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连云港灌云:新农险让蒿农吃下“定心丸”

“有了芦蒿收入保险,我们种植芦蒿更有底气了。”8月22日上午,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石门村芦蒿种植户(以下简称“蒿农”)陈继生开心地说。今年7月份以来,破纪录的特大暴雨让当地蒿农很着急,虽说现在还不是芦蒿收获的季节,但势必会影响收成。“如果放在往年,我们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但今年心里踏实了。因为早些时候,我们都投保了一份‘芦蒿收入保险’。”

新险种前期调研座谈

灌云县是全国最大的冬季芦蒿生产基地,芦蒿产业已成为全县蔬菜的重点产业,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性产业,为了增强芦蒿种植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壮大芦蒿产业规模,省委驻灌帮促工作队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后方单位太平洋财险公司的行业优势,推出“芦蒿收入保险”这一新型险种,为当地蒿农收入稳定和持续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灌云支公司(以下简称“灌云支公司”)总经理曹天锡介绍,该公司具体负责省委驻灌帮促工作队助农项目“芦蒿收入保险”的调研、试点和推广实施工作。“该险种是我司针对灌云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芦蒿种植业而开办的创新险种。该险种的实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蒿农的高度认可,我们一定将这项富民项目落到实处。”

示范区大棚冬季芦蒿

据悉,灌云支公司2019年成功中标灌云县政策性农险政府采购项目、正式开办政策性农险以来,非常重视农险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工作,围绕灌云县广大农户农险险种增品扩面和农险服务体验提升的需求,开展了广泛调研,并有针对性试点了部分农险产品创新,“芦蒿收入保险”就是其中一项。

芦蒿历史上在我国江淮、黄淮流域广泛种植,目前江苏省比较著名的产地有南京八卦洲、连云港市灌云县两地。其中仅灌云县芦蒿种植面积就达3.5万亩,亩平均效益9000元左右。其中日光温室、大中小拱棚等设施面积约占 60%,主要种植品种为昆明蒿、白蒿、青蒿等。

记者在灌云县西部岗岭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了解到,这里的现代芦蒿产业基地已育成“灌蒿 1 号”“灌 蒿 2 号”等优良品种,形成了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注册了“一条岭”“万惠”“疏石”等品牌商标,培育了各类新型经营主体 34 个,其中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16 家,家庭农场 18 家。家庭农场和合作社采取“家庭农场+农业工人”“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方式,有效拉动了芦蒿产业的发展。

蒿农在扦插蒿苗

随着芦蒿种植产业不断发展,伴随而来的市场风险、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与病虫草鼠害风险也日益提高,近三年来,新冠病毒疫情封控等多种原因也给芦蒿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影响,芦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蒿农承担着很大市场风险,影响了种植积极性,这些都逐渐成为芦蒿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基于此,我司去年在灌云县龙苴镇石门村进行了‘芦蒿收入保险’试点工作,承保了石门村大棚芦蒿一单,投保面积为242亩,保险金额266万元,保费11.2万元,后续理赔赔款81.48万元,尽管当地遭遇了龙卷风灾,投保的蒿农损失却被降低到了最小。”曹天锡告诉记者,“当地蒿农感觉,‘手握保险单,心里就不慌’。”

当地投保的一位董姓农民介绍,“每亩地保费352.8元,我们只需缴纳40%,省委驻灌帮促工作队承担了60%的费用,保险约定价按照市场40天内的平均价格,也很合理,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农户和生产经营者风险。”

截至目前,本次保险项目的意向投保种植户已达106户,投保面积约2361亩,共为广大芦蒿种植户提供1586万保额风险保障。作为派驻灌云的“五方挂钩”后方单位,近年来,太平洋保险公司筹集产业发展资金1946万余元,用于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

来源:紫牛新闻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

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