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么热这么旱60多年还是头次见”,持续2季的干旱,影响了农民一整年的收入!

在华北北部,经历着一场漫长的高温和干旱,这场从春季到夏季的高温,影响着他们一整年的收入。这一季,格外的漫长。

这么热这么旱60多年还是头次见

对大山里的农民来说,过于漫长的旱季,让靠天吃饭的旱地农业遭遇了严峻的考验。在河北省滦平县云盘山村里,人们房前屋后种植的玉米、蔬菜,还保持着正常的长势,这得益于村民们不间断的浇灌。

7月9日,河北省隆化县碾子沟村附近的一处梯田,高温干旱影响下,玉米出苗不齐,且普遍长势很弱。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但山坡上很难引水浇灌土地。尽管他们的土地距离滦河不远,但旱地中缺少引水灌溉的设施,而且旱季的河水也在缩减,大量的农田依然要依靠自然降水。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旱的情况。”在隆化县小黄旗村,60多岁的陈文远说,“记忆中,没遇到过这么热、这么旱的年景。”

如果时间能快进,65岁的赵全瑞可能会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一直都没有放弃。

7月10日,大雨的前一天早晨,赵全瑞带着锄头,开着电动三轮车,绕过一座山,来到他承包的100多亩玉米地里。

这是一片山脚下的沙土地,土壤中混合着沙子和碎石块。漫长的高温和干旱,让土地变得坚硬,大片的农田中,玉米还没小腿高,叶子干硬而苍白。

赵全瑞是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镇三间房村人,三年前,他承包了100多亩山坡旱地。第一年收成不错,一亩地能收八九百斤,第二年有些旱,但也足以收回成本,还赚了点钱。

7月10日,65岁的赵全瑞在干涸的农田中锄草。他告诉记者,按照正常情况,玉米已经接近一人高,但现在还没有小腿高。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山里生活了60多年,早就习惯了靠天吃饭的赵全瑞,从没遇到过这么久的高温和干旱,“这真的是第一次。”

位于华北北部山区的河北丰宁,夏季气温凉爽、雨水丰沛,是全国知名的避暑胜地,但在今年,这个原本避暑的地方,也在经历着酷暑的考验。

赵全瑞用锄头挖开地面,一直挖到二十多厘米深的地方,土壤才开始有了一点湿意。这对地里的玉米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长势太弱,根扎不了这么深,只有那些长势更好的玉米,才可以汲取这里的水分。

从山脚下到公路旁,赵全瑞拿着锄头,沿着长长的玉米行,一行行把零星的野草锄去,没有草的地方,也把表层的土锄散,让土壤下层的水分不那么快蒸发。锄过的地里,土壤的颜色变得更深,仿佛湿润了些许。

空旷的山谷中,一条公路横穿而过,两旁大片的玉米地里,只有他一个人。在这片租来的地里,赵全瑞今年已经投入了七八万元,这是他去年全年的收入,在许多人早已经放弃的时候,他觉得还可以补救一下。“结不出玉米,至少还能当牧草,锄一下野草,以后下雨了,玉米还能再长一长,到时候收了做牲畜的饲料。”

赵全瑞养了十多只羊,玉米秸秆可以喂羊,不过,更多的秸秆可以卖给养殖场。

11日晚上,大雨终于来了,尽管还只是一场雨,未来的天气仍无法判断。但对赵全瑞来说,这场雨已经能够让一百多亩地出现转机了。

灌溉农田基本没有影响

北方的大山中,并不都是干旱的山坡峡谷,也有纵横的河流和密布的地下水网。这成为了对抗这场高温干旱的重要凭借。

  

滦平县,干枯的河床。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在对抗高温干旱时,来自河流和地下的水源,是农民最主要的武器,尤其是紧邻河流的水浇地,高温干旱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在滦平云盘山村,村民们干旱的山坡地不远处,滦河边上的玉米,看起来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玉米已经有一人多高,并开始抽穗。而同样具有浇灌条件的菜地,正在最忙碌的收获期。

每年七八月份,都是北方蔬菜供京的高峰期。7月11日上午,在张家口赤城县雕鹗镇,一处一百多亩的蔬菜田中,几个工人正在盖刚刚结球的菜花,这片菜地是大户种植的,当前正在采收期,已经采收了五茬左右,还可以采收三四茬,主要销往北京、江苏等地。

雕鹗镇附近的一处菜地中,菜花正在采收的高峰期。得益于有利的灌溉条件,菜花长势良好。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正在采收期的菜花,菜地里一片湿润,菜花的长势格外好,深绿色的菜叶宽大肥。在菜地中央,有一口机井,工人介绍,种菜耗水量大,必须有浇灌条件的地才能种,“这一口机井,随时可以浇灌菜地,高温和干旱的影响很小。”

而就在菜地旁边,大片的玉米地中,稀稀拉拉的玉米,甚至没有菜花高,当地农田中的机井不多,可以浇灌的面积很小,大多数玉米都是旱地种植,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很严重。

降雨之后,如何及时减灾减损

气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承德市全市降水量比常年偏少50%,特别是入夏以来,到七月上旬,全市降水量仅有24.1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74.7%。

据承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承德市已经启动抗旱Ⅲ级应急响应,“我们已经动员人民群众和社会力量,累计投入3.78亿元,组织34.5万人开展‘一抗双保’生产自救专项行动,尽最大努力降低旱灾影响。”。

当地农技人员介绍,当地实施了打井、调水、人工增雨等多种措施抗旱,如在鹰手营子矿区,帮助果农铺设软体集雨水窖,每一个水窖可以为100棵果树提供10天的水源。

在丰宁县,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宁县已经安排紧急抗旱资金1221万元,其中430万元对全县26个乡镇应急抗旱灌溉机井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维修、配套、改造和更新;安排500万元用于维修、新建人饮工程;安排资金238万元,对部分乡镇高标准农田的输水管路、出水口、眼机井进行维修;投入资金53万元购置增雨设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赤城县官庄子村附近的农田中,一位农民在为豆角搭架子,高温干旱让豆角长势较弱,在正常情况下,豆角应该开花结荚了。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难以预料的极端天气,确实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中国农科院玉米产业专家团副团长、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从锋说,“入伏后的这场雨,对缓解旱情有所帮助,但在未来,还是要注意防高温干旱带来的持续影响。从目前看,可操作的办法中,首先是集中有限水源,根据玉米不同长势,进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灌后采取浅中耕,减少土壤蒸发。这一点,当地政府和居民也在积极地施行。其次在玉米受干旱影响较轻的地块,应结合灌溉或降水及时追施穗肥。对于没有浇水条件的地块,玉米应该及时喷叶面肥或抗旱剂,促进植株生长。其三,对玉米受干旱影响严重基本绝产的地块,应及时采取青贮措施,或种植蔬菜、小杂粮等短季作物,尽量减少旱灾损失。”

原文标题:《现场目击丨玉米受旱严重,75岁老汉拉5天水才把地浇一遍》《高温炙烤华北山区,老农说:没遇到过这么热这么旱的年景》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王颖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新京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