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牛!亩收入超2万,户均存款200万,这个村种植“致富瓜”的秘诀是什么?

在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街道的大棚内,碧绿的瓜蔓下结满了圆润的西瓜,阵阵瓜香扑鼻而来。随手摘下一个剖开,薄薄的皮里包裹了满满的肉瓤,吃上一口,满嘴甜脆,这就是双井村的致富宝。

双井村党支部书记刘伟介绍,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西瓜,设施栽培近万亩,带动周边2万亩种植,是远近闻名的“西瓜村”。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双井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双井村因西瓜产业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双井西瓜


果实圆球型,花皮,覆宽带条纹,外形美观;瓤红色,瓤色一致。 果实中等大小,单果重约3-5kg,沙瓤、脆、甜,皮薄,可食率高。

果形指数1.02,整瓜可溶性糖含量≥5%,种子200-300粒;果皮厚0.9-1.0cm,可食率60-70%。

近年来,刘伟带领村民以共同缔造理念迈向共同富裕,新增、改造高标准设施瓜田2000亩,西瓜总种植面积达8000亩,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设施西瓜基地。

如今,村民靠种西瓜发家致富,初步实现“4个2”,即亩产收入超2万元,户均200万元存款、2套房、2台车。西瓜老产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双井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小拱棚”变“大尖棚”—

宜机化促进农业生产

2006年,在外做了几年水果生意的退伍军人刘伟决定回到家乡种西瓜,当时的双井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为了与其他露地西瓜主产区错开季节上市,加上当地倒春寒和梅雨的影响,刘伟一开始就采取设施栽培方式。

2008年前后,村民种瓜用的主要是毛竹小拱棚,后来逐步升级成5米宽的水泥骨架大棚,水泥固然更坚实牢靠,但对于需要在棚里劳作的瓜农来说,头、手碰到水泥杆上受伤是常有的事。

2014年,荆门市政府出台设施蔬菜以奖代补政策,种瓜设施又陆续更新换代成8米宽的钢架大棚。但转折发生在2018年初,一场大雪压垮了全市9000多个棚。“当晚,村民们从床上爬起来,一边扫雪,一边看着坍塌的大棚。”荆门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付祖科回忆。


教训是惨痛的。这也引起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栽培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别之龙的重视。

他多次来到刘伟的西瓜合作社,指导农户进行设施结构宜机化改造,适当缩小大棚跨度到7.3米左右,大棚肩高提升到1.7米-1.8米左右,大棚顶高提升到3.3米左右,不仅能提高大棚的抗风雪能力,也适合土壤深松、深翻、旋耕等机械化操作。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中明确提出,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提高宜机化水平,有序推进产业提档升级。

“设施大棚的升级改造加速了当地西瓜产业的发展。”付祖科表示,未来荆门还将在农业设施智能化方面持续发力,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瓜-稻-菜”轮作种植—

钱粮双增效益好

种西瓜效益好,但西瓜种植需要轮作换茬是个躲不开的问题。不换茬则容易引发病害,造成减产,然而村里土地数量有限,换地种瓜很难实现,很多村民也不愿像外来种植户一样“追着太阳去种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经过实验探究,别之龙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推广“瓜-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春夏种早熟西瓜、夏秋种晚稻、冬种高油酸油菜薹,使土壤系统在不同季节间干湿交替变换,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土壤结构。


“这样种出来的西瓜更甜,晚稻和油菜薹也很好吃。”刘伟说道,大棚西瓜收获后在大棚上搭建防虫纱网,减少了水稻种植的农药用量,保证了水稻的品质。高油酸油菜薹不仅能放到市场上卖,还能翻到地里作绿肥,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

十多年来,别之龙还多次带团队在合作社举办观摩示范会,引进多个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推广西瓜专用肥、西瓜嫁接苗健康种苗生产技术、设施机械化耕作技术、小果型西瓜吊蔓栽培、西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助力“双井西瓜”提质增效。

油菜—西瓜—晚稻种植技术要点[1]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精选良种,培育壮苗


油菜选用优质品种,9月10日—15日播种,苗期用烯效挫控长促壮防高脚苗,苗龄控制在35天内。

无籽西瓜选用早中熟、高产、多抗良种,3月25日—28日播种,营养钵地膜覆盖育苗,苗龄30天左右(2片—3片真叶),即可选晴天套栽。

晚稻于6月14日一18日下泥, 用“双两大”方式培育多粟壮秧,秧龄在42天以内。

2.合理密植,巧施肥料

油菜10月上旬移栽。每667平方米栽4000株,采取2组4行宽窄行移栽,宽行距67厘米,窄行距40厘米,株距17厘米,在每厢的两边各留90厘米的预留行。

无籽西瓜4月下旬套栽到油菜田的预留行中,行距2米,株距0.6米—0.7米,每667平方米栽400株左右,并间栽10%的有籽西瓜作授粉品种。晚稻在西瓜采收后及时移栽,插植密度16.6厘米×20厘米,每667平方米插10万苗以上。


重施基肥,适时追肥。油菜移栽前,每667平方米用火土肥3立方米—4立方米、油菜专用配方肥40公斤—50公斤、硼肥1公斤—2公斤,拌匀穴施。

移栽时浇0.3%的尿素水定根。移栽后7天—10天和月底前施2次提苗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7公斤—10公斤对水淋蔸,第1次普施,第2次看苗分施。腊肥在12月底—次年元月初施用,以有机肥为主,每667平方米用土杂肥1500公斤施在油菜行间株边。

西瓜套栽前,每667平方米用有机肥3立方米—4立方米或西瓜专用肥50公斤作基肥穴施。移栽后7天施提苗肥,667平方米用3公斤—5公斤尿素水淋在距苗10厘米—13厘米处。

栽后20天追生蔓肥,667平方米用西瓜专用肥15公斤—20公斤对水施在距苗30厘米处。授粉后5天和10天分2次追膨瓜肥,施法同生蔓肥。瓜饭碗大时看苗施专用肥15公斤—20公斤,瓜五成熟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叶面。

晚稻移栽前,结合大田耕整,667平方米施水稻专用肥50公斤作基肥。移栽后5天—7天施分孽肥,每667平方用尿素7.5公斤、氯化钾7公斤—8公斤。晒田复水后看苗施壮苞肥,每667平方米用尿素2公斤、钾肥1公斤—2公斤壮秆攻穗。抽穗50%时喷施谷粒饱攻籽壮粒。

3.综防病虫,及时收获

因采用满负荷栽培,既有套作,又有连作,每种作物都存在及时移栽的问题,所以应及时收获前作,增加作物在大田的生长时间。

油菜应注意防治菌核病。搞好清沟沥水 在盛花期和终花期,每667平方米大田用枯霉特40克—50克对水40公斤—50公斤喷雾防治1次。八成熟时收割。


西瓜应搞好地膜覆盖栽培,及时抹除腋芽,剪蔓扭瓜,加强防治黄守瓜、蚜虫、红蜘蛛及枯萎病、炭疽病、立枯病。发现有枯萎病株要及时清除处理,并在病区用50%多菌灵加70%甲基托布津混合液喷洒或淋蔸,每7天1次,连续3次。防治炭疽病和枯萎病可用1:1:200的波尔多液喷洒,连用3次。西瓜远销的,八成熟时采收,就近销售的可九成熟时采收。

晚稻应按病虫预报,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三虫两病”的防治,并搞好后期养根保叶,防止后期脱水脱肥过早,造成早衰。

据测算,双井村“瓜-稻-菜”轮作标准化基地每亩可产西瓜约6000斤,晚稻约1000斤,油菜薹约800斤,除去物料、人工等成本,每亩一季西瓜纯收入超过1.2万元,加上晚稻和油菜薹,每亩年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

该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设施西瓜的连作障碍,实现了西瓜和粮食作物生产的有效衔接,还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是适合西瓜老产区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

好西瓜卖好价钱—

党建领航品牌建设

“不仅要让‘双井西瓜’好种、好吃,还要好卖。”别之龙说道。早在2008年,刘伟牵头成立荆门掇刀双井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计划生产、采购农资、集中育苗、技术指导、品牌销售,分户种植的“五统一分”经营方式。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刘伟西瓜专业合作社社员从最开始的3户拓展到330户,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理事长刘伟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推动支部建在合作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项目上。


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双井村依托“双井西瓜”品牌在市场上持续走俏。“以前得自己把瓜拉出去卖,现在回头客多了,大车都能直接开到地里,批发商自己来村里收瓜。”西瓜种植大户张启兵说,在专家的指导下,瓜农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他深感西瓜品质提升后,卖瓜的底气也更足了,“五一”刚下地的瓜能卖到每斤5-6元,端午节批发价还能到每斤1.8元。

为加强“双井西瓜”品牌建设,双井村已连续多年举办西瓜品牌推介活动,引进北京大兴西瓜节的品鉴标准,评选表彰种瓜能手;加入荆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二维码信息化建设,将西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广大消费者。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肖长惜认为,“双井西瓜”品种好、品质好、品牌好,是名副其实的致富瓜。荆门用了十余年将“一颗小西瓜”育成“一个大产业”,充分凸显了久久为功培育农业产业的务实定力。

小蔬提醒:种植有风险,请做好市场调研再行动!

参考资料:

[1]张建武.油菜-西瓜-晚稻配套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2002(15):12.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信息来自荆厨技艺工作室、中国农网、中国知网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