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详解“蔬菜之乡”的高品质番茄精准施肥技术,成功的经验值得学会!

番茄是我国北方日光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山东省寿光市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目前番茄种植面积超过0.67万h㎡,种植品种150多个。

经过寿光市农业科技人员几年来的试验、示范和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分析,总结形成了日光温室高品质番茄精准施肥技术,在不断提高番茄品质的同时增加了菜农朋友的收入,为寿光市的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农业力量。

1   番茄生理特性

番茄喜温不耐热,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属于喜光、耐肥和半耐旱的茄果蔬菜种类,是保护地栽培的重要蔬菜品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0~26℃,生长环境温度低于10℃时,植株生长停滞,根系生长所需适宜地温为20~22℃。

番茄的根系比较发达,分布广而深。旺盛生长期其主根深入土层可达1.5 m及以上,根系横向伸展幅度大,可达2.5 m左右。但在移栽过程中,通常切断主根,刺激侧生根系。

番茄栽培田块,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土壤pH值5~7为宜,过酸或过碱的土壤应进行改良。

2   番茄各生育时期需肥特点

2.1   发芽期  

从种子萌发到肉眼可见第1片真叶为发芽期。在正常温度下该时期一般为7~9天。

苗床土目前种类较多,可以购买成品苗床土,也可以用有机肥(草炭、食草性牲畜粪、大粪干或饼肥、炕土等)配制。配制方法:腐熟鸡粪25%、草炭55%、细土20%;每1 m3床土加入复合肥(15-15-15)0.1 kg。

2.2   幼苗期  

第1片真叶出现至现大蕾的阶段为幼苗期,植株根系开始自主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水分来满足幼苗自身生长的需要。

2.3   开花坐果期

第1花穗现大蕾至坐果的阶段为开花坐果期,不宜过量施氮肥,防止发生徒长难坐果现象。尤其是越夏茬或秋延迟定植的番茄,开花坐果前应适当控旺,可以选用助壮素(甲哌鎓)750~1 500倍液或矮壮素1 500~2 000倍液喷雾1~2次,或用叶绿素5~10 g对水30 kg喷雾。

2.4   结果期

第1花穗坐果到拉秧的阶段为结果期。应调节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通过合理浇水、施肥,适时放风,调整棚内温湿度等措施,调节植株营养平衡,氮磷钾施用比例要均衡,以满足生长需求。

3   番茄的营养吸收特性

番茄是连续开花的蔬菜,生长期对养分的需要量较大,吸收养分以钾为主,氮次之,磷养分较少。每生产1 000 kg番茄,需吸收氮(N)2.6~4.6 kg(平均3.5 kg)、磷(P)1.15~1.30 kg(平均1.0 kg)、钾(K)3.3~5.1 kg(平均4.2 kg)。

4   合理品种选择和茬口安排

按栽培茬口选择符合市场需求、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应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3的要求,同时应具备以下品种特性:早春茬品种,耐低温、耐弱光、早熟性好、耐贮运、抗病能力强等;秋冬茬品种,抗病毒病能力强、中晚熟、前期抗热、后期耐低温弱光等。

早春茬,1月上旬至2月上旬播种;秋冬茬,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根据品种特性、区域气候条件及栽培模式,每667 ㎡定植1 800~2 400株。早春茬宜选晴天上午定植;秋冬茬宜选阴天或傍晚定植。定植前用荧光假单胞杆菌等生物菌液蘸苗盘,带坨移栽,覆土不露坨即可。

5   环境调控

5.1   温度

根据番茄对环境的要求,结合生长季节适当调整和控制温度。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8~30℃,夜间保持15~16℃;开花坐果期,白天保持25~28℃,夜间15~16℃;膨果期,三段变温管理,9:00~15:00保持25℃以上,不超过32℃,17:00~22:00保持15~18℃,22:00至第2天7:00保持12~14℃,最低不能低于10℃,清晨尽快升温。

冬季阴雨天多(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气温偏低,尽可能采取措施保温;夏、秋高温季节当温室内温度过高时,通过放风、启动高压微雾系统或加盖遮阳网、降温剂等措施降温。土壤温度宜控制在15~22℃,最低不应低于12℃。

5.2   保温被揭盖管理

揭盖保温被宜坚持以下原则和方法:上午揭开保温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保温被后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下午棚温降至18~20℃时盖保温被;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早揭晚盖;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早揭早盖;2月上旬至4月下旬,早揭晚盖。

连续阴天时,仍要适当揭开保温被,下午早盖;连阴天过后乍晴时,可通过分次揭被的方法揭开保温被见光,即第1次先揭开1/3,不出现萎蔫时再揭开1/3,第3次将保温被全部揭开。

5.3   光照

采用透光性好的棚膜,冬春季节保持膜面清洁。深冬季节,当温室内光照不满足番茄生长时,可启动补光设备补光。

5.4   空气湿度

采用膜下滴灌、通风排湿、温度调控、行间铺设作物秸秆等措施调控温室空气相对湿度,使白天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夜间不大于85%。

6   番茄施肥技术

目前,我国保护地栽培番茄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主要的栽培模式,下面主要介绍寿光市日光温室栽培番茄的精准施肥技术。

6.1   施肥方法

番茄幼苗期需肥量较小,用肥量要少而精;从坐住第1穗果开始,需肥量逐渐增加。第1穗果从开始膨大到收获,对养分的吸收量猛增,要求及时、足量追施肥料,并且营养元素比例要合理,目前我国北方番茄适宜的氮∶磷∶钾比为3.6∶1.0∶5.2,膨果期适当增施高钾肥,如20-10-30或16-8-32与20-20-20平衡肥交替使用,确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均衡,促进果实膨大,着色均匀,提高果实商品性。

6.2   施肥方法

①基肥   a.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种类为动物粪便和商品性有机肥,动物粪便肥使用前需充分腐熟。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选择有机肥,定植前667 ㎡宜基施腐熟有机肥2~4 t,三元复合肥及适量的中微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均匀撒施,耕翻与土混匀。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

b.稳磷钾肥。磷可促进主根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开花坐果率,钾肥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可每667 ㎡基施硫酸钾复合肥(15-15-15)60~75 kg。

c.巧施中、微量元素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土壤丰缺情况酌情施用,在土壤中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可使用鳌合态或络合态的,以免被土壤固定,影响肥效。

②追肥   保护地番茄栽培的茬口密集,有早春茬、越夏茬、秋茬、秋延迟和越冬茬等。可结合浇水,追施甲壳素或氨基酸类产品养根护根,配合冲施氮磷钾大量元素水溶肥。

a.冬春茬。根据植株不同生长状态,可采取随水冲肥的方式进行营养补充。前期氮肥施用量过量会形成空洞果,应尽量减少氮肥施用,以冲施平衡肥为主,每次每667 ㎡冲施10~15 kg;为加强根系养护,应结合甲壳素、鱼蛋白或氨基酸类水溶肥进行冲施,每次每667 ㎡冲施2~3 kg。

果实膨大期,钙离子不能被吸收或土壤中钾、镁离子浓度高时,会抑制钙离子的吸收,果实缺钙(0.15%~0.20%或以下),易发生脐腐病。该茬多发生在第1、2穗果上,需要喷施钙肥,可喷施志信高钙或伊邦高钙等含钙量高的肥料进行补充。

b.秋冬茬。生长期较短,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第1穗果坐果时追1次肥,在后续每穗果膨大时分次追施,一般追施4~5次,每次每667 ㎡追施大元素水溶肥10~15 kg。

7   营养元素缺乏症状及纠正

番茄营养元素不平衡时易引起生理性病害。

7.1   氮元素缺乏症

氮素缺乏时,植株矮小,叶小,尤其上部叶片更小,叶片从下部开始黄化,依次向上扩展。当氮过量时,叶片黑绿且大,植株长势过旺;下位叶有明显卷曲现象,叶脉有部分黄化;果实生长不正常。

防治措施:一是合理使用氮肥,防止过量使用,一般平衡型水溶肥(其中氮含量20%)667 ㎡用量在2 kg;二是降低棚温,防止长势过旺;三是控水,宜滴灌小水,勤浇,不宜大水漫灌。

7.2   磷元素缺乏症

苗期下部叶片呈暗绿色,逐渐变为红紫色并逐渐向上扩展。叶小,失去光泽,果实小,成熟晚,产量低。

防治措施: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且容易被固定,可叶面喷施志信高磷等含磷元素较高的肥料迅速补充。

7.3   钾元素缺乏症

苗期叶片由叶缘开始失绿,由叶缘向叶肉扩展。生育最盛期中部叶片黄化严重,叶片边缘呈现边缘黄化,叶质硬,植株容易出现“早衰”现象。

防治措施:合理补充钾元素,可叶面喷洒86%磷酸二氢钾粉剂300~500倍液。

7.4   镁元素缺乏症 

第1穗果实膨大期,中下部叶片呈现“鱼鳞样”黄化斑,呈现斑驳黄化状,慢慢扩展到植株中部,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防治措施:补充含镁中微量元素肥,冲施或叶面喷施。

7.5   钙元素缺乏症   

植株长势弱化,顶部叶片呈“干尖”状,幼叶周围变为褐色,有部分枯死,果脐处变黑,形成脐腐。

防治措施:一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和吸收;二是生长期合理补充钙元素;三是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避免过度干旱或涝害现象。

7.6   铁元素缺乏症

生长点附近叶片黄白化且容易出现小叶现象,影响植株上部生长和幼嫩叶片叶绿素的合成。

防治措施:如果缺铁症状已经出现,可用浓度为0.1%~0.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对番茄喷洒,或用100 mg/kg柠檬酸铁水溶液喷洒,每3~4天喷1次,连喷3~5次。

信息来自《长江蔬菜》2023年6月上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