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使土传病害防效达90%,他教会30个省市区菜农诊断病源,化身“网红”在官媒答疑!


使土传病害防效高达90%;

使每亩地施药仅需3—5分钟

节省劳动力90%以上;

鉴定并发现新纪录寄主病害40余种;

教会30个省市区一线菜农使用显微镜;

连续12年深入蔬菜生产一线;

在官方媒体解答菜农和市民疑惑。

他是谁,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

“如果潍坊蔬菜没有植保问题,我来这里有什么意义,我的科研方向就是围绕产业需求而定,是需求导向,而不是文章导向。蔬菜生长跟人吃五谷杂粮一样,也会生病,我们要正视蔬菜病害问题,而不是逃避,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蔬菜病害防控岗位专家李宝聚

正如李宝聚所言,30多年来,他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一心扑在蔬菜病害诊断与防控科研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一线。他经常说,“科研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不花费时间和心思很难出成果,多付出才能有回报。”

深入生产一线,创新实用技术

李宝聚认为,蔬菜植保选题和研究一定要来源、深入生产一线。哪里规模大,发展历史悠久,就一定有植保问题,如果只在大城市,仅待在实验室,就不能看到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就不可能了解产业痛点,做出来的东西也不能符合产业发展需要。

图片来源:思远农业

一、创新技术,蔬菜土传病害防效可达90%

针对蔬菜土传病害的顽疾,李宝聚从土壤消毒、微生物修复等角度开展了系列研究。结合土传病害发生规律和生产实际,开发了“氰氨化钙日光消毒防控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技术”,对蔬菜根结线虫、各类真菌、卵菌及细菌病害的综合防控效果较好。

该技术连续三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入选原农业部主推技术,为蔬菜土传病害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日光消毒防治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技术

图片来源:北京民盟

氰氨化钙日光消毒防控设施蔬菜土传病害技术[1,2]

1. 用量:地表先灌水,使土壤湿润后,将氰氨化钙均匀撒施于地表,充分翻耕混匀后覆盖地膜,土壤消毒时间以20~25 d 为宜。氰氨化钙田间用药量800~1200 kg·hm-2时,对根结线虫病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使蔬菜根结指数降低60%~90%。

2. 效果:氰氨化钙日光土壤消毒过程中,其分解产物可使土壤pH上升1.5~2.0,铵态氮含量上升2.0 mg·kg-1,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使地温升高1~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氰氨化钙可有效地抑制0~20 cm土层的黄瓜枯萎病菌,抑菌效果随消毒时间增加逐渐增强,消毒处理5 d,黄瓜枯萎病菌致死率为23.6%~31.1%,消毒处理15d,致死率可达76.5%~84.7% 。

若氰氨化钙结合夏季日光消毒,对黄瓜苗期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9.94~87.74%,可以杀死土壤10厘米深度80%以上的黄瓜枯萎病菌;与国产化的生物制剂灭线宁(淡紫拟青霉制剂)或阿维菌素配合施用,对蔬菜根结线虫的防效可达到90%。

3. 作用原理:

氰氨化钙其它成分有氧化钙和碳素等。氰氨化钙颗粒剂为黑色,不生灰尘,pH值在12.4左右,属于无酸根氮肥,在土壤中与水分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钙和氰胺,氰胺水解形成尿素,最终分解成氨,直接供植物吸收。

在碱性土壤中,形成的氰胺可进一步聚合而形成双氰胺。从氰胺转化成氨态氮需较长时间,所以转化过程中氰氨化钙长期以氰胺和双氰胺的形式存在,既有药效又具肥效,具有改良土壤及防治土传病害等作用。

二、开发空间杀菌技术,节省劳动力超90%

针对高湿病害防控难题,李宝聚在设施蔬菜病害传播规律研究基础上,针对气溶胶传播规律,开展了空间施药技术研究。开发了“弥粉法施药防控设施蔬菜病害技术”,围绕该技术开展了施药装备和新剂型的开发,形成了手持式精量电动弥粉机,使每亩地施药仅需3至5分钟,节省劳力90%以上。

该技术入选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通过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系统介绍了研发的详细过程,配套了系列微粉剂,开创性研发了生物农药微粉剂,综合技术和产品年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引领了弥粉法施药技术的行业进步。

关于“弥粉法施药防控设施蔬菜病害技术”更多内容请点链接:每亩施药仅需3至5分钟,节省劳力90%!这个“打药神器”,正在全国推广!

立足科技前沿,推动理论发展

李宝聚始终关注我国蔬菜病害的发生危害规律、灾变机制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并针对危害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病害开展创新研究。在重大新成灾病害的病原学、监测预警、传播规律和防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一、建立国内首个蔬菜病害标本库和病菌资源库

李宝聚带领团队连续32年对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主要设施蔬菜产区的长期监测,率先发现并报道了世界新纪录寄主病害10余种,国内新纪录寄主病害30余种,订正以往错误诊断病害8种,如寄生在十字花科上的寄生霜霉更改为寄生无色霜霉、寄生在番茄上的黄褐孢更改为黄褐钉孢等[3],规范了我国蔬菜叶部病害的命名方式,建立了我国蔬菜病害标本库和病菌资源库,为病害精准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界新纪录寄主病害——黄瓜细菌性茎软腐病

图片来源:北京民盟

二、研创了蔬菜病原真菌、卵菌、细菌风险预警及快速检测技术

在病原菌监测预警方面,李宝聚带领团队首创了基于微流控芯片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蔬菜病原真菌、卵菌、细菌风险预警及快速检测技术30余项,解决了传统方法检测周期长、准确性差、检出率低等难题。

其中,发明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可同时一次性检测17种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把病原检测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病原物分析全过程,为蔬菜病原菌快速检测及高效监测预警技术提供新方法。

三、国际上首次揭示气溶胶是作物细菌病害快速扩散的重要途径

李宝聚带领团队进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以黄瓜细菌性流胶病为例,在国际上首次揭示微生物气溶胶是棚室空间植物病原细菌快速扩散的重要途径,提出了设施蔬菜病害防控应该由传统的“植株喷药”发展为“立体防控”的新理论。

探明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菌高湿产孢、低湿释放传播的流行规律,将传统的“白天施药”发展为“傍晚与晚上施药”,在病原菌大量繁殖前将其杀灭,提高了蔬菜病害防控的精准度。

面向菜农需求,加强科研成果推广宣传

一、独辟蹊径,教一线菜农使用显微镜

影响蔬菜的病害种类很多,病原也是复杂多样,农民往往很难诊断。为解决蔬菜病害精准诊断难题,2008年1月,李宝聚在寿光成功举办第一期蔬菜病害显微镜诊断培训班,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制作切片,如何调焦,什么样的病原会导致哪种症状,应该使用什么农药。

15年来,李宝聚带领团队先后在北京、山东寿光、山东淄博、河北青县、辽宁凌源、辽宁海城、重庆潼南、海南海口、甘肃兰州、宁夏银川、山东潍坊等地举办了27期培训班,参训人员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推进了基层病害诊断“由症状诊断向病原诊断”转变。

二、官方媒体开“微博”,带来不一样的病害图谱

李宝聚连续12年深入蔬菜生产一线,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疑难病害,收集和挖掘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实时整理成“手记”形式。通过农业出版社出版《蔬菜病害诊断手记》专著及系列挂图,作品荣获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学普及奖,对普及大宗蔬菜病害防治技术,提高蔬菜生产者、农技推广人员防治能力和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做客央视“生活圈”,解答蔬菜方面疑惑

近年来农产品安全事件不实报道不但引发社会公众的担忧和恐慌,还给农民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2006年至2018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农产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其中就有不少不实报道,而这些不实报道大多存在缺乏科学性分析、混淆概念、以偏概全、夸大事实、误导等问题。


图片来源: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  视频截图

针对这一现象,李宝聚一方面呼吁“科学性是媒体报道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基础”,同时也积极参与面向终端消费群体里的科普工作。2017年至今,连续12次做客央视一套“生活圈”栏目,面向广大视频讲解“如何巧去蔬菜上的农药”“黑蒜中的营养物质变化”等大家关心的生活问题。通过科学实验,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到了“小蔬菜,大科普”。

四、化身“网红”,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

李宝聚带领团队一方面通过中国农学会、央视频等官方媒体开展线上培训,另一方面也积极探索线上科普新模式,成功推出“李宝聚科普团队讲蔬菜”短视频号,通过抖音、快手及微信视频号三平台同步推出,并定期通过平台开展直播,化身“网红”,真正做到“答菜农问,解市民忧”,同时也解决了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与生产一线的实时沟通交流。

辟谣不实宣传

2019年,李宝聚曾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议中说道:

某卫视以《香瓜“嘎嘎甜”要喷增甜剂》为题,对黑龙江绥化市兰西县香瓜主产区瓜农给香瓜喷“增甜剂”进行报道,而所谓的“增甜剂”,主要为微量元素、氨基酸、钾肥,毒性都是很低的。

多家媒体以《黄瓜卖相好 全靠“神奇药水”》为题进行报道,并在报道中称神奇药水的主要成分与避孕药成分相似,对人有很大的坏处,影响人的生长发育。其实,报道中黄瓜顶花蘸的激素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但其成分与避孕药的成分并不相同,这两则新闻都存在误导之嫌。

农产品安全事件报道后,造成整个产品市场的需求下降,使农民、农产品经营者损害巨大。

《广州市面出现注水西瓜被注红药水根本不能吃》报道发布后,海南的良种西瓜每斤价格跌至两三毛,给海南瓜农带来的损失约为3000万元。

为避免再次出现“伤农事件”,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要做到科学求证,把握好理性用词,避免倾向化解读。

在做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报道时,应努力做到科学求证,对事件进行取证、剖析,向相关部门、专家求证等一系列探索科学事实后,再进行报道。

在进行相关报道时,要理性用词,切勿表述含糊引起公众负面疑虑,更不应该为了吸引观众、追求新闻轰动效应,使用过激性词语。对于已误报的新闻,要实时、准确地反馈最新的新闻消息,保障农民利益。       

建议相关部门要规范农产品市场管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与农户的双向交流。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建立并规范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

图片来源:潍坊科技

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安全的认识,消除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盲区,政府应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的正面科普,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和信息库建设,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及时将信息公布于众,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相关专家应承担社会责任,在面对不实报道时,应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度分析,使公众了解到真相。

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的杜飞对这一提案进行了现场办理。“媒体是大众传媒,如果正确观点不去占领,那么错误观点就自然会去占领。媒体应积极把权威观点通过媒体、互联网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受众掌握后,错误观点自然就会被屏蔽。”。

当时新京报、北京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了这一提案。

参考文献:

[1]贲海燕,崔国庆,石延霞等.氰氨化钙土壤改良作用及其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效果[J].生态学杂志,2013,32(12):3318-3324.

[2]李宝聚, 氰氨化钙日光消毒防治蔬菜土传病害技术研究. 北京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2008-12-01.

[3]王慧君,杜爱华,石延霞等.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六十) 两种蔬菜病原菌分类地位的变更[J].中国蔬菜,2013(11):21-22.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北京民盟、中国知网

潍坊科协等,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