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芥菜家族有多大?看我七十二变!

芥菜,不仅是冬日里的青翠时蔬,也是很多咸菜的主要原料,甚至在部分地区还是过年时餐桌上的“座上客”。

作为与白菜、甘蓝同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植物,芥菜在“亲缘关系”方面表现出的复杂程度可谓有过之无不及。雪里蕻、水东芥、大头菜、榨菜都是芥菜……可它们形态迥异、各不相同。问题来了,在中国,芥菜到底有多少“分身”?

▲儿菜是四川冬季的当家菜,而儿菜炒腊肉是四川人最爱的腊肉炒法之一

作为由黑芥和白菜杂交后的产物,芥菜在中国的变异,经过自然演进和人工干预,可谓变化多端,多姿多彩,它的类型和品种资源的丰富程度,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还没有哪个国家地区能够超越。


▲中国芥菜图鉴 ©华夏风物




多样化的芥菜的身影几乎遍布于中国各个地区,但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以及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像棒菜、儿菜、花叶芥一类的芥菜仅在南方特定区域生长和食用,不像大头菜分布广阔。因此,芥菜在南北间存有差异,花样更多的南方地区不免让以吃大头菜为主的北方人被动涨了知识。


▲中国芥菜不完全地图 ©华夏风物


▲钱排大芥菜 ©图源网络


▲客家人用来腌制“咸菜”的皱叶芥菜 ©图源网络



▲包心芥菜 ©图源网络


西南地区的芥菜品类如同该地区复杂的地势一般,这里丘陵、盆地、高原、平原交错纵横,芥菜则呈现出根用、茎用、叶用,甚至芽用并存的千姿百态的风貌。

作为国民级别的乌江榨菜,可是陪伴了不少人成长的下饭美味。它的原料使用的便是来自重庆涪陵的青菜头,这是一种茎用芥菜,取肥大的茎部为食材,现今像福建霞浦、安徽合肥等地也有栽种,只不过涪陵的光环更闪耀一些。

涪陵,地处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以低山浅丘地形为主,气候四季分明,拥有富含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独特紫色土壤,由此造就出肉质肥厚,口感清脆的涪陵青菜头。

▲乌江榨菜的“真身” ©️图源网络



▲四川棒菜 ©图源网络

▲儿菜

▲切分为细条的二平桩青菜是制作宜宾芽菜的原料 ©图源网络

▲蘸水苦菜 ©图源网络


顺长江而下,进入湖北、湖南的地界,两省分别拥有各自的芥菜招牌——襄樊大头菜和华容芥菜。襄樊大头菜以芥菜青白色膨大的肉根为原料,经过繁复的工艺制成,颜色转为酱黑色,颜值不高,但味美诱人,是主食的好搭档。

▲切丝后的襄樊大头菜,又被称为“孔明菜” ©图源网络

地处洞庭湖边的华容县,地势平坦,土壤养分含量高,拥有全国最大的芥菜种植基地,每年秋冬,叶厚茎肥的华容芥菜长成,鲜脆的口感不仅适合鲜食,还适合腌制成咸酸爽口的本地酸菜,一样是下饭佳品。

▲华容本地菜农正忙于采收芥菜 ©图源网络


▲宁波天菜 ©图源网络


相较于南方,芥菜品类在广袤的华北平原,表现就略显单调。这里多以芥菜疙瘩和雪里蕻为主要食用对象。例如安徽阜阳的临泉芥菜、河南郑州的登封芥菜以及山西忻州的涔山芥菜,其实都是根用芥菜大头菜,因为味道略苦且带有辛辣的刺激感,通常都是用来腌制加工为咸菜食用。


▲忻州宁武地区的涔山芥菜正值收获季 ©图源网络

在河北保定,雪里蕻因为有冬到春,依然翠绿不减,保持鲜嫩而被人们称为“春不老”。每年冬末初春,春不老便现身市场、餐厅,还有寻常人家的餐桌上,凉拌、清炒、炖煮、腌制……无论如何加工,它都是保定人每年不愿舍弃的应季清欢。

▲豆苗炒春不老 ©️图源网络

芥菜因为在冬月里被收获而拥有“腊菜”的别名。万物应时而生,芥菜历经千年岁月,在勤劳的中国先民的驯化和培育中,发展出丰富的品类,遍布全国,并且与中国人相伴至今,给我们的饮食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参考文献:

[1]刘忠松,《芥菜的起源与驯化探索》,2018.

[2]范永洪、沈进娟、董代文,《芥菜类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研究前景思考》,2016.

[3]陈材林、周源、周光凡、陈学群、范永红,《中国芥菜的起源探讨》,1992.

[4]叶静渊,《我国古代芥菜类的演化与栽培》,1993.

来源:华夏风物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当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