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年多种一茬,菜价从每公斤10元涨到40元,原来是用了这种苗...

一茬变两茬...

种菜不“挪窝”...

首种成功,亩产过万...

这个“姜教授”真不简单!

一茬变两茬,种姜更赚钱!

春日,阴雨时常。

湖南省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莫志军,一把雨伞,双脚泥水,在江永县多地奔波。莫志军说,他计划用两个月时间,在当地建成生姜组培实验室,为姜农提供新的增收方案。

图片来源:同心潇湘

江永香姜是当地特色农产品,名声在外,每年4月种植,生长期210天左右,一年只能种一茬。一般年份,亩产生姜350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6至10元。

3年前,江永的姜农向莫志军反映,生姜的生长时间长,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他们种的姜收获时,正值全国各地的生姜大量上市,价格波动较大,希望他帮帮他们。

“能不能让一茬姜变两茬,甚至多茬,帮助姜农增收?”

莫志军清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第一茬生姜收获后,能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姜苗,以及大田的科学管理方案。莫志军顺着这条思路,一头扎进实验室。

面对多次失败,莫志军锲而不舍推倒重来,终于有了突破:在生姜组培实验室培育姜苗,不受季节、气候等条件约束,可以准时向农民提供种植二茬姜的姜苗;实施总结出来的优化种植方式、加强水肥管理等技术,二茬姜的成活率达98%以上,实现高产。

图片来源:同心潇湘

有了二茬姜的姜苗,增产增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们建议村民4月份种植生姜组培大苗,到5至6月份收获,销售嫩姜;然后,再种一茬组培姜苗,可以选择产出嫩姜或老姜。”莫志军说,一茬嫩姜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售价每公斤16至40元。

虎爪姜种植不用年年“挪窝”了!

其实,在“解救”江永香姜之前,莫志军还做过一件“大事”!那就是——创新提出“永州双牌虎爪姜脱毒、快繁技术研究”课题并立项,经过多年攻关,获得喜人突破。

双牌虎爪姜是双牌县大山里的特色品种,已有千年的种植历史,因姜形似虎爪,肥圆饱满,食之肉质脆嫩、无渣多汁,得名“虎爪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虎爪姜采用“刀耕火种”和“林姜轮作”的原始方式种植,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如果连续种植会出现大面积烂根等,几近绝收。至少要5年后,才能在同一块土地复种。

崔家村支书李昌智介绍,双牌虎爪姜供不应求,但种姜受到土地制约,影响了产业发展。

图片来源:红网

偶然一次,莫志军到崔家村开展科技培训。课堂交流时,村民陈佳荣鼓起勇气说:“莫教授,我们上一年种植虎爪姜后,第二年又要找新的土地种植,你能不能想办法改变这一状况?”

声音不大,却直抵莫志军的内心,他当即回答:“我努力试试!”

承诺如山!莫志军开始艰难探索,他在当地流转一块上一年种过虎爪姜的地做试验。从3月种姜下地开始,他每天取土化验,想从土壤变化中寻找原因。但他发现,土壤各种元素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

问题出在哪?通过大量数据比对、分析,并回溯虎爪姜种植过程,莫志军发现问题可能不是出在土壤里,而是虎爪姜本身。他当即调整研究方向,从虎爪姜本身找原因,开展新一轮攻关。

经多轮监测、试验,莫志军发现,当地用上一年收获的虎爪姜催芽后种植,在贮藏及催芽过程中都会感染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多种病毒病菌,加上种过虎爪姜的地里已含有生姜病毒病菌,新一批姜种下后极易诱发姜瘟等病害,造成姜烂根死苗、减产、绝收。如果种姜无毒无菌、抵抗力强,就不会受到土壤中病毒病菌的侵染。

长期困扰村民的问题根源找到了!莫志军决定从姜块中提取细胞,培育脱毒种姜。

图片来源:红网

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莫志军,从虎爪姜的不同部位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可能未感染病毒病菌的部分。他废寝忘食地重复这一枯燥的工作,眼睛时常干涩疼痛,他洗一把脸、滴上护眼液,又接着干。

经过半年多努力,莫志军发现双牌虎爪姜的生长点未感染病毒病菌。

生长点在姜的顶端,质地脆嫩,大多不到一个针头大小,提取细胞不易。莫志军在幼年时因发生意外失去右手食指,这增加了他操作的难度。但他霸蛮给自己定下每天要完成的任务,经常工作到次日凌晨,终于获取上万个生长点细胞。

双牌虎爪姜生长点细胞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培养基,如何有效培育……莫志军反复试验,不断从失败中查找原因,攻克难关。终于,他成功地把一个个微小的虎爪姜生长点细胞,培育成众多脱毒种姜。

图片来源:红网

这时,却没有村民愿意冒风险种植脱毒虎爪姜。莫志军找到崔家村村民陈顺荣,立下“军令状”:“没有收成,我全赔!”

陈顺荣心怀忐忑地在上一年种过虎爪姜的地里,种下脱毒虎爪姜。他发现,脱毒虎爪姜抗病性强,易生长、好管理、产量高,品质更好。

2021年10月30日,永州市科技局组织专家在陈顺荣的试种地里取样、称重、核算,结果亩产3773.82公斤,且没有发现生姜病害。项目通过验收!目前,脱毒双牌虎爪姜已推广至湖南、广东多地。

同年,莫志军还为《一种原原种姜的高产高效栽培方法》申请了专利。通过将姜苗移栽至育秧基质中,培育得到原原种姜苗,再将原原种姜苗移栽到大田中,即可培养得到原原种姜。该发明的栽培方法科学合理,能够使双牌虎爪姜原原种姜的亩产量达到2600kg 以上,平均单株虎爪姜原原种姜达到 240g 以上。

引良种推良法,“姜教授”解难题!

莫志军热衷与农民交朋友,为大家解决生产中的困难和难题,主动引良种、推良法,帮助农民增收。因此,他也被大家称为“姜教授”。

2023年,莫志军与永州市科技特派员罗欣在一次交流中了解到姜黄。姜黄为药食两用植物,提取的姜黄素有一定的抗炎和抗癌特性,有“植物黄金”的美誉。《本草纲目》介绍,姜黄可以抗肝损伤、降压降⾎脂,药用价值极大。

彼时贵州正好有一家姜黄素加工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姜黄作原料。莫志军、罗欣自掏腰包前去考察,认为永州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合种植姜黄,便从贵州引进姜黄。

图片来源:湖南日报

莫志军、罗欣联系蓝山县舜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成章军试种。

成章军基于对莫志军的信任,他答应下来。

2023年11月16日,专家组采用5点随机选取样方法在姜黄种植基地测产,显示平均亩产3582公斤。按照姜黄素加工企业给予的最低收购价,亩均纯收入近万元。姜黄在永州首次种植,即获成功。

这些年,不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慕名找到莫志军求助,莫志军不计报酬、不讲价钱,全力帮助。

图片来源:湖南日报

农村,呼唤更多的“莫志军”!

农村,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有待不断开掘的“富矿”。

我国正从小农经济步入现代农业,在广大农村有着众多的难题等待科研人员去攻克。特别是当下,农村已进入乡村振兴关键时期,农产品创品牌、优品质、增效益,农业数字化、智能化等等,有着层出不尽的“课题”等待科研人员去研究。农业科研人员只要能像“莫志军”们一样,走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墙大院,走进田间地头,呼吸泥土的芳香,倾听农民的呼声,了解农村的诉求,以此作为科研的方向,锲而不舍,奋力攻关,自然会有所收获。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红网、湖南日报、双牌发布、华声在线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