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抢占全球最大市场!这7个高产、抗病的鲜食玉米品种,已被广泛推广!

2020年全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约2200万亩,其中糯玉米1200万亩,甜玉米800万亩,甜加糯玉米200万亩,2021年种植面积为2269万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鲜食玉米由于营养丰富,种类齐全,因此近几年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以上数据和图片,来源:《鲜食玉米市场现状分析及行业前景预测报告》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特用玉米研究所(以下简称玉米研究所),长期从事甜、糯玉米遗传育种研究以及产业化相关技术研究,是我国开展鲜食玉米研究工作较早的单位之一,对华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

经过30年的研究积累,玉米研究所在甜玉米和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示范应用中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先后育成14个鲜食玉米新品种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其中3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是华南地区最早一批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广甜2号和广糯1号分别获评广东省名牌产品,有10个(次)列入省市农业主导品种。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奖励10余项,创新了“穗甜”、“广甜”、“广糯”等系列鲜食玉米优良品种,良种良法推广25万公顷以上,对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优品种推荐

01广甜糯1号

白色甜加糯玉米品种。中早熟,春植生育期约76~80天。株型半紧凑,根系发达,整齐度好。植株高190.7厘米,穗位59.4厘米,茎粗2.0厘米。雌雄协调,抽雄、吐丝整齐一致。果穗筒形均匀,籽粒白色,结实饱满不秃尖,甜糯籽粒比1:3。口感品质优良,糯性强、甜度高,少渣,适口性好。丰产稳产性好,平均单苞重400克以上,亩产可达1200公斤。

02广甜糯2号

甜加糯玉米品种。中早熟,春植生育期76~80天。株型半紧凑。株高约195厘米,穗位65~68厘米。果穗长筒形,单苞鲜重357克。亩鲜苞产量约1100公斤。丰产稳产性好,抗小斑病。甜糯籽粒1:3,糯粒白色,甜粒淡黄,糯性好,果皮薄,品质优。

03广黑甜糯1803

紫黑甜加糯特色玉米品种。早熟,秋植生育期约70天。株型半紧凑,叶色浓绿,叶中脉显紫色。矮秆型,株高约175厘米,穗位60厘米。果穗筒形,结实饱满,穗长约19.5厘米,穗粗5.0厘米。籽粒紫黑色,富含花青素,穗行数14-166。果穗同时生长甜玉米籽粒和糯玉米籽粒,两者比例1:3,口感浓香,糯中带甜,兼具营养和保健功能。平均单苞鲜重约400克。稳产性好,折合亩产1000公斤以上。抗倒性强,抗病性好,适合不同生态区种植,耐热性较差。

04广糯9号

白色优质纯糯玉米品种。中熟,春植生育期约82天。株型半紧凑,植株壮旺,群体整齐度好。株高205厘米,穗位68~73厘米。茎杆粗壮,茎基部紫色,叶片较宽大,叶色浓绿。雌雄协调,雄花分支较少较长,柔软,粉量大,雌穗花丝红色;雌穗苞叶紧实,有小叶。丰产性突出,单苞重约450克,亩产约1200公斤。糯性强,带甜味,品质优。

05广甜205

优质金银粟超甜玉米。中熟,春植生育期约77-79天,秋植生育期约73-75天。植株高约220厘米,穗位70厘米,茎粗2.0厘米。株型半紧凑。果穗筒形,结实饱满无突尖,穗长19厘米,穗粗5.0厘米,籽粒黄白相间。稳产性好,亩产鲜苞约1100公斤。穗形、粒形均匀,外观色泽光亮,口感爽脆,甜度高,品尝品质优。群体整齐一致,通风透光性好,利于密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耐热性强,适合夏种。

06广甜194

优质金银粟超甜玉米。早熟,春植生育期约72天,秋植约68天。株型半紧凑,植株壮旺,叶片浓绿。矮秆型,株高约175-180厘米,穗位高约55厘米。果穗筒形,带小苞叶,穗长约19-20厘米,穗粗约5.1厘米。结实性好,饱满无凸尖,籽粒黄白相间。单苞鲜重400-430克,单穗净重240-270克。丰产稳产性好,亩产鲜苞1100公斤以上。口感爽脆,甜度高,品尝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良好。

07广甜13号

优质金银粟超甜玉米。早熟,从出苗到采收68-73天,株型半紧凑,植株壮旺,叶片宽大浓绿,幼苗叶鞘青色,有分蘖。超矮秆型,植株高170厘米,穗位55厘米。果穗筒形,穗长19-20厘米,穗粗约5.2厘米。结实性好,饱满无凸尖,籽粒黄白相间。穗行数16-18,平均单苞鲜重约500克。丰产稳产性好,亩产鲜苞可达1200公斤以上。前、中期生长势强,后期保绿度好,雌雄协调,籽粒饱满。口感爽脆,甜度高,品尝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良好。

想进一步了解广州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鲜食玉米品种,可咨询:田耀加(15915845155)。

信息来自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