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棚内低温高湿,芹菜病害高发!咋防治?

京郊冬季芹菜以温室生产为主,棚室内低温高湿,易发生斑枯病、叶斑病、菌核病等多种病害,在此简介几种常见芹菜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技术,供广大菜农和一线技术人员参考。

主要病虫害识别

1、斑枯病

又称晚疫病、叶枯病,俗称“火龙”。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也可受害。老叶先发病,后传染到新叶上,叶上病斑多散生,大小不等。

初为淡褐色油渍状小点,后渐扩大,中部呈褐色坏死,病斑边缘明显,呈深褐色,中间散生少量小黑点。

茎部染病多形成褐色病斑,略凹陷,病部散生黑色小点。

▲芹菜斑枯病

2、叶斑病

又称早疫病、斑点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叶部。叶缘先发病,逐步蔓延到整个叶片。

病斑初为黄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灰褐色坏死斑,边缘不明显,呈黑褐色,不受叶脉限制。

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白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扩大呈斑块,最终导致叶片变黄枯死。

茎或叶柄受害时,病斑椭圆形,初为黄色,后渐成灰褐色凹陷,茎秆开裂,继而缢缩、倒伏。

▲芹菜叶斑病

需要说明的是,芹菜叶斑病和斑枯病有很多相同之处。二者都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茎和叶柄;栽培过密、低温高湿、结露严重地块易发病;种子带菌和田间病残体是主要初始来源,其化学防治策略也基本相同。

3、菌核病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柄和茎基部。幼苗期感染可导致大面积幼苗猝倒。

成株期茎基部受害呈水渍状褐色凹陷,发病植株容易拔起,拔出后可见根部变褐,后期茎基部呈湿腐状,表面生出白色菌丝。

病害继续向上发展,靠近地面的叶片和叶柄最先感病,逐渐向上部蔓延。气候干燥时,叶片呈干腐状,湿度大时叶片呈湿腐状腐烂,上面生浓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形成鼠粪状菌核,致植株腐烂或枯死。

▲芹菜菌核病

防控措施

1、健身栽培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病残体,带离田间及时做集中深埋或堆沤等无害化处理;

结合深耕,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改良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及时中耕除草,科学浇水,杜绝大水漫灌,有条件可采取覆膜生产;

控制植株密度,适当间苗,疏去老叶、黄叶,保持植株间通透性。

合理放风,调控温湿度。保护地芹菜,白天棚室温度宜控制在15-20℃,高于25℃应及时放风,降温降湿,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夜间温度不低于10℃,相对湿度不高于80%。缩短昼夜温差,减少结露。

2、科学用药

清理完重病株等病残体后施药,中心病株及其周边是防治重点,有条件尽量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等用水量低的高效施药器械;

芹菜叶斑病和斑枯病:其化学防治策略相同。

种子处理:防治芹菜叶斑病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50分钟,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种4~6小时;防治斑枯病可在30℃下用0.2%福美双溶液浸泡24小时。

发病用药:优先采用登记药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防治。防治芹菜斑枯病也可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500倍液喷雾;防治芹菜叶斑病也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芹菜菌核病:应及时清理病残体,在发生初期选择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或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防治,重点喷施地表、植株基部和下部。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北京农技推广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当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