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亩产值5万元以上,3年的试验示范表明,这种轮作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水果型番茄外形美观、沙瓤多汁,适宜鲜食,是宁波近年来新兴的口感型番茄,具有老底子番茄的风味,效益突出,深受当地消费者和种植户欢迎,种植面积逐年加大。

为进一步提高大棚综合经济效益,结合早春大棚三膜覆盖技术进行水果型番茄栽培,6月底番茄采收结束后,栽培瓠瓜,不仅可充分利用温、光、土地资源和大棚设施,而且可以缓解连作障碍,提高夏秋高温蔬菜淡季的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夏秋淡季地产蔬菜市场供应。

经过近3 a的试验示范,早春大棚水果型番茄—秋季瓠瓜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每667 ㎡产值5万元以上,已在奉化、镇海、慈溪等地示范,目前推广面积60 h㎡以上。

1   茬口安排

第1茬早春大棚番茄,9月下旬10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10月下旬定植,2月底至6月采收;第2茬秋季瓠瓜,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育苗,7月定植,8月上旬至9月采收。    

2   大棚水果型番茄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口感佳的品种,如桃星、桃太郎、禾福等。

2.2   地块选择

要求地块排灌方便、不易受涝,有机质含量高,前茬为非茄科作物, pH值6.0~7.5。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将调理剂按20~30 kg/667 ㎡均匀撒施于土壤表层,采用旋耕机将土壤与调理剂旋耕混匀,然后灌水至淹过土壤表层,在土壤表面覆盖薄膜(要求薄膜没有破洞),将薄膜四周埋入土壤中以隔绝空气,20 d后揭膜,旋耕后种植,处理期间环境温度要求大于20℃。

2.3   播种育苗

提倡穴盘育苗,选用50孔或72孔规格穴盘,播种前将湿润基质装盘,人工或机械播种,每穴1粒,播后用蛭石或基质盖籽。将穴盘移入苗床,摆放整齐,平铺1层薄膜。出苗前,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当30%幼苗出土后揭去地膜,并及时揭小拱棚膜通风、降温、降湿,白天保持25~30℃。定植前1周,通风、降温炼苗,逐步加大通风量。

2.4   整地施基肥

每667 ㎡施商品有机肥200 kg、菜籽饼10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50 kg、硼砂0.5 kg作基肥,将麸皮100 kg、复合微生物菌剂12 kg混匀后撒施,深耕土壤,按宽 1.3 m(连沟)作畦,沟深25 cm。将畦面整平,铺设滴灌带并覆盖地膜。定植前半个月覆盖棚膜。

2.5   定植

双行定植,每垄种2行,单蔓整枝的株距40 cm左右,双蔓整枝的株距不低于45 cm,每667 ㎡种植2 000~2 200株,定植后用泥土压实穴口,浇足定根水。

2.6   田间管理

①温湿度管理   棚内温度降到10℃以下时,番茄生长变缓,5℃时停止生长,2℃则叶片因受到冷害呈紫红色,-1~2℃会被冻死,因此整个冬季及早春季节宜采用多层覆盖等保温措施,保证棚内最低温度在5℃以上。

缓苗前,一般白天保持棚温25~28℃、夜间不低于15℃,棚内湿度保持在80%左右。开花坐果期,棚温白天18~22℃、夜间不低于10℃,湿度60%~70%。结果期,棚温白天20~25℃、夜间10~15℃,湿度50%~60%。当棚内温度超过25℃时及时通风,夜间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

②肥水管理   采用肥水同灌技术,结果后保持土壤湿润。第1穗果实膨大后,根据天气情况和植株长势采取滴灌浇水。一般坐果前不追肥,第1次追肥在二档坐果半月后,每667 ㎡施喜满地大量元素水溶肥5 kg;第2次和第3次追肥分别在第1穗果和第3穗果采收后进行,每次每667 ㎡施喜满地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 kg。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

同时,可结合防病治虫用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他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一般3~4次。

③植株管理   及时搭架绑蔓,单秆整枝,在第1层花穗开花前进行第1次绑蔓,留果5~6穗后摘心,及时摘除老叶、黄叶、病叶和多余侧枝,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植株更有效地利用营养物质进行生长。

④保花保果   自然条件下番茄不易坐果,开花期间需进行保花保果。一般使用番茄专用高效坐果王1 g对水1.75~2.00 kg进行喷花或点花,温度高时适当降低浓度,注意须在早上露水干后或15:00以后进行,避开高温时段。

及早摘除小花、小果、畸形果、病果、裂果,一般每穗留果3~5个。3、4 月开始采用熊蜂授粉,注意熊蜂入棚前做好防虫网隔离,确保棚膜完整,防止熊蜂外逃,造成蜂群损失。

2.7   病虫害防治

番茄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早疫病、晚疫病、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蚜虫、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适时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做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育苗期在棚室通风口用60目尼龙网纱密封,阻止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迁入;育苗棚或种植棚内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40 cm×25 cm),每667 ㎡挂60块,注意及时更换粘虫板;地面用银灰色膜覆盖驱避蚜虫。

青枯病:轻微发生时,用0.3%四霉素水剂1 000倍液灌根2~3次;中度或严重发生时,及时拔除并集中销毁,病穴及附近植株用77%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淋灌2~3次。

灰霉病:试验发现,以哈茨木霉菌和萎缩芽孢杆菌为核心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在翻耕前撒施的基础上,可结合灌水用复合微生物菌剂400~500倍液滴灌预防;发病初期,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

晚疫病: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防治。

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2 000倍液防治。

2.8   采收

本地销售果实八九成熟时采收,此时品质最佳,采收宜在早晨进行,用剪刀剪下果实,轻拿轻放,避免挤压,做好产品分级。

3   大棚瓠瓜秋季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热性好、商品性高的品种,如浙蒲8号、浙蒲9号等。

3.2   播种育苗

提倡穴盘育苗,选用72孔穴盘基质育苗。播种前做好晒种、浸种和催芽工作,每穴1粒,播后用蛭石或基质盖籽。将穴盘移入苗床,摆放整齐,平铺1层遮阳网,大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防晒。

苗龄20 d左右、4~5片真叶时移栽。注意育苗棚室通风口用防虫网密封,阻止烟粉虱、蚜虫等迁入,棚内悬挂黄色、蓝色粘虫板(40 cm×25 cm),每667 ㎡挂粘虫板60块,注意及时更换。

3.3   清棚移栽

清除番茄植株,清理大棚,大棚顶覆盖遮阳网以降低棚内温度,用制钵器在每畦中间开穴,株距40 cm,1 000株/667 ㎡。移栽后浇好定根水,然后用干土封穴。

3.4   栽培管理

①查苗补苗   夏季温度高,移栽后容易死苗,要及时进行查苗、补苗。

②植株调整   当蔓长40 cm左右时及时绑蔓上架。6~7片叶前摘除侧蔓,之后的侧蔓全部保留,根据植株长势在主蔓15~25片叶时打顶。以子蔓坐果留瓜,每条子蔓坐稳1条瓜后摘心。及时摘除老叶、病叶、遮果叶、畸形瓜,使棚内通风透光。

③肥水管理   瓠瓜丰产性好,需肥量大,第1批果实摘完后,每间隔10 d左右用滴灌进行肥水管理,每次每667 ㎡用喜满地氯钾双高型大量元素水溶肥7.5~10.0 kg对水1 500~2 000 kg滴灌,防止植株早衰。雨天切忌漫灌,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防止积水。

④保花保果   为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在有雄花的情况下进行对花,取雄花1朵对雌花3朵,注意对花须在10:00前完成。在没有雄花或阴雨天的情况下,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花保果,如使用0.1%氯吡脲可溶性液剂1 mL对水1.00~1.25 kg,对雌花浸花或喷花,以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膨大,要注意浸花或喷花须在6:00~10:00或15:00~18:00进行,避开高温时段。


3.5   病虫害防治

做好蚜虫、烟粉虱、白粉病、病毒病等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科学用药。烟粉虱、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2 000倍液防治。

3.6   采收

一般在瓠瓜开花后10~15 d,果皮有白茸毛时采收。第1批瓜适当早采,以利后批瓜生长,提高瓠瓜产量和品质。采收时,用剪刀在瓜柄处将瓠瓜剪下,每瓜留2~3 cm长的瓜柄。采收后放置于阴凉处,做好分级包装销售。

4   产量和效益

一般番茄每667 ㎡产量在3 500~4 000 kg,近3 a基地一般以批发和礼盒装销售相结合,以礼盒装进行团购或采摘销售的一般价格在12~20元/kg,以批发给水果店的产地批发价一般在8.5元/kg,产值4万元以上;秋季瓠瓜每667 ㎡产量2 500 kg,由于上市正值秋季高温蔬菜淡季,产地批发价较好,一般5~8元/kg,产值1.25万元以上。

两茬合计每667 ㎡产值5.25万元以上,扣除大棚折旧费、种子、肥料、农业等各项成本,每667 ㎡纯收益在4万元以上。

欢迎投稿《长江蔬菜》,邮箱:1733172762@qq.com。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6月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