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增收可达4800元,这样套种蔬菜,经济效益显著!

枣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安徽省是我国南方五大枣产区之一,在全国枣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安徽省内部分地区,枣树栽培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然而,在枣树基地建设过程中,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如幼龄果园的空间闲置问题。枣园建设中,为了保证上层空间的通风和光照充足,枣树株行距一般在3 m以上,但幼龄树体较小,枝干未伸展,会空余出很大面积。这些行间空地长期闲置易长草,且容易孳生病虫害,若频繁除草又会大大增加人工成本。因此,将这些空间利用起来,发展复合种植模式,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枣园的前期收入。

多年多种套种试验发现,在枣树下种植小型南瓜是不错的选择。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双子叶蔓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及抗旱能力极强。小型南瓜以外观小巧玲珑、色彩缤纷、品质好、风味独特而著称,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栽培方面,小型南瓜具有茎蔓短、开花早、耐低温及生长周期短的特点,且近地生长,所以对枣树影响很小。同时,南瓜是短日照作物,抗性强,也基本不受枣树的影响,能在林间正常生长。因此,结合皖北地区多年枣园套种小型南瓜的生产示范具体实践,将种植模式、配套技术和种植效益总结如下。

1   南瓜栽培管理

1.1   茬口安排      

枣树为落叶果树,4月初开始发新芽,9月中上旬开始收获,一般种植行距在3 m左右。因此,与枣树套种的作物要具有生长周期合适、体量小、抗性强及收益高等特点。小型南瓜在3月中上旬即可育苗,生长期90天左右,6月底前可收获完毕。期间不影响枣树的正常生长。

1.2   栽培条件      

南瓜在枣树行间露地栽培,行距最好3 m以上。选择疏松、盐分含量低于0.3%、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近3年内没有种植过葫芦科作物,避免病虫害累积。

1.3   品种选择及育苗      

南瓜于林间露地栽培,应选择早熟、耐低温、开花早、生长周期短、茎蔓短的品种,如贝贝南瓜、奶油南瓜、嫩南瓜等。于3月上中旬育苗,4月上旬定植,根据当地天气情况,适时加盖小拱棚保温。

1.4   育苗      

播前晒种2天,播前先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多次,然后用50~60℃温水浸泡,不停搅拌,冷却后继续浸泡5 h。最后沥干水分,用湿毛巾包好,控制环境温度在25℃左右,待80%种子露白后播种。

1.5   苗期管理      

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基质可按草炭∶珍珠岩∶蛭石=8∶1∶1的比例进行配制,使用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营养土消毒。装入穴盘后压实,离口2 cm左右。提前1~2天对穴盘浇水,使基质土湿透。每穴播1粒发芽种子,开口朝下,覆土1.5 cm厚。播种后用透明膜覆盖穴盘,待幼苗破土后及时揭去。早春时期气温低,应在大棚内育苗。白天温度控制在22~25℃、夜温控制在13~15℃。注意基质宁干勿湿;保持充分光照,避免徒长。苗期注意避免蜗牛咬食嫩茎,可在穴盘周围架20~40目防虫网,或用30%聚醛·甲奈威粉剂250~500 g与细土15~20 kg混合均匀,制作成消毒土,均匀撒施在穴盘周围,并保持穴盘周围干燥。

1.6   整地      

定植前1个月左右整地起垄。南瓜生育期需肥量大,营养不足会造成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因此,整地时应重施基肥,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667 ㎡施1 000~1 500 kg、三元复合肥70 kg。土壤深翻25~30 cm,再耙细整平,然后在枣树两行中间作窄垄,宽约30 cm,高约20 cm。条件允许的话,垄两侧用1.2 m宽的黑色地膜或防草布覆盖。

1.7   定植      

选择健壮幼苗,3叶1心、苗龄30天左右时移栽。选择温度适宜的清晨进行。于垄上挖定植穴,株距50 cm,每穴定植1株,幼苗带土定植,保证定植后叶片略高于垄面,最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如遇降温天气,及时在垄上覆透明膜,并搭建小拱棚,保持棚内温度在25℃左右,夜间不低于15℃。

1.8   田间管理      

前期控制肥水,避免偏施氮肥造成徒长。缓苗后追1次促苗肥。坐瓜后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喷施叶面肥。南瓜喜湿润但不耐涝,浇水以滴灌为主,避免长期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

采取双蔓种植模式,于4片叶时进行摘心,选择2条长势相近的健壮侧蔓,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其余分杈全部及时摘除,此后每隔0.5 m压蔓1次。以自然授粉为主,如遇连续阴雨天,辅助人工授粉。根据品种特性,每株留瓜2~6个,缩果、病果要及时摘除清理,避免孳生病虫害。每蔓成功坐果1~3个后,及时断头,注意控制蔓长。

1.9   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多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种前深耕晒垡,采用健康种子和种苗,及时清洁田园,避免孳生病菌和虫卵。在植株上方20~50 cm处依次吊挂30 cm×20 cm的黄板和蓝板,每张间隔8~10 m,每667 ㎡使用20~30张。粘虫板最好朝向各个方向,当粘满虫体时及时更换。

化学防治方法

病毒病: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20%吗胍·乙酸铜5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83增抗剂1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      

白粉病:25%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喷雾预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 ~5 000倍液、80%硫磺(成标)水分散粒剂5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霜霉病: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 500~5 000倍液喷雾防治。      

黄守瓜:40%氰戊菊酯水剂8 000倍液、2%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 000~3 000倍液灌根防治。      

蓟马:5%虱螨脲悬浮剂1 5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1 500 倍液,均匀喷雾在蓟马活动部位,重点喷洒幼嫩组织如花、幼果、顶尖及嫩梢等。

1.10   采收      

根据品种嫩食或面食的特性,选择采收时间。一般授粉后15天左右即可采收嫩瓜,30~50天采收老瓜,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采收时,沿果柄与茎蔓连接处剪下,有利于贮存。轻拿轻放,采收后放在阴凉处贮藏供随时上市。

2   枣树栽培管理

一般秋末即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深翻扩穴,从树冠外围的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保持树冠滴水线外侧30 cm以内的树盘下土壤疏松、基本无草。中耕深度10~15 cm,铲除深根性、高秆及恶性杂草,保留浅根性矮秆杂草,结合绿肥、杂草或堆肥、渣肥等有机物的施用适时进行。

3   套种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此种套种模式下,南瓜平摊了地租等基础成本,降低了枣园的除草等成本,同时每667 ㎡增产南瓜约800 kg,每1 kg市场价5~6元,相比不套种,单位面积总纯利润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2   生态效益      

枣园套种小型南瓜充分利用了光照和水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林农结合,优势互补,改善了枣园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长久发展。      

本套种模式已在安徽省内多个地区进行了示范,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特别是幼龄果园,枣树枝干体量小,还未能大量坐果,空余土地荒废,会孳生杂草和病虫害,影响枣树生长。选择在枣树行间套种小型南瓜,可合理充分利用土地,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尽早收回成本。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都能产生有益影响。

欢迎各位读者投稿《长江蔬菜》期刊

投稿邮箱:1733172762@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4年1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