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与其他相比,这个品种增收30%左右,深受种植户欢迎!

味道类似香芋的南瓜

亩产高达5600斤的蒜头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针菇

……

这些新品种

有你感兴趣的吗?

跟着小蔬一起来看看吧!

增收30%,50天就能采摘的香芋味南瓜

口感粉甜,味道类似香芋的南瓜,你吃过吗?今年夏天,土生土长的衡阳版小南瓜“香蜜1号”正式上市,“吃瓜群众”有口福了!

图片来源:红网

6月27日,在衡阳市蔬菜研究所的“香蜜1号”新品种筛选试验基地,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南瓜缀满藤蔓,外表呈深绿色花纹,形如橄榄球,看上去很是喜人。

“‘香蜜1号’果型个头偏小,肉质细嫩金黄,价格适中,非常好卖。”菜畦旁,来自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衡阳综合试验站、市蔬菜科技创新专家工作站、市德丰源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工作站的科技人员一边熟练地摘下南瓜新品种,一边向前来采购的种植户介绍。

南瓜也被称为“金瓜”,有着软糯香软的口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材之一。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2018年以来,市蔬菜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市蔬菜科技创新专家工作站的科研工作者充分发挥科研特色优势,加大优质蔬菜新品种的选育、栽培及推广应用,从香蜜南瓜和香芋南瓜中选择优异单株,连续几代自交,定向选育成自交系,再进行选配和配合力测定。

图片来源:红网

经过多年品试、多点区域试验(示范),最终育成了适宜南方种植的南瓜类型新品种“香蜜1号”,现已在南方各地进行生产示范推广,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衡山县鳌头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旷树红,就是最早尝试种植“香蜜1号”南瓜的农户之一。她表示,“香蜜1号”南瓜具有适应性广、抗病、丰产等方面表现优异,从开花到商品瓜始收只需要50天左右,平均亩产量达2560公斤,耐贮藏,既可棚架栽培又可露地种植。与普通的南瓜相比,可增收30%左右,深受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每亩地节本增效1000元,增产幅度达到了26.45%

小蒜头、大产业,多年来,金乡人用行动践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今年4月,金乡县推出最新研发成果——紫皮早熟大蒜新品种“金蒜5号”。金蒜5号”由金乡本土企业——山东省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专家,历时数年培育而成。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这个品种从播种到采收约需223天,蒜薹、蒜头较普通太空蒜早熟5天至10天,其植株长势旺盛,抗病、耐寒、抗早衰能力强。避开套种模式两种作物共生期,实现大蒜机械化收获,每亩地节本增效1000元。示范田“金蒜5号”的鲜蒜蒜头平均亩产高达5600斤,与对照品种常规金乡紫皮相比,增产幅度达到了26.45%。

图片来源:大众日报

山东京信农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金春雨种业总经理韩文静表示,此前,“金蒜5号”在江苏、河南、河北等多个试点地区表现出色,种植户和市场反馈积极热烈。

经销商余江涛先生,在发布现场签约成为“金蒜5号”授权代理商。他说,此前试种“金蒜5号”收效很好,蒜薹亩产量接近1000斤、干蒜亩产量最高可达4400斤。“当地种植户看到我们种的大蒜新品种,纷纷咨询蒜种来源。”余江涛表示,“金蒜5号”市场前景未来可期。

解决“卡脖子”问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金针菇也称冬菇,是我国第五大食用菌栽培品种、第一大工厂化栽培品种,年产量超200万吨。然而我国目前工厂化生产所使用的菌种长期以来一直从日本进口,种源“卡脖子”问题十分突出,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菌种与资源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在金针菇新品种“中菌白金针1号”栽培示范车间采摘成熟的“中菌白金针1号”  图片来源:云南网

近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历时四年选育的“中菌黄金针1号”“中菌黄金针2号”“中菌白金针1号”3个金针菇新品种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食用菌新品种鉴定。

金针菇新品种“中菌白金针1号”产量高、出菇整齐且菌盖厚、商品性状优良  图片来源:云南网

研究所育种团队聚焦金针菇白色品种软绵、塞牙,黄色品种产量低、易开伞、易褐变的瓶颈问题,经初筛、复筛和中间试验及多年多点示范栽培,运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从1296个杂交菌株中选育出产量高、出菇整齐、商品性状优良的金针菇新品种“中菌黄金针1号”“中菌黄金针2号”“中菌白金针1号”。

图片来源:云南网

其中,“中菌黄金针1号”“中菌黄金针2号”子实体为黄白色,盖菌厚、不易开伞,菌柄基部颜色浅,不易褐变。“中菌白金针1号”盖菌厚且内扣、不易开伞,子实体为纯白色,脆度高,不塞牙,氨基酸含量高,香味浓郁,兼具白色金针菇的高产和黄色金针菇的爽脆与风味。

这3个新品种填补了云南省无自主知识产权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品种的空白。

亩产3190.38公斤,创该地历史新高

近日,西南大学试验基地合川农场“缙云薯11号”田间测产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亩产3190.38公斤,创重庆早熟鲜食马铃薯产量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早熟马铃薯品种相较于传统马铃薯生长周期更短,能错峰上市,市场价格高,而且能在低海拔区秋冬茬口种植,尤其是针对重庆等耕地资源条件有限的地区能提升复种指数,在扩充粮食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重庆特殊的气候条件,晚疫病常发,加之早春和秋冬低光照等因素限制马铃薯生长发育,引进的早熟品种由于适应差,限制了早熟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针对重庆市生态条件下的早熟马铃薯生产需求,学院薯类团队系统展开了马铃薯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通过杂交聚合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利用重庆不同海拔生态的穿梭育种体系,选育了重庆市首个自主选育的早熟鲜食马铃薯新品种“缙云薯11号”。

图片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重庆市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马铃薯育种岗位专家刘勋表示,早春、秋冬市场对早熟马铃薯需求大,其价格是晚熟马铃薯的2~3倍,因此“缙云薯11号”的优势明显。

图片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缙云薯11号”具有薯型好、商品率高、口感好等特点,兼具高产、早熟、耐阴、抗病等特性。实现了弱光下的高光效、营养高效利用以及早熟和抗病性状的聚合,同时又能避开高温多雨季节,无需增施农药化肥,错峰上市,主要是针对山区中高海拔生态区的中晚熟品种,6月中旬到7月下旬集中上市,经济价值较高。它能增加单产,进一步提升土地复种指数,扩充粮食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云南日报、农村大众报、大众日报

重庆日报、红网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