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水50%、节药至少30%
还能增产10%
一举多得!
智能“打药神器”自动喷药
用了就回不去!
大棚里的智能“好帮手”
“按下按钮,调好速度,机器正常运转,就不用我操心了。”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郑家六瑞村,郑艳芬正在自己的蔬菜大棚里忙碌,只见她拿起遥控器按下开关键,一台智能喷药机沿着离地三米悬挂的轨道开始工作,伴随着“嗡嗡”的鸣响,机器下方两侧大约宽20米绿莹莹的枝叶和即将成熟的西红柿上,洒落了一层薄薄的雾。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这个四四方方的智能喷药机就是郑艳芬的“好帮手”——吊轨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我种了3个棚,有2个棚去年4月安装了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用了半年感觉效果不错。去年10月,第三个棚也安装了这个设备,可给我省了大功夫。以前,长60米宽20米的蔬菜大棚打小白蛾,我得背着喷雾器打15桶药水,需要大半天的时间,现在这个智能喷药机20分钟就能搞定。”郑艳芬说。
临淄区皇城镇被誉为“中国西红柿第一镇”、“中国优质蔬菜出口生产第一镇”。目前,全镇共有蔬菜大棚1.3万个,年产蔬菜52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淄博菜篮子”。在这里,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的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已成为不少新建大棚的“新标配”。
从贩菜到大棚智能“神器”研发人
滕玉涛是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的研发负责人。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2000年,滕玉涛开始从事大棚蔬菜产业,从种子推广到蔬菜育苗,从种植技术服务到蔬菜出口再到蔬菜基地建设。他做的事情一直都没有离开农业、农民、农村。
在为农户服务过程中,滕玉涛发现农户在给大棚作物“治病”时,经常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喷洒农药,装满一个15升水的喷雾器至少30分钟才能喷洒完毕,一亩地要喷3-5桶水,劳动强度很大,有些人还会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影响健康,同时还造成果实有农药残留,严重束缚大棚蔬菜的生产效益。
“病害防治打药一向是让蔬菜种植户们‘头痛’的一件事,对人力、物力的耗费比较大。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为了提升蔬菜种植效率,推广农机新技术应用,我和团队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最终做成了这件事。” 谈起农业现代化,从小耳濡目染,生长在农村的滕玉涛有着自己的理解。
2014年,滕玉涛和他的团队开始研发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他们利用棚室闭棚生雾特点,肥药效能最佳发挥的温、湿、光等条件特性,确定创新研发一款能在大棚支撑架上悬挂单轨运行轨道,通过智能控制,利用风力射流超细雾化装置,将肥药雾气与棚室本身雾气相融合的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市面上没有可参照实物,买不到合适的配件怎么办?
滕玉涛和同事对机器每一个部件从头设计、反复试验,先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做简单的试验,印证想法的可行性,有时一个环节试验多次不成功,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又回到“原点”。一旦有一处调整,其他部件、环节都要跟着调整。
“身边很多朋友看到产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一时半会出不来产品,就是出来产品专利也很难保护,很容易被仿制,都劝我放弃,但我们团队从未动摇,一直坚持了下来。”滕玉涛说:“研发期间,仅模具就设计开了20多套,一个药桶的模具就开了4个月,等待的过程备受煎熬,就怕出来达不到要求。”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从设备的发明到使用,每一个环节滕玉涛都亲历亲为。“我们需要跟踪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2016年春节过后,各个环节终于做完试
验,达到可以整机试验要求,4月第一款手工打造出来的产品问世了,接着就去朋友大棚里安装上轨道做试验,结果不错,基本的功能都算理想,也找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2016年9月,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成功面世,并一举获得多项专利。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相比传统打药方式,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至少能节省30%的药量,节水50%以上。“按面积一亩的大棚来说,传统方式一般需要三桶水,至少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才能打完药,使用我们这个喷药机,只要20分钟就能搞定。”
为何能节水、节药如此之多?滕玉涛解释说:“这款机器采用的射流风送系统,让药水以离子状态弥漫在大棚内,然后附着到植株上,只需少量药水就能完全覆盖所有植株,所以节水、节药效果明显。”
图片来源:乡村季风
数年研发大大提高药剂利用率
自走式风送雾化理念上的突破创新:
一是利用棚室闭棚时段生雾特点,实现肥、药融合,消除死角;
二是闭棚避光喷施肥、药,降低高温对稳定性的影响及光对药物的分解;
三是可实现叶面肥的适时补充,提高肥的利用率,减轻土壤施肥压力,还土壤微生物生存空间,降低土传病害,减少农药投入以及残留难题。
一台智能喷药机售价4800元,加上轨道费用,整套设备大约需要6000多元,较高的价格成了机器推广之初的“拦路虎”。滕玉涛给菜农算了一笔账:“雇一个人打药一次得200元,一个月得打3次,按一年种菜9个月计算,一年也得5400元,比买一台机器少不了多少钱,用上机器后,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免去了人工打药可能中毒的风险。”
图片来源:鲁中晨报
算明白了经济账,菜农们开始主动要求安装智能喷药设备。皇城镇崖付村菜农孙延华种着两个蔬菜大棚,去年初他便购买了一台智能喷药机。“我在两个大棚里都装上了轨道,机器可以拆卸,这个棚打完了再挪到那个棚打,很方便,这个机器能用好几年,整体算下来很划算。”
除了喷洒农药,这套设备还能喷施叶面肥。“叶面肥作物吸收快,植株生长更健康,增产效果明显,还可以减少冲施肥的用量,这又能给菜农节省一部分费用。”滕玉涛说。
目前,该装备已经推广到淄博、滨州、潍坊、河北、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能够帮助水果类大棚增产20%以上,蔬菜类大棚增产10%以上。不少高校科研院所也向滕玉涛抛来橄榄枝,寻求农业机具方面的技术合作与成果展示。
图片来源:淄博民建
2021年,吊轨自走式风送雾化喷施机被农业农村部农机化总站遴选为先进适用设施蔬菜种植机械装备。2022年,该设备还被评为“泰山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梦,实现梦想永远在路上。”滕玉涛很感慨地说。
前不久,滕玉涛又推出了充电式智能雾化机,减少了供电轨道的安装,节省了成本,满足用户不同需求。一次充满电可以跑350米到400米。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村菜农谭星今年2月份新建了两个蔬菜大棚,第一个用上了充电式智能雾化机。
大棚安装上“智能雾化机”,农民给作物杀菌打药更方便。 视频来源:乡村季风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 删除该文章。
信息来自鲁中晨报、大众日报、乡村季风、农民日报等
长江蔬菜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