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选品种,少不了这个名种小白菜!
湘潭矮脚白肉质甜美、粗纤维少、质地细嫩、水分中等、品质优良,食用口感细嫩、脆滑、清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湘潭市人民政府为推进湘潭矮脚白产业的发展,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公共品牌,于2016年起将湘潭矮脚白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计划,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告》(2017年2620号),湘潭矮脚白被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   保护范围


湘潭市所辖响水乡、鹤岭镇、姜畲镇、荷塘乡、射埠镇、杨嘉桥镇、易俗河镇、银田镇、韶山乡共计9个乡镇235个行政村。

2   湘潭矮脚白的历史渊源


湘潭矮脚白种植历史悠久,在明末已有文字记载,是由该地白菜经过历代汰劣选优培育出的农家品种,极具地方特色。湘潭市志(1840-1985年)记载,民国31年(1942年),据湘潭县政府蔬菜栽培调查,当年种植面积57.4 h㎡,产量1 581吨,每1 吨 10~16银元,每年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汉口、长沙、株洲等地。湘潭县志(1840-1988年)卷十五记载,湘潭县九华、和平乡蔬菜基地种植湘潭矮脚白,细嫩、香甜可口,备受消费者喜爱。

1985年,湘潭市政府拨款,在和平乡、九华乡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种植矮脚白。湘潭县志(1988-2006年)第20篇记载,湘潭县为湖南省商品生产基地,是省农业厅无公害生产基地,湘潭矮脚白年种植2 000 h㎡以上。湘潭市志(1985-2005年)第3册记载,湘潭矮脚白为湘潭蔬菜地方良种。

3   湘潭矮脚白产品特点


3.1   品质特征


湘潭矮脚白单株净菜质量0.6~1.0 kg,品相独特,株型直立,植株较矮,叶丛合抱,束腰,叶面外翻。叶柄白色,较短,扁平宽厚;叶近圆形,稍皱,有光泽,浅绿色,心叶黄绿色。根系浅,须根发达。生长快速、早熟,特耐寒、耐抽薹。肉质甜美、粗纤维少、质地细嫩、水分中等、品质优良。食用口感细嫩、脆滑、清甜,可白灼、水煮、清炒。

3.2   营养价值

每100 g湘潭矮脚白含膳食纤维≥1.00 g,钾≥350 mg,钠≥20 mg,锌≥0.50 mg,钙≥30.0 mg,铁≥1.00 mg,维生素C≥15.0 mg,维生素E≥0.10 mg。

4   湘潭矮脚白产地环境


4.1   地形地貌

湘潭市地处湘中丘陵盆地北部,地貌以岗平为主,湘潭矮脚白的种植区大多分布在沿江河地带,地势较为平坦。耕地成土主要是第四纪红色黏壤,板页岩风化物及河流等冲积物,土地比较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发育比较完全,pH值为6.5~7.5,富含有机质,独特的地理土壤环境特别适宜湘潭矮脚白的生长。

4.2   水文情况

湘潭市水系属湘江水系,境内湘江、涟水横贯东西,涓水由南向北,水库塘坝星罗棋布,加之韶山灌渠和水府庙水库等水利灌溉系统,为全市的农业耕作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条件。水源上游环境优越,无工矿区,重金属不超标,富足的微量元素、优良的水质孕育出湘潭矮脚白清甜、细嫩的独特味道。

4.3   气候条件

湘潭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4℃,≥10℃的年活动积温为5 517℃,无霜期长,平均为274 天,年均降雨量1 200~1 450 mm,年日照时数约1 703.2 小时,绝大多数蔬菜均能在此气候条件下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湘潭矮脚白的种植与生产,这是其他地区不可比拟和替代的。

5   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发展及销售情况



都说舌尖上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一直以来,新鲜的矮脚白是湘潭人饭桌上的必备青菜之一。对很多湘潭人来说,一碟小小的矮脚白,是家乡的味道,可解万缕乡愁。中国画坛一代宗师齐白石是湘潭人,少时家贫吃惯了白菜,成名后仍然不可一日无白菜。他曾说:“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以白菜为菜之王,何也?”齐白石所描述的白菜,正是湘潭特有的矮脚白。


按照湘潭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全市全面创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蔬菜要发展为百亿产业,矮脚白生产是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湘潭将强化证后监管,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升品质,制定培育品牌计划,创新成就产业,实现湘潭矮脚白从小菜园走向大基地,小菜篮走向大市场,小生产走向大产业的变革,为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实施湘潭矮脚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带动战略,将有助于发挥区域优势,进一步丰富发展县域经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壮大农业企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17年湘潭矮脚白地理标志保护区包括湘潭市响水乡、鹤岭镇、姜畲镇、荷塘乡、韶山乡等9个乡镇,共235个行政村,总生产面积2 133 h㎡,总产量64 000 吨。

6   栽培要点


6.1   播种育苗


秋冬湘潭矮脚白一般育苗移栽。苗床播种量1.0~1.5 kg/667 ㎡,667  ㎡秧苗可栽大田6 670 ㎡。气温适宜,苗龄一般不超过25~30 天,晚秋和春播苗龄稍长。

6.2   定植

一般株行距33 cm×26 cm,每667 ㎡ 5 000~6 000株。栽植时选择纯苗、壮苗、无病虫害苗。

6.3   田间管理

①肥水管理   湘潭矮脚白根系分布浅,吸收能力差。追肥主要是速效氮肥,以腐熟人粪尿或尿素最好。从定植到采收要追肥4~6次,定植3~4 天开始,每5~7 天追施1次,浓度由淡到浓,逐步提高。

②采收   湘潭矮脚白的采收期因各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消费需要而定。长江流域各地定植后30~40 天可陆续采收,一般每667 ㎡产量1 500~4 000 kg,最高可达5 000 kg。


6.4   病虫害防治

秉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湘潭矮脚白的目的。

病害主要为根肿病、软腐病、霜霉病、菌核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主要为菜青虫、蚜虫、斜纹夜蛾等。

农业防治:种子消毒,选择健康苗移栽。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深耕晒垡。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对于根肿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每667 ㎡撒石灰75~100 kg防治。

物理防治:通过人工捕杀、诱杀(黄板、蓝板、杀虫灯、糖醋液等)、防虫网隔离等防治害虫。

药剂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作者介绍:


李利兰,湖南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411134,

E-mail:laji0219372237@qq.com

谭洁莹,胡桂秋,彭坚,湖南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