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斯里兰卡总理宣布国家“破产”
7月9日,抗议者冲进总统府,总理同意辞职
7月10日,斯里兰卡投资促进部长、
农业部部长等多位部长宣布辞职
7月11日,斯总统正式宣布辞职
7月9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数千名抗议者冲进总统官邸,反对 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要求其辞职。
斯里兰卡,一个靠着“锡兰红茶”和旅游文明的南亚小岛,成为新 冠疫情、俄乌战争和气候问题等多重影响下第一个倒下的国家。
除了新冠疫情冲击旅游业导致收入减少、国家财政长期紧张等问题 ,去年发生的化肥农药危机所导致的水稻、蔬菜减产50%,种植成本增加10倍,大片农田抛荒等现象背后,也许藏着 目前危机的伏笔......
01
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农业国家
长期以来,斯里兰卡缺乏工业设施,农业所需的化肥 、杀虫剂、除草剂长期依赖进口。新冠疫情流行、俄乌战争爆发等诸多原因,导致全球化肥价格暴涨,斯里兰卡必须 高价进口化肥,然而外汇储备的逐步枯竭使得国内一度陷入物资短缺、断供、通货膨胀等引起的经济危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21年4月,总统宣布,他决定开始履行在竞选时 说的让斯里兰卡人民都吃上健康食品的承诺,一夜之间禁止所有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进口,全面推行有机农业。
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自豪地喊出口号,要成为“全球首个彻底 抛弃化肥的国家”,在2021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有机农业国家。
斯里兰卡总统表示,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并没有使农业得到质的 提升,并且还产生了由于土壤贫瘠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而导致的减产。相关污染问题还对饮用水质量构成了严重挑 战。
据该国总统媒体部称,2019年斯里兰卡化肥进口金额为2.21亿美元 ,随着石油价格的上涨,估计费用每年将增加3~4亿美元。因此,在此禁令下,斯里兰卡每年能省下约4亿美元的外汇 储备。
然而,但凡有农业常识的人都知道,现代农业离开化肥无异于“自 杀”,这不是节省外汇的问题,而是生死问题。
2020年,斯里兰卡的化学品进口中化肥和农药占比不小,仅次于药 品
02
农用化学品禁令背后的“粮食危机”
农用化学品禁令一经推出就引爆斯里兰卡农民群体的 抗议浪潮。由于禁令,茶农和稻农尤其担心,因为茶叶和稻谷都因缺乏养料、杂草难除、害虫猖獗等原因出现质量和 产量的双重危机。
农用化学品禁令叠加此起彼伏的农民抗议,导致斯里兰卡大片农田 抛荒。更糟糕的是,在禁用化肥以后,政府此前对农民作出提供有机肥进行替代的承诺,却因为斯里兰卡国内有机肥 供给不足而泡汤。据数据显示,斯里兰卡生产的有机堆肥仅能满足国内十分之一的需求。
农业生产秩序严重紊乱,再叠加恶劣天气,2021年斯里兰卡国内蔬 菜、大米产价格持续攀升,反过来又引发大规模骚乱,甚至引发各种负面现象交替加强的恶性循环。
例如2021年10月,斯里兰卡通胀率达到8.3%的47个月高点,其中食 品通胀率为11.7%。到11月,短缺状况又进一步恶化,斯里兰卡多地甚至限售大米,规定每位顾客只能购买5公斤大米 。
11月21日,斯里兰卡撑不住了,农业部表示,为确保粮食安全,将 立即结束对包括除草剂和杀虫剂在内的所有农用化学品的进口禁令,这标志着该国全面有机农业的改革只维持了短短 6个月。
今年5月31日,斯里兰卡政府再次重申,允许农民使用化肥,以确 保粮食安全。农业部部长马欣达·阿马拉维拉宣布,由于水稻、蔬菜减产,政府已告知农民如有必要可恢复使用化肥 ,尽可能增加农作物产量以确保粮食安全。
截止到6月,斯里兰卡每10户家庭中有3户正面临粮食不安全状况, 涉及人口达626万。食品通胀率高达57.4%,整体通胀率为54.6%,斯里兰卡正经历1948年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与粮食危机。
03
化肥禁令失效,中国企业“背锅”
2021年夏季,斯里兰卡通过招标从中国进口9.9万吨 有机肥,以便在10月中旬开始的水稻种植季取代化肥。
然而,中国有机肥即将运抵后,斯里兰卡国家植物检疫局声称:“ 先后在两批自华进口的有机肥料样品中检测到欧文氏菌”。随后,斯里兰卡农业部长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有机肥。
化肥生产公司青岛海大生物集团有限公司认为负责检测的斯里兰卡 国家植物检疫局检测方法和结论不合理,有损中国企业和政府形象。
在争论之余,10月15日,斯里兰卡农业部从立陶宛进口了300吨氯 化钾肥料,声称是“有机肥”分发给农民。
斯里兰卡政府表面禁止使用化肥,改用有机肥,私下却不遗余力偷 用化肥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拒收中国化肥的动机。
一个合理的猜测是:斯里兰卡政府意识到化肥禁令难以为继,且知 道禁令很快会松动瓦解,因此开始找借口拒收此前从中国购买的有机肥,把外汇用于购买性价比更高、肥力更强的化 肥。
最终事件以斯里兰卡政府按合同价格的70%支付费用,青岛海大生 物集团有限公司重新提供一批有机肥,中国驻斯大使馆将斯里兰卡国有商业银行列入黑名单结束。
04
粮食危机,中国“菜篮子、米袋子”如何?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发出警告,人类或将面临 “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多达17亿人正暴露在粮食、能源和金融系统的破坏之下,导致贫困和饥饿问题的恶化。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如果中国 发生粮食危机,将是难以想象的全球灾难。
今年以来,受疫情、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国际粮价大幅度上涨。截止到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接近历史最高位,比去年同期高出20.8%,大豆、玉 米等商品价格上涨了29%和50%,相关分析指出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将持续增加。
反观中国,相关分析指出,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过去十年, 我国粮食总产量已增加了近7000万吨,总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在6.5万吨以上。且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进口量 仅占供应总量的很小一部分,可以说虽受国际因素影响,国内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主粮价格依然保持相对稳定。
朱慧卿作(新华社发)
菜篮子同样也是居民生活必需品,截止5月22日,农业农村部最新 发布表示,我国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稳定。
从生产情况看,蔬菜供应总量充足。当前蔬菜在田面积达到9877.2 万亩,同比增加317.4万亩左右,5月上旬产量超过2200万吨,同比增加150.2万吨,随着主产区露地蔬菜大面积定植 ,上市量将继续增加。6月蔬菜地头价格处于5年同期低位也表明,2022年我国蔬菜生产供应较为充足。
习近平总书记说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悠悠万事,吃饭伟大
仓廪实,天下安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
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 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地球知识局、中国报道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