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4元/公斤,亩收2万多元的这种菜,被誉为“世界珍奇”!

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大山里,有一种神奇的美食正当收获,它被当地人称为藏在高山上的“水下燕窝”。

世界珍奇:利川莼菜

太阳映照下,大山里的水田波光粼粼,仙气十足,“水下燕窝”莼菜就藏在这水里。几位村民弯着腰,一手扶着篮子,一手灵巧地在水面下摘取如梭状尚未展开的鲜芽。

图片来源:三都商城

随着他们的手灵巧翻动,一棵棵滑溜溜、包裹着厚厚透明果胶的莼菜嫩芽争相“跳”入篮中。“这个莼菜和茶一样,嫩的才值钱,而且越摘越长。”村民们一边摘一边笑着说,今年莼菜收购价从去年的每公斤9元涨到了14元,他们收益更多了。

莼菜不仅市场价格高,而且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市场前景非常好。

莼菜是我国传统的水生蔬菜,别称湖菜、马蹄草、水葵、露葵,自古便受人推崇,北魏《齐民要术》更有记载道:"诸菜之中,莼菜第一"。

莼菜口感黏滑,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与太湖莼菜相比,利川莼菜有着独一无二的天然富硒优势,营养更高。

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被称为“水中碧螺春”,不仅可以凉拌、做汤喝,还可以做莼菜银耳羹、儿童纯菜蜜饮等。

莼菜特别娇嫩,嫩叶上裹满天然的透明胶质,采的时候很容易从手里滑掉,采摘工需用指尖掐断莼菜茎,反手把嫩芽托在掌心里,再捞起放入水桶,小心翼翼地保护胶质不脱落,因此也叫做“薄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20世纪80年代,利川大力发展莼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莼菜1400余吨,产量占全国80%以上,被称为“中国莼菜之乡”,利川莼菜则被誉为“世界珍奇”、“中国一绝”,2004年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两次“滑铁卢”,利川莼菜反败为胜

但是成功往往伴随着失败,享誉国内的利川莼菜也曾遭遇过“滑铁卢”。利益驱使下的盲目种植,使利川佛宝山产区莼菜在2013年时发生大面积齐根腐烂,近2000亩绝收。

多方会诊后,利川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邓楚洪认为,莼菜之殇表象是虫害,根源在于急功近利,生态严重失衡。药方只有一个,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找回失去的生态。

2016年初,“莼渔共生”这一生态种植模式在凉雾乡试行。该乡农技中心主任黄震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药方:

一亩莼菜田里,鱼苗总数控制在正常鱼塘的十分之一,让草鱼、鲤鱼、青鱼、泥鳅、鳝鱼等吃掉大部分杂草、害虫,排泄的粪便还能做有机肥,用食物链维持生态平衡。

牵头试验的睡芙公司创始人谭明富非常认可这一模式:一块田有了两项收益,一亩莼菜可卖9000元,生态鱼货可卖6000元,划得来。

初见成效的做法很快得到利川市委、市政府肯定:2016年5月,利川市与中南民族大学签订莼菜研究合作协议,建设莼菜种子资源圃,优选品种,推动莼菜从无性繁殖走向有性繁殖。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同时,利川市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企业。目前,对验收合格的莼菜田,市政府每亩补助500元,若是莼渔生态种养,每亩再补助200元。到2017年底,利川莼菜面积恢复至3万余亩,辐射近3万农民,年产量超过3万吨,年产值超过2亿元,种植面积、年产量及品质均为全国第一。

可是一个蔬菜产业要脱颖而出,又怎么可能只经历一次考验?

2022年,由于气候、种苗等原因,利川市继昌村莼菜产量受到很大影响,不少莼菜田因水源干涸而减产减收。

利川市委、市政府会同凉雾乡党委政府,利用武汉市对口支援、市民宗系统支持的共250万元款项,帮助继昌村的核心莼菜基地进行种苗更新换代、种植地块地力改善、灌溉引水主沟渠维修、农民零散种植莼菜品种改良,不仅提升了继昌莼菜产品的品质,还增强了莼菜产业链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品质、产量、价格都上来了,今年每亩收入可由原来的1万元左右提升到2万元以上。”利川市市场管理局驻继昌村第一书记李利冰说。

可是看到这里,小蔬其实有一个疑问,利川莼菜带来这么高的经济效益,有什么种植技术要点吗?

莼菜种植技术[1]

1. 莼菜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栽培的莼菜 “品种”,花瓣、萼片、花梗、叶背、叶柄、水中茎及嫩叶颜色均有变化,且有一定相关性。通常,可以根据叶背颜色分为 2 类。

其一为红叶类型,叶正面深绿,叶背整面鲜红或紫色,有时仅纵向主脉带绿色,且两侧有绿色晕,如苏州红叶莼菜、西湖红叶莼菜、利川莼菜。



莼菜叶背颜色类型—红叶类型

如利川红叶莼菜:抗病能力强,生长繁殖快,果胶肥厚,品质优良。叶正面深绿色,背面鲜红色,主脉绿色,卷叶绿色,包有厚胶质,品质优良,产量高,每667 平方米可采摘鲜莼菜1000 千克左右。

其二为绿叶类型,叶面深绿或浅绿,叶背整面浅绿,或仅边缘约 1 cm 宽为浅红色, 如太湖绿叶莼菜、西湖绿叶莼菜。亦有根据水中茎颜色分为红梗和黄梗,如四川雷波莼菜通常选择红梗品种。


莼菜叶背颜色类型—绿叶类型

2. 莼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要求四周无污染、植被丰富、生态环境优,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11~14℃,绝对温度-10—35℃)冬长夏短,地势低洼、易涝少旱、保水保肥,年降水量1200~1 400毫米,水源清澈、生长区域水底平坦。

为使莼菜色泽碧绿、胶质丰富透明、味道鲜美、品质上佳、不沾泥沙,要求土层深厚、pH值5.5- 6.5、质地松软、肥力强的泥炭田、黄泥田或烂黄泥田,以富含有机质的清洁淤泥为最好,水层以40~ 60厘米深且流动、清澈、未受污染、含矿物质的活水为好。

莼菜喜阳光,故不可与莲藕、芦苇等水生植物混栽。对肥料要求以氮、磷为主,钾肥适量,要求施用微肥。

3. 莼菜栽培技术要点

(1)排灌设施

应做到干、支、斗、毛渠设置合理,能灌能排。

(2)土壤准备

每年 8-10月秋收后,将田埂加高至50厘米,踩面宽30厘米,清除田中杂草,依据田的肥力,每667 平方米施约150 千克菜枯饼作底肥,再翻犁抹平水田,备栽。

(3)选种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两年生至三年生红叶莼菜的匍匐茎作种苗,注意随挖、随洗、随栽,每根种苗应带有3-5个节,茎段15- 20厘米长,每节有饱满芽至少1个。

(4)定植时间

莼菜在生长季节均可定植,生产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亦可9~11月定植。

(5)定植方法

栽植前,采用1 mg/kgNAA(萘乙酸),或1mg/kgNAA+0.5 mg/kg 6-BA(苄氨基嘌呤)处理莼菜休眠芽和地下茎,能促进生根,增强植株长势。水中茎和根状茎采用单条顺向接连排列,行距 1 m;或斜插穴栽,行距和穴距均为 50~60 cm。

定植时,水中茎和根状茎定植深度5 cm,芽头外露泥面;冬芽采用穴栽,行距 80~100 cm、穴距 20~30 cm,栽深 3 cm,使顶芽露出泥面。大田定植初期,保持水深 15 cm。

(6)水源管理

排灌水应呈对角线型,保证莼菜旧水的臼渗透量高于5毫米,使田中的水得以轻微流动,有利于莼菜生长和果胶形成。

(7)杂草清除

一般在3-8月生长期,每月人工除草 1次,保持田中无杂草,禁止使用除草剂;待莼菜停止生长,彻底清园,清除包括道路、田坎上的杂草,减轻来年病虫草的危害。

(8)肥料施用

栽植前施入足量腐熟的有机肥,并结合不同的生长期、植株长势及土壤肥力情况,进行配方施肥。施肥时,水位要放浅,肥料应均匀撒施,不可撒在叶面上,防止灼伤叶片,降低品质。

每年春秋,每667平方米施用75千克菜枯饼,施肥时,水位应放到10厘米左右,再将菜枯饼均匀撒入田中,一周内不灌水,一周后灌水到30~40厘米。

(9)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有叶腐病、花叶病,虫害有椎食螺、凌叶甲、萤叶甲、蓑蛾、天蝇等。

叶腐病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如保护水质清洁、流动或经常换水,不使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移栽前用生石灰清田,生长期及时清除水绵和杂草,发病初期及时剪除发病病叶、病枝,并集中深埋或销毁,防止其蔓延和扩张;药剂防治可选用25%或12%的绿乳铜喷施,每7天喷1次,连用3次。花叶病可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等,每7天喷1次,连用3次。

椎食螺每667平方米用贝螺杀0.5~1.5千克拌制毒土或菜籽籽饼每667 平方米 5- 10 千克撒施:凌叶甲、蓑蛾发生初期用25%杀虫双水剂 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 800-1 000倍液喷雾,或喷施杀螟杆菌或青虫菌进行生物防治。发生青苔时,喷洒波尔多液。

(10)采收

定植第1年6~10月可采收,产量较低(部分产区不采收);以后各年5~10月采收,产量可达500~1000kg/667 ㎡。采摘强度,以水面叶片覆盖度70%~80%为宜,必须当天采摘,当天出售。

采收标准为,莼菜刚长出的嫩芽,要求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未展开,不夹带老叶,无黑节、无污染。采摘时,拨开水面浮叶,在水中用中指和食指夹住所选莼菜,轻轻带起,放入塑料筛中,然后集中存放。

如今的利川莼菜,已成为当地富民大产业。目前,当地正以“莼菜为媒”创建利川市养老养生度假休闲产业示范点,打造中西部候鸟避暑度假的栖息地,推动乡村旅游扶贫。

小蔬提醒:因各地气候环境、水田状况等各不相同,种植莼菜前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品种。

参考文献:

[1]魏玉翔,王明红,刘义满.水生蔬菜答农民问(50):莼菜生产技术要点有哪些?[J].长江蔬菜,2021(23):41-4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湖北日报、央视财经、中国知网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