>CK 10.2cm>C(2∶1)9.5cm;单球质量处理B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处理A与处理C、CK差异显著,处理C与CK差异不显著,B(4∶1)1233g>A(6∶1)928g>CK885g>C(2∶1)877g。

以上说明,甘蓝、番茄4∶1的间作处理甘蓝商品性最优,植株生长良好,叶球饱满、质量大、品质好;甘蓝、番茄2∶1的间作处理由于与番茄的间作密度大,甘蓝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叶球小,品质较差;甘蓝、番茄6∶1的间作处理由于间作比例较大,对各虫害抑制效果较差,甘蓝叶球虫孔数多,叶球质量不高且品质差。

2.3   经济效益分析


由表5可知,按当年甘蓝价格平均1.6元/kg,番茄价格平均3.6元/kg计算,CK甘蓝单作处理每10㎡收入90.27元,处理A(6∶1)每10㎡收入115.62元,处理B(4∶1)每10㎡收入148.28元, 处理C(2∶1)每10㎡收入127.58元。综上所述,经济效益B(4∶1)>C(2∶1)>A(6∶1)>CK,处理B(4∶1)的经济效益最高。

3   讨论与结论

作物间套作是我国控制病虫害的传统方法之一,它提高了生物多样性指数,具有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保护有益天敌并降低害虫抗药性,如大豆与玉米间作,可以使天敌跟随紧密,从而有利于对大豆蚜的控制;芹菜与辣椒间作,可以防治辣椒上的烟粉虱;柑橘园生草间作,增加了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有利于害虫生态控制。

本试验研究表明,甘蓝与番茄间作对甘蓝主要害虫有趋避作用,这与Ahmad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利用作物间作防治蔬菜害虫,已成为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IPM)策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果表明,甘蓝与番茄的间作模式,对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小菜蛾、菜蚜等都有一定的趋避效果,但是6∶1的间作处理效果较差,4∶1、2∶1的间作处理均效果良好,且差异不明显;同时在对甘蓝生长的影响上,2∶1的间作处理由于间作密度小,甘蓝受番茄的影响大,植株生长不良,6∶1的间作处理由于间作密度较大,甘蓝受虫害影响大,叶球虫孔数多,商品性差,4∶1的间作处理,植株生长良好,叶球饱满、单球质量大、商品性好。

考虑甘蓝为主栽作物,综合各项数据分析,4∶1的间作比例更合适,为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介绍:

刘庆叶,女,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等研究工作

吴旭东,女,通讯作者,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与土壤肥料相关研究工作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0年4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