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深度解读:疫情对农业到底有哪些长远影响?真实案例揭开真相!

本文章为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新型肺炎疫情影响”研究课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影响及对策建议》内容的主报告部分,完整报告还包含蔬菜产业、畜牧水产、粮食作物、农产品和食品、休闲农业和乡村治理等六个专题报告。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而后蔓延至全国。这种病毒的高度传染性给民众带来了紧张情绪,各地乡村纷纷在武汉“封城”之后采取封村、封路等管制措施;同时也导致城市乡镇的药店、超市的口罩、消毒液成了紧俏商品,蔬菜水果也都被一抢而空,供不应求,部分地方还出现断货现象。

随着各省通报数据的不断攀升,长假结束和返工返岗的增加,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对于我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来讲“一年之计在于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疫情已经对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面并不明朗的疫情发展对农业农村会产生哪些长远影响是我们必须提前考虑的。

 一、时间维度,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战” 

2020年突遇新型肺炎疫情,让全国全社会都进入疫情防控状态,给全面小康和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

从时间上来讲,疫情长短仍不可知,至少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农业农村经济对生活在县乡村里的从业者影响更大,经济形势更趋严峻的情况下,“压舱石”作用愈显重要。

以下两个事例直接展示了疫情对生产生活造成的真实影响。

例一:来自内蒙古马铃薯种植购销公司老板的自述

付桢 50岁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购销公司老板

我从事马铃薯种植、销售,也帮本地的农场对接全国各地的货主,协调货源调运,都说农业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会在这次疫情中保持坚挺,但在特殊时期,市场要让步于疫情防控政策,这给我们的仓储、运输、销售客观上造成了很大影响。

从初四起,全国各地一波价格上涨行情,很多货主打来电话要加紧出货,按理说农产品都可以走绿色通道,但现在地市一级防控严,尤其是交通管制上。我从配货站先后调了三次货车,一次是高速出口封闭,司机找不到路下不了高速,一次是无法空车进入仓库所在的工业园区,只有一辆后半夜驶入县域的车成功装了货。

我在本地有许多资源,那辆空车被拦在闸口的时候,我去接应,现场先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打了电话,他说这事开过会了,他管不了,要我去找农牧局,我又给农牧局长打电话,他碍着面子,要现场的工作人员接一下电话,被拒绝了,人家说别管哪个局长打电话,没有防疫工作领导小组开具的通行证一律不放行,除非车上有货才能走绿色通道,车还是被劝返了。

交通管制甚至让我差点没能回城,我是省会的牌号,外地车牌一律不让进,找了一条荒僻小路才回到家。坏消息不断传来,多地的集散市场关闭,假如一直管制到二月,有些地方的新薯都下来了,我们这些仓储薯一来没价格优势,二来天气暖和长芽要坏一批,更容易赔本。

于是我又找了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和商务局局长,他们了解情况后,让我先到商务局开出货许可,注明哪里来的车和司机承担运输任务,再去交通局开绿色通行证,车辆进入时需严格检测司机体温,装载工人需要严格防护,且不与司机发生接触,车辆限时停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装载并出境。

现在的情况就是,各地都封闭管理,有的车能进来出不去,有的车出去了回不来,绿色通道也不管用,我估计全国农业、畜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还是生活必需品,其他行业可能损失更大,希望主管部门能快速制定出行业应对策略,把损失降到最低。

例二:一环扣一环,疫情影响大。

原本:

农民老王把辛苦一年种的玉米谷物卖给了养殖场赵老板拿了一笔钱,赵老板把从老王们那里收来的粮食做成饲料,鸡肉鸡蛋源源不断供给社区超市;超市因为货源充足薄利多销;因为物价平稳,城市上班族李先生一家除去日常开销还有些余钱,去4S店提了辆车;汽车销售小孙因为近期买车的人多,拿了不少提成,晚上下班叫上几个哥们喝酒撸串;烧烤店老板小王看着满屋子顾客喝酒吹牛逼很开心,给王老打了个电话:爸,我这生意可好了,今年赚了不少钱,给你寄点啊?老王说,不用了儿子,咱家粮食都卖了,物价也便宜,钱够花了。

然而疫情来了:

老王辛苦一年种的玉米谷物卖不出去急得要死;养鸡场赵老板因为粮食进不来,蛋鸡饿死一大片;社区超市因为鸡肉鸡蛋供应不上,货源奇缺,只能提高物价;城市上班族李先生发现这段时间物价高涨,为了维持生计,取消了原本的购车计划;汽车销售小孙因为业绩不佳拿不到提成愁眉苦脸。烧烤店老板小王因为没生意房租都要交不上了,给老王打电话,爸啊,你能给我点钱吗?再不交房租就要关门了,老王无奈的说,儿子啊,咱家粮食卖不去出,我也没钱啊。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对在时间长短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交通管控、人员的畏惧情绪都会给农产品运输、农资供应、加工销售带来深远影响。

 二、空间维度,城乡社区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华南海鲜城)位于武汉江汉区,地处闹市,周围商场、超市、学校、银行密布,距离汉口火车站仅600米,无数的旅客从这里南来北往。而武汉市又是华中地区第一大城市,人口超千万,根据百度百科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武汉户籍人口9083490人,流动人口5103048人,2020年1月初,实时人口约1400万。

如此庞大的城市规模,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疫情扩散的温床。高度拥挤的城市,不仅带来交通拥堵、环境喧嚣、居住环境恶化,同时也给各种未知的致命病毒提供了有利的传播途径。


乡村相比起城市,农村人口较为稀疏,空气流通性好,居住密度低,在物理条件上,天生就具有阻断疫情传播的优势。而且,农村粮食蔬菜肉等储备相对较多(和20年前相比,农村各家各户基本上都是粮食产下来就卖了,农民存粮也不多),短时间内可自给自足,相比起城市居民,生活物资充沛,也不容造成焦虑情绪。

新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城乡社区组织在各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作出了积极贡献。城乡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为进一步发挥城乡社区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及时抓住春节“大隔离、大消毒”最佳窗口期,有效遏制了疫情播散和蔓延。

对于城市而言,一般都是市长主抓“菜篮子”,此次疫情出现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治理理念的提升也有很多经验。以往发生灾害时,政府肯定会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大规模宣传,告诉老百姓不要恐慌、物资充足之类。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肯定是一场危机公关,但深圳的反应和动作确实超出以往的常规认识,他们就很快让这场抢菜风波平静了。

那当地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1月29日,深圳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市场监督管理局有一位副局长就说到,在超市出现蔬菜临时断供的情况下,要求农批市场紧急调货,然后深圳302家商超在这段时间每天保证高于平常10倍的供货量。

用10倍的供货量,来“适应市民最近的消费习惯”。这是和市场需求在做心理战,缓解了市民的恐慌情绪就解决了哄抢的局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治理经验。

如果说加强供应能够解决一时之需,对于市长主抓的“菜篮子工程”,加强都市农业发展,促进区域蔬菜供应才是长久之计。对于大中城市以上的都市农业发展会有所重视,都市农业功能之一就是解决重大疫情情况下的本地供应。相信经此一“疫”,菜篮子建设能得到重视和加强,“地产地销”理念也能得到重视。

 三、行业维度,农村三产受损最大 

从宏观经济来看,疫情来袭,最直接的受到冲击,受损影响最大行业包括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短期受益。

从农业相关领域来看,受疫情防控影响,餐饮行业集体休息,背后的供应链全线休息,所有的蔬菜供应、肉蛋奶供应近乎集体停摆。加上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不畅、人力紧缺等,也给蔬菜运输、商超补货带来影响。

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而言,一产经济作物会受到影响,二产是关键,三产会继续被损害。比如,草莓生产正值销售季节,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市民体验采摘的时候,对于草莓户而言不管是进入市场还是采摘销售都是旺季,但是今年很多地方摘下来运不出去,市民都在家里不出门,体验采摘的归零,对草莓行业来讲是极大的挑战。

蔬菜供应受到空前重视,设施蔬菜效益可期;产销模式会倒逼改革。但是对于部分地区的菜农来讲却是另一种情形,比如南方丘陵地区种植蔬菜都是选择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交通自然是穿村过巷才能到达,在疫情的驱使下各村设障封路,有菜也运不出、卖不出,只能自己承担压力。

休闲旅游相关的休闲农场、三产融合园区受到影响,民宿行业损失惨重。经历过了大棚房整治行动,国内的休闲农场本来已经近乎腰斩,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本打算在春节旅游季“回回血”,年前也都投入了大量基础设施,买了游乐设施,做了餐饮住宿的准备,但是疫情一来,全部休闲农业园区、景区、民宿只能严阵以待,戛然而止,中止了对外营业。一切投入只能放在那里了。

还有其他几个方面的判断:

  1. 从对未来消费观念,对大健康的理念更受重视,药食同源、功能食品的需求增加;对野生动物养殖带来一定的影响;


  2. 畜牧养殖行业方面,受交通管制及疫情防控影响,仔苗交易、饲料加工及运输影响较大;


  3. 倒逼餐饮行业对供应基地和供应链的认知会得到改变,对农业生产型企业会有未来的增长点;


  4. 餐饮行业洗牌期间会促进大者恒大,对产品包装、净菜加工、中央厨房、品牌化互惠、无人配餐带来利好;


  5. 流通模式,对突发事件,原有松散乱的供应模式,会受到挑战;销售平台找不到关键时期值得信任的固定供应渠道;


  6. 大动荡之后,会迎来政府的大投入,对民生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县乡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是重点领域;


  7. 受用工因素的影响,对茶叶采收、草莓采摘、樱桃等用工集中的产业影响较大;


  8. 能够通过电商对外销售的产品和区域面临新的机遇;


  9. 短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及民宿行业受损,长期来看,对大自然,乡村环境的向往会更加迫切。

 四、主体维度,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仍需重点关注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地区各部门都在为此全力以赴,按照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周密地做好人员错峰返程和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对于坚持在岗和即将返岗的务工人员,都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为自己为集体做着种种努力。然而现在,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农村也是防疫的重点之一。

“民生为本,就业优先。”找份如意的工作是所有外出务工人员的期盼。

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报告,我国农民工2.88亿人(2018年),农民工平均年龄40.2岁。春节期间这些人绝大多数都会返乡过年,疫情出现,各地交通管控、客运受限,农民工返城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且不说“用工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单纯讲农民个体的收入就是非常受影响的一部分。加之,乡村产业基础薄弱,务工就业难度大,很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工致贫的情况,这给脱贫攻坚和农民增收带来极大挑战。

当前,确诊和疑似病例总数还在攀升,远没有到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三农业界提供一点资料,供大家深入研究探讨。

在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没有谁是旁观者,人人参与、齐心协力,胜利终将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