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颗菜37.95公斤,亩产13475.3公斤,刷新记录!种菜想高产,没点技术真不行!

单株菜重37.95公斤!

  截至目前!

这个纪录仍未被打破!

这颗神奇的“大王”蔬菜

究竟是怎么种出来的?

01、“姜王”揭秘年赚40万的“高科技”

“初春种,霜降收”。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已经到来,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的姜农们正在忙着“出姜”。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靠山吃山,因地制宜。莱芜种植生姜历史悠久,大王庄镇则是莱芜生姜种植核心区域,生姜广泛种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大王庄镇常年生姜种植面积接近4万亩,年产量15余万吨,生姜产品个大、肉质细嫩、辛香味浓烈、纤维少、耐储存、耐运输,素有“大王生姜、生姜大王”的美誉。

在大王庄镇下崮村,高玉波可是村里的明星人物,他是大王庄镇蝉联过五届生姜大王比赛冠军的“姜王”。在2021年大王庄镇第八届“万兴杯”生姜大王比赛,高玉波以生姜单芽5.8公斤、生姜单株37.95公斤、生姜单产亩产13475.3公斤的好成绩分别获得三项大满贯。

“姜大王”以体格“称王”。高玉波培育出的“姜大王”长约9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50厘米。这株“庞然大物”远远将其他“竞争姜”甩在了身后,截至目前,这个纪录仍未被打破。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谈及将大姜培育成“姜大王”到底有啥秘籍时,有着31年种姜经验的高玉波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哪有什么秘籍,就是打心底喜欢这一行,愿意去学习钻研罢了。”

高玉波表示,过去都是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土法子种姜,大姜产量低、质量也不高,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是科技种田。

“镇上开设了生姜技术培训班,村民都学习了很多新的种姜知识。”高玉波表示,为了提高大姜的产量,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他平时农闲时就爱去书店学习相关知识,经常一看就是一整天。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光有理论知识不行,还得运用到实践当中。回到家的高玉波就开始在自家田间地头上进行实践,“怎么施肥?如何解决病虫害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地温、增加产量?”这些都是他每天在思考的问题。同时,高玉波还愿意和其它姜农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相互学习。慢慢地,高玉波总结出来了一套自己的种姜妙招。

“生姜属于热带雨林植物,所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非常关键。它喜光,但又怕光;它喜水,但也怕水;所以说掌握好水和光照的度非常重要。”为了更好地提高生姜产量,高玉波给自己的姜田安装了“地膜”“小拱棚”和“高架网”。“地膜”可以提高地温,让生姜在适宜的温度生长,“小拱棚”可以保持土壤水分,“高架网”则能给生姜遮阳。从水、肥、温度到光照,高玉波按照科学的方法悉心呵护着“姜宝宝”慢慢长大。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高玉波家一共种了12余亩生姜,每亩地产量在8000-9000斤,市场价格在6元-8元之间。“虽然姜价并不高,但我种得多,效益还是比较可观的,每年为家庭增收近40来万元。”高玉波腼腆地笑着说。

在大王镇,像高玉波一样的种植能手还有很多,当地还有不少人戏称“种上一亩姜,给个乡长都不当”。快和小蔬一起来看看这些高效的种植技术吧!

02、增产近40%!这一招圈粉无数!

“今年的生姜比你们的每亩多收3000多斤。”每年11月份左右,生姜都已经刨完入了窖,而在大王庄镇下崮村吕丰岭种姜的大棚里,生姜却还是一片青葱。能比别人每亩多产3000斤,他表示:诀窍就是生姜秋延迟技术。

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在种植技术上,莱芜姜农们严格遵循《生姜生产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集成创新生姜双膜一网、早春设施栽培、绿色防控、土壤熏蒸消毒、光营养综合调控、秋延迟、大型姜窖储存保鲜等安全、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积极示范推广生姜绿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

吕丰岭口中的“诀窍”就是抓住关键节点,于霜降前采取扣棚晚收的生姜“秋延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确保丰产丰收。据2014年测产数据,生姜实行秋延迟增产技术成效显著,每晚收一天增产70-120斤,晚收20天每亩即可增产1000-2000斤,平均增产20%以上。

生姜秋延迟增产技术,具体需要掌握以下三要点:

掌握好扣棚时期。常规栽培的生姜,一般于初霜前后收获。采取扣棚秋延迟晚收的生姜,必须在初霜前完成扣棚,以防下霜后地上部茎叶发生霜害。每年的初霜时间不同,大家一定要注意气象部门于9月底10月初发布的初霜预告。

追施速效化肥。9月上中旬,地上茎叶的生长基本稳定,地下根茎进入迅速膨大期。为满足秋延迟栽培生姜的后期养分供应,此期可随浇水冲施部分速效化肥,一般亩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钾25~50千克。同时,根外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混合液,隔5-7天喷第二次,以延长功能叶的寿命,防止衰老。注意此期不可偏施氮肥,以防地上茎叶徒长影响地下根茎膨大。

适时培土。生姜根茎的膨大需要有黑暗、湿润而且疏松的土壤环境,进行秋延迟的生姜在后期随着姜块的膨大,必须再进行至少一次培土,以防随着地下姜块的不断膨大,后期姜块的顶端大面积裸露在外,见光后致使姜头变绿,变圆而且短,抑制姜块的生长,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造成生姜商品性差。所以秋延迟生姜在生长后期,一般于9月上中旬,可结合追肥,至少增加一次培土,之后看生姜长势情况,随时进行补培。

据2020年测产数据,应用生姜“秋延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最高亩产达到了10861.91公斤,平均亩产7646.12公斤。其中大王庄镇下崮村泰丰公司基地亩增1881.12公斤,增产37.29%!

03、“喝中药”长大的生姜,继续增产!

除了应用生姜“秋延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莱芜还有一片特别的姜田——这里全是“喝中药”长大的生姜。

图片来源:闪电农事

济南市农业农村局正处级领导干部李承永表示:“2022年,我们做了一个中草药防治生姜病害的试验,亩产是4218.78公斤;没有做过处理的,亩产3638.34公斤。相比起来,亩产增幅在15.95%以上。这个结果不错!”

丰产的背后,得益于保良种促丰收的绿色种植方式。据悉,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是中国北方生姜发源地,这里的特色鲜姜拥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辛辣味浓,药食同源,因此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然而由于常年种植,土壤养分流失严重,生长过程中生姜易招虫,用传统农药熏蒸驱虫的方法又导致生姜的品质和产量降低,加之成本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特色姜的产量曾一度骤减,种植面积严重萎缩。于是,一场守护良种的行动在姜田展开。

图片来源:闪电农事

李承永表示:“四月份我们播种的时候,先用中草药的汤水把姜种在容器浸泡,浸泡三五分钟就拿出来,就可以种。整个生长期间,我们通过沟施、喷洒两三次就可以完成整个绿色防控的技术。像这一亩地(成本)不到1000块钱,成本低,但是它没有(农药)残留,没有污染,没有毒害。老百姓都肯定喜欢种了。”

04、冬天也能产鲜姜?365天不断供!

中草药种生姜,大家是头一次听说。不知道用“地暖”种生姜,大家有没有耳闻?

在莱芜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还有一个“牛人”亓新华,他的口号是:“让我们村的人都开上劳斯莱斯。”传统种植的当地生姜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种植,10月份收获。但在东汶南村,冬天也有一片绿油油的姜海。

亓新华在姜棚内。

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东汶南村之所以这个季节还有鲜姜上市,就是得益于大棚的地暖设施。在这里,大棚地面中间,有几根塑料水管,水管的侧面还有很多小阀门。阀门和细管道连接,细管道位于每一行生姜根部以下20公分处,热水通过小细管流入之后,提高地温,不断促进大姜生长。

通过这种技术模式,一年四季,棚温都能保持在大姜适宜生长的温度。而且,合作社40棚,合计160多亩蔬菜姜采取错时轮作,保证了蔬菜姜四季有产出,一年365天不断供,实现了月月产鲜姜,真正成了“聚宝盆”。

东汶南村生产的蔬菜姜。

图片来源:农村大众

光有技术还不行,重要的是反季节的生姜和市面上的普通生姜相比,到底好不好?销售如何?

听听种植户怎么说!

据汶南合作社表示:【现在一个棚大约1.5万斤的产量,一共3万多斤,蔬菜姜礼盒装的价格为80元4斤,散卖是15元1斤。冬季鲜姜还是比较好销售的,毕竟物以稀为贵,全国只有我们这有!】

好技术能种出“姜大王”

好技术也能养出“致富村”

发展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广新技术

方能在农村中“大展拳脚”、“如虎添翼”!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于齐鲁壹点、农村大众、海报莱芜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