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白粉虱成灾,根本就“打不死”,再不学会这8个防治措施,一年白干!

白粉虱具有种群基数大、繁殖速度快、世代叠加危害的特点,在棚室、露地、保护地均有繁殖危害,危害112个科数百种植物,彻底根治起来非常困难。

一、白粉虱为什么难防治?

1. 药物不能综合防治虫态多样化的白粉虱。

白粉虱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一年可以繁殖十多代,同一株作物上,虫卵、若虫、成虫同时存在,有时农民朋友打药的次数都不如它繁殖的速度快,而市场上又没有一种能同时灭杀不同白粉虱生育期的特效药物,一般性药物随意灭杀成虫效果较好,但对虫卵和若虫灭杀效果较差,所以防治比较困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 白粉虱具有一定的抗药性

(1)白粉虱有翅膀,喷药防治时能够飞离迁移逃跑,然后等药效消退后再飞回;

(2)白粉虱的翅膀有蜡质层,如果仅单一喷施药液,不能很好的使药液粘附虫体,起不到较好的灭杀效果;

(3)因为白粉虱长年发生,农民朋友年年用药、单一用药,致使白粉虱对部分药物产生较强的抗性,普通用药方法很难再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二、白粉虱认知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菜地、田地、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三、白粉虱的发病规律

1. 白粉虱对绝大部分作物都有危害,尤其对蔬菜危害最大,不论是保护地、温室大棚,还是露地种植地,都容易发生危害。

2. 白粉虱叠代发生。

白粉虱能够世代重叠危害,在棚室内一年发生10多代,其繁殖代数跟温度有密切的关系,温度越高,生育繁殖速度越快:18-20度左右的环境下一代需要30天左右,24-25度的环境下一代需要25天左右,而在27度的环境下一代仅需22天左右。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冬天室外不能越冬,华中以南卵在露地越冬。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平均每个产142.5粒。也可孤雌生殖,其后代雄性。

3. 白粉虱繁殖基数。

白粉虱种群基数十分庞大,而且雌虫产量数目比较惊人,一只雌虫一次产卵100粒左右,一生总共产卵数高达3500多粒,1代后的种群数量就可增长100多倍,十代繁殖下来,其白粉虱数目直接成几何指数翻倍增长,数量高的十分可怕!别看白粉虱个头小,但任何作物都禁不住它超高数量的危害。

4. 白粉虱危害习性。

白粉虱具有很强的趋嫩性,它在作物植株体上分布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成虫和若虫一般喜欢群居寄生在作物叶片的背面,从植株顶部嫩叶到最下部,分层依次为淡黄色虫卵、黑色虫卵、初龄若虫、中老龄若虫、虫蛹。了解这一点,大家在用不同药物防治不同时期的白粉虱时,就能有更好的针对性防治。

成虫有趋嫩性,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失去爬行的能力。

5. 雌成虫有选择嫩叶集居和产卵的习性。

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成虫逐渐向上部叶片移动,造成各虫态在植株上的垂直分布,常表现明显的规律。

新产的卵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老熟的卵则位于稍下的一些叶上,再往下则分别是初龄幼虫、老龄幼虫,最下层叶片则主要是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

6. 白粉虱虽然常年繁殖生长(特别是温室大棚),但它有两个明显的繁殖高峰期。

一个在春季温室内4月中旬到5月下旬间,另一个是秋季棚室、露地的7月下旬到9月下旬间,其中保温棚室能够延续到11月底。这一点对找准白粉虱防治关键期十分重要。

四、白粉虱的危害特点

刺吸式口器,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

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0.9-1.4毫米,淡黄白色或白色,雌雄均有翅,全身披有白色蜡粉,雌虫个体大于雄虫,其产卵器为针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 白粉虱的危害大体可以分为两种:

(1)吸食汁液危害—叶面背部的若虫和成虫,通过自身生长的刺吸式口器刺入作物植株组织内,通过连续吸取叶片汁液、植株内的碳水化物、向作物注射毒素等发生危害(若虫三天内就可以活动危害),使植株吸收和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发生退绿变淡、果实变黑、黄花焉萎,受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作物整株死亡。

(2)成虫排泄物危害—寄居在作物植株上的大量成虫,会把排泄物直接排泄到作物的叶片和果实上,不仅容易使作物的果实品质遭到严重破坏,诱发烟煤病、霉菌病等病害,而且还作为各种病毒病菌的传播媒介,诱发作物发生更多的病害。

2. 危害连锁反应:

(1)粉虱本身会分泌蜜露(它的排泄物),污染叶片和果实,容易引发煤污病,导致蔬菜减产、降低产品商品性。

(2)粉虱是刺吸式口器,在叶背上吸汁液,顺带传播病毒病。

五、白粉虱—卵、蛹形态

卵:长椭圆形,长约0.2—0.25毫米,初产淡黄色,后变为黑褐色,有卵柄,产于叶背。幼虫(或称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或深绿色,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蛹:椭圆形,长约0.7-0.8毫米。中间略隆起,黄褐色,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六、防治特点

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噻虫嗪、呋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等单独使用很难将白粉虱杀死。一般需要多种成分复配进行防治。

此外,白粉虱还会传播植物病毒,一般在防治白粉虱的同时,需要复配防治病毒病害的药剂。

七、防治方法

1. 提前预防,抓住防治关键期

很多农户在平时病虫害防治管理上缺乏相应的技巧,不能很好的做到防、治结合,往往等到白粉虱大面积发生以后才开始防治,这样效果往往不会很理想;另外很多人在用药时比较随意,不能抓住防治关键期,这也是防治效果差的重要原因。

2. 根除虫源

(1)育苗室应与生产的棚室隔开,育苗前或定植时,先清理基地里的残株杂草,使用熏杀或喷杀方法消灭残余成虫。

(2)棚室通风口设尼龙纱网,控制外来虫源。

3. 科学用药

(1)在用药物防治时,最好在清晨时喷药(白粉虱在清晨飞行能力差,中下午飞行能力强,防止用药时逃跑);

(2)在第一次用药后,第二天再接着用药,能够杀死那些逃跑飞回的白粉虱;

(3)喷药时要重点喷施叶背面,不能图省事一扫而过,避免用药量不足,要将用药效果最大化;

(4)喷施防治白粉虱的药物时,一定要交替用药,用药时可以加入一些洗衣粉溶液或者渗透剂,使药物渗透到白粉虱体内,起到更好的灭杀效果。

此外,用防治白粉虱药物和烟熏剂相结合的方法,或者使用矿物油,也能够很好的提高防治效果。

药剂选择:目前不同地方的白粉虱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不一样,药剂使用需谨慎,注意短时间(用药2-3次左右)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和作用机制的药剂。

打药技巧:发病初期结合黄板加喷药防治;早上露水未干时打药效果会好一些,打药时先从田地四周包围打药,再打中间。

注意:粉虱世代重叠,需要连续防治,视害虫发生严重程度隔7天打一次药。

4. 轮茬换作、彻底清园

在白粉虱发病的地方,一方面可以选择那些不易发生白粉虱的蒜苗、菠菜、油菜、芹菜等作物进行轮茬,另一方面在作物完全收获后,应当及时彻底清除园内的病株病叶病果以及枯枝残叶杂草等,并进行集中焚烧或者深埋处理,以减少虫源传播的源头。

另外,加强作物的水肥管理,能够培育壮苗壮棵、提高作物生理抗性能力,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白粉虱的发生。

5. 释放天敌防治

丽蚜小蜂和养护草蛉是白粉虱的天敌。可以人工释放粉虱天敌,如丽蚜小蜂、草蛉。

据试验表明,一只丽蚜小蜂能够消灭20-30只白虱粉,1头养护草蛉能够消灭170头粉虱幼虫,所以在白粉虱初发地适量释放以上两种天敌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一般可以每隔10-15天释放天敌一次,释放天敌比例2比1即可,连续释放3-4次。

6. 悬挂黄色黏油板防治(黄板诱杀成虫)

粉虱成虫具有趋黄性,在发生初期就应该挂上黄板,黄板可以市场上购买(1元以下/张),或是自己制作(购买黄色的硬纸板或者用油漆涂成黄色,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再涂上一层粘油,粘油是10号机油加点黄油调匀制成的,隔10天左右换下涂了油的塑料袋,再重新按前面的步骤换上新的)。

黄板挂在植株的上方相平或者稍高,每亩40~50张左右,视虫害程度而增加。黄板既可诱杀成虫又可当虫情发展的监控,还可诱杀蚜虫、跳甲、小菜蛾等害虫。

7. 穴施药剂驱虫

在定植时,选择一些可以穴施的药剂,如添了缓释成分的片剂农药、生物菌制剂等,可以起到好的驱虫效果。

8. 高温熏棚防治

在夏季棚室休棚时,可以利用药物进行高温熏棚灭杀白粉虱。闭棚后,把棚温升高到30度以上,然后每亩使用1千克的白粉虱烟熏剂熏棚2-3个小时。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农业网、农林卫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