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个首创!推广面积、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这80余个白菜品种,28个省份正在种!

她和她的团队

培育80多个春夏秋播配套新品种

不仅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空白

每年推广面积还达到330000h㎡以上

30多年来,打造出了一个“白菜王国”

大的、小的、粗的、细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或许你很难想象,单单是一个白菜育种,就有80多个“兄弟姐妹”,有的抗病,有的高产,有的好看,有的好吃,有的高营养,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从1987年至今30多年的时间,张凤兰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培育出一个多彩绚丽的“白菜王国”。“小型白菜、娃娃菜、苗用白菜(快菜)、黄心白菜、桔红心白菜、紫色白菜、秋播大白菜、耐抽薹春大白菜、耐热夏大白菜……差不多每年都有一两个‘新生’来报道,缔造了非常热闹的白菜品种家族。”

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大白菜育种课题组的第三代“掌门”,张凤兰对眼前的这些个“孩子”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30天成为30多年,节省种子成本600多万

张凤兰家在山东农村,23岁时从扬州大学硕士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白菜课题组实习。1987年7月,领导安排刚入职的员工去不同课题组进行1个月的轮岗,再决定工作岗位。

8月初正好是大白菜播种工作热火朝天的时候,张凤兰便被安排去大白菜育种课题组帮忙。“1个月的时间还没到,课题组的徐老师就让我直接留下来,原本30天的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张凤兰说道。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后来,单位有去日本进修的机会,张凤兰便去了,还去了两次。整整五年,她婉拒了导师的挽留,携子回国,站在了国内大白菜育种的最前沿。

说起大白菜,算得上是中国人菜篮子里的“当家菜”,栽培面积和消费量在全国各类蔬菜里都排第一。

然而,看似普通的大白菜也面临着种质改良、新品种开发等一系列问题,要育出好种子,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在市场浪潮冲击下,国内不少科研单位都转入商业性育种。“虽然国内出现了不少私营种子公司,但他们都是完全瞄准市场的,带有探索性的研究和优异种质材料的创新耗时长、投入大,不能马上见效益,只能是我们做。”张凤兰说,搞蔬菜育种靠的是积累经验,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要有长效性和前瞻性。

2001年前后,日本杂交小白菜品种“华冠”等打入中国市场,凭借漂亮的外观和突出的品质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但种子的价格是国内常规种的近30倍。

这时张凤兰课题组把自己培育的具备同类优势的杂交小白菜品种推向市场,每公斤售价只是日本品种价格的1/3,仅2006年就卖了10万斤,农民直接节省600万元的购种成本。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该品种“京冠1号”为夏、秋播一代杂种,束腰性好,外型美观,株型较直立,长势快,品质脆嫩,较耐热,抗病,抗抽蔓性较强,在福建、广东可以越冬栽培;始收期30天左右,可延续采收20天,株高21厘米,开展度30厘米,叶色油绿,叶面平;叶柄绿且宽厚,柄宽5.5厘米,厚1.4厘米,单株重0.26公斤,亩产2500公斤左右。

京冠1号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

经在北京、福建、广东等多地试验证明,该品种比“华冠”平均增产7%,高抗病毒病、霜霉病,病情指数分别为9.7、12.3,而“京冠”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3.7、15.7。

此外,张凤兰课题组针对市场需求,还培育出多个优质、抗病、丰产、抗逆性强的系列配套小白菜品种,各具特色。

配套小白菜品种特征特性

改良奶白

是国内最早育成的特色矮脚奶白类型的杂交品种,在广东、福建等省已累计推广超5000余亩。 

植株生长势较旺,株型较矮,较开展,株高13.7 cm,开展度24cm ; 叶色浓绿有光泽,叶形卵圆,叶面皱,叶柄宽3.8 cm,厚1.2 cm。

品质佳,口感绵软,纤维素少,味微甜,维生素C含量206.9 mg/kg,可溶性糖含量0.98%;耐热,抗病毒病、黑斑病和黑腐病,苗期接种鉴定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9.17、23.46、0.69。

抗抽薹性中等;外型美观,商品性好,播种后35~40 d可以采收,平均单株质量0.12 kg平均产量30 t/h㎡,适于夏、秋播种,南北方兼用。

京绿7号

具有晚抽薹,低温下生长迅速、丰产等特点,抗病毒病、高抗黑腐病,适宜北方冬春保护地栽培,已累计推广超2万亩。     

京绿2号

具有耐热、耐湿、耐寒,高抗病毒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适应性强,丰稳产、品质好等特性,适宜北方夏秋栽培。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已累计推广超3.7 万余亩。     

京冠

品种株型美观,具有束腰、叶柄肥厚、丰产、较耐热、品质好、高抗病毒病和黑腐病、抗霜霉病和黑斑病等特点,在北京、河北、福建、广东等省市已累计推广4.5万余亩,适合全国各地栽培,特别适宜北方秋季和南方越冬栽培。

04N9

是夏秋兼用的小白菜杂交品种,具有株型美观、束腰、叶色翠绿、叶柄绿且宽厚、商品性和风味品质好等特点,而且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和黑斑病,耐热、耐湿。已推广到北京、河北、广东等省市。

花粉过敏的育种家,创经济效益超2亿元

30多个春秋,张凤兰和她的团队培育出了80余个春夏秋播配套、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新品种,解决了长期缺乏冬春和夏季栽培专用品种的难题,实现了大白菜周年生产和均衡供应,多个品种成为大白菜主产区的主栽品种。

其中,北京新3号,京秋3号等品种推广到全国28个省,累计推广7000余万亩,品种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品种推广面积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第一。

要问起她印象最深刻的品种,当属北京新3号。

图片来源:农财网种业宝典

张凤兰介绍,北京新3号是我国第一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大白菜品种,属中晚熟一代杂种,生长期80d,叶色较深,叶面稍皱,叶球中桩叠抱,结球紧实,球高 33cm,球宽19.3cm,球形指数17,单株净莱重4kg左右,667㎡产净莱7500~8000kg,净莱率81%。

该品种抗病性强,抗病毒病、霜霉病,耐黑斑病、软腐病,耐贮运,品质好。已经成为北京、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栽大白菜品种,更是满足大白菜北菜南运需求的品种,“九五”期间累计推广5.3万h㎡以上,创经济效益2亿元。

可以说,张凤兰的科研奋斗史,就是我国大白菜育种的演变史。

每年大白菜授粉的那两个月,张凤兰是又喜又愁。喜的是授粉带来的科研进展喜人,愁的是授粉带来的过敏实在难受。“过敏的时候会有非常严重的鼻炎,眼睛也会很痒并流眼泪。吃药和做一点防护能稍微缓解一点,但是本质上无法根除。”张凤兰说。

因为过敏,在日本时导师曾劝她换一个作物进行研究,但她没有同意,仍然坚定地选择了大白菜。

图片来源:中国蔬菜协会

坚定的选择让张凤兰在大白菜育种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和她的团队先后培育出多个白菜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填补空白。比如:

首创直筒球型秋白菜品种

首次育出直筒叠抱、上下等粗的白菜品种京秋3号、京秋4号,已成为秋白菜育种的标杆品种,连续4年被农业部认定为主导品种。首创的直筒球型的秋白菜品种非常便于码菜、包装与搬运,不易脱帮和腐烂,大大降低了白菜在运输中的损耗率,而且抗5种主要病害,复合抗性突出。

患根肿病的白菜(左)与“CR京秋新3号”品种白菜(右)

“CR京秋新3号”是国内第一个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抗根肿病秋大白菜品种,田间表现抗病性突出。在大白菜主产区河北唐山市玉田县大规模生产现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解决了根肿病频发制约大白菜生产的问题,将成为秋白菜根肿病高发区更新换代的大白菜品种。

目前,京秋3号、京秋4号、“CR京秋新3号”的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893.6万亩,已成为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秋大白菜品种,市场占比达到51%,在根肿病和复合抗性方面实现突破,满足了规模化生产基地对优质、高产、多抗、耐贮运品种的需求,巩固了我国秋大白菜育种的国际领先优势。

打破耐抽薹品种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

过去北方春播、高山夏播和南方越冬栽培的国内品种容易“未熟抽薹”,因此耐抽薹品种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蔬菜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培育的春播晚抽薹品种“京春黄”和高抗根肿病品种“京春CR3”,已成为我国高原和高山春夏播大白菜主产区成长最快的品种,逐步替代韩日进口品种,实现了高端品种的“本土化”。

填补国内娃娃菜品种空白

2004年起,蔬菜中心主攻娃娃菜的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京春娃2号”,在白菜主产区云南、甘肃、河北张家口、承德及廊坊、唐山、湖北荆门、河南、山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国内播种面积最大的娃娃菜品种。

唐山娃娃菜种植户展示“京春娃2号”品种

京春娃2号比国外品种早熟5-7天,种植密度比国外品种高25%,亩收入增长30%。在白菜主产区唐山市曹妃甸区,专家组经过现场观摩品鉴,一致认为该品种极早熟、耐抽薹、抗病、优质、耐密植,农民增收显著,满足了高端市场对多样化优质产品的需求。


据统计,京春娃2号品种累计推广500余万亩,占娃娃菜种子市场份额32%,成为娃娃菜国产第一大品牌。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满足高端市场及产品多样化对品种的需求。“娃娃菜品种的国产化,让我们掌握了主动权,同时使农民用种成本下降10倍,农民和消费者都是受益者。”张凤兰说。

经过白菜育种专家的不懈努力,国产大白菜品种也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由蔬菜中心培育的品种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等7个国家,年出口种子2万余斤,打开“一带一路”的国际市场,提升了国产品种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快菜市场兴起

为满足市场需求,“京研快菜”系列品种应运而生,引领了苗用白菜的发展方向。“京研快菜”和“京研快菜2号”为叶片深亮绿,耐高温耐雨水,适宜夏秋季栽培,已成为深亮绿白帮苗用白菜第一大品种。京研快菜4号为国内首个适于冬春栽培的快菜品种,耐低温耐抽薹。

三个品种搭配实现苗用大白菜周年栽培,解决了苗用白菜长期缺乏冬春和夏季栽培专用品种的难题。目前,京研快菜、京研快菜2号、4号的累计推广面积达1783.7万亩,占全国同类品种市场份额超41%。

国际市场是未来发力的方向

“白菜原产于中国,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1875年后才传到日本、韩国。”张凤兰指出,白菜传到日韩才100多年,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时,已经在育种技术上领先了我们。

从杂交种看,日本是1955年育成的,中国是1973年才有杂交品种问世,晚了近20年的时间;从周年供应看,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实现周年供应,较日韩晚了30多年。

张凤兰表示,过去是存在差距,但近些年,随着我国育种单位和企业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的大白菜产业已经逐渐赶超。

“现在,中国在大白菜基因组、基因编辑、分子育种等基础研究方面都是国际领先的。品种方面,日韩的品种类型单一,我国白菜的品种类型更为丰富,主要源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消费习惯差异大,大白菜的品种类型也更多元化。”

图片来源: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追赶效果明显,但短板仍存。

“在种子出口这一方面,还没发挥出我们的优势,国际市场是未来努力的方向。”张凤兰表示,种业“走出去”需要大环境、大平台的支撑,一个作物或者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走出去”是很困难的,一是影响力小,二是难度更大,需要上下一致、戮力同心,目标才会更好的实现。

张凤兰指出,市场需求在不断转变,今后白菜产业需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高品质,白菜品种基本上能满足量的需求,但品质上、口感上还需要持续开展高品质育种,做出高端差异化的产品,带动白菜价格得到提升,可以提高农民种植收益。

二是开发白菜的加工品,白菜是一次性收获的作物,经常会出现集中上市的情况,市场消化压力会陡然增大,如果能做一些加工产品,一方面消化集中上市压力,一方面还能提高产业附加值。

未来,期待在张凤兰等大批育种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大白菜种业能得到持续发展,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于农财网种业宝典、北京农业农村

光明日报、中国蔬菜协会、科技日报

中国知网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