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108 天!废弃仓库变成高科技植物工厂

寒冬时节,镇罗营镇桃园村的乡里云坊再次传来好消息,经过两次试种成功后,正式投产的头茬生菜鲜活上市。

走进镇罗营镇桃园村乡里云坊植物工厂,一幅现代感十足的农业图景展现在眼前。干净整齐的车间内,不见一点泥土,栽培架上摆放着一盘盘长势喜人的生菜,头上顶着蓝光、红光等不同光谱的LED光源,根系浸泡在清澈的营养液里。颗颗生菜油光闪亮,生机勃勃……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

“这些蔬菜通过矿物质营养液来栽培生长,无土无尘无农药,长出的蔬菜不仅安全还十分新鲜,摘下来直接吃,口感特嫩生,入口即化。这种蔬菜连根卖,堪称“活体蔬菜”,拿到家以后,6、7天还会长。”镇罗营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淑环满心欢喜地说,“这茬生菜有红珊瑚、小奶油绿等品种,产量大概有1000公斤,按照市场价每公斤80元来算,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灯光和营养液配比都是非常讲究的,根据不同植物的需要特别定制。”桃园村第一书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温海峰介绍说,植物的生物量90%源于光合作用,它们喜欢可见光的蓝光和红光,将红光和蓝光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光源,就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除光照和营养液之外,植物工厂还通过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高精度全智能控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大大提升了它们的生长效率。

“过去这里就是一个废弃的仓库,现在成了村里有名的工厂,别看地儿小,给我们村带来的收益可不小。”镇罗营镇桃园村党员李怀江自豪地说。

李怀江口中的工厂,就是乡里云坊植物工厂。与其它工厂不同的是,这里的车间生产的都是高端水培蔬菜。殊不知,半年前这儿还曾是个废弃仓库。

桃园村曾以果品生产销售为主,但随市场变化和信息网络发展,现在生意难做,钱难赚。靠着2-3亩果园村民收入不高,村集体也没有产业,多年没有收入。

在当前经济“脱薄”和未来产业振兴中,桃园村“两委”下了不少功夫,引智找专家,找企业,找项目……聚力、攻关长久以来制约村集体经济增长缺资源、缺科技、缺项目、缺专业的层层短板。2020年4月,第一书记搭建平台,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博士等团队,院企共同联手,将桃园村打造成山区产业科技壮大村集体经济样板。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经过多轮协商讨论,今年5月,乡里云坊植物工厂项目启动。为了节省开支,村里把改造施工的活揽了下来,班子成员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率领党员当起了“打工仔”。白天忙工作,晚上做义工。“当时,正是夏季卖桃的时候,大家都特别忙,找一个小工都费劲。但是我们的党员,随叫随到,特别支持配合,都希望这个产业尽快做起来,让百姓的日子好起来。”镇罗营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淑环说。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108天的奋力作战,昔日废弃的仓库变成了高科技满满的植物工厂。

组织振兴,干啥啥行。在村里的第一书记、多位博士、专家的群策群力下,大家都把各自成果和知识拿出来落到了桃园村,把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照进了桃园村。如今,植物工厂可实现周年立体化生产,年产零农药活体净菜(免洗)2万斤,直接产值可达180万元。今后,通过院企共同联手农业科研成果,集成与创新乡村植物工厂、功能性生菜育种、农业元宇宙、农文旅掌上云等六大类新型实用科技,实现现代植物工厂乡村版在京郊的首次转化、落地,并同步开启“乡里云坊”数字休闲农业实践。

党建引领发展,永远在路上。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淑环说 :“村里有了产业项目,村庄内闲置资源盘活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就有了来源,扩大再生产就有了资金保障,持续发展的后劲就会增强。今后,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在做大做强乡里云坊的基础上,将依托本村资源,延伸打造农文旅休闲综合体,让村庄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越走越好,让老百姓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来源:智慧农夫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侵犯著作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在24小时内删除该文章。

打开APP阅读全文